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興村

鎖定
吳興村,隸屬於河北石家莊正定新安鎮,南距縣城8公里,東北方向距鎮政府4.5公里。
中文名
吳興村
行政區類別
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
所屬地區
中國華北
政府駐地
興中大街北口
電話區號
0311
郵政編碼
050800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性氣候
人口數量
8000多 人
機    場
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
火車站
石家莊站石家莊北站石家莊東站正定站正定機場站
車牌代碼
A

吳興村村名由來

吳興村,該村建於後漢初年,當時此地是四面環水,中間高的崗坡。
時有一姓吳的將軍在此看守草料場,供應犍鄉(即現在的權城村)的軍馬食用。由於吳將軍長期任職,兵將家眷及一些村民相繼而來,以耕織為生形成村莊,就以吳將軍的聲譽,取名吳興沿用至今。

吳興村建制沿革

1953年置吳興鄉,1959年改管理區,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吳興鄉,1989年更名新安鎮

吳興村地理位置

吳興村,位於正定縣中部,東北方向是新安村,北邊是三莊子(即南王村、柳樹科村、李家莊村),西北方向是窯上村,西邊正西是秦家莊村,西南方向是於家莊村。

吳興村經濟

種植的5600畝櫻花為基礎,建成“古城櫻花小鎮”生態休閒旅遊項目。項目按照“半城郊經濟”總體思路和“全域遊”發展策略,打造成服務都市人羣的美麗田園和休閒旅遊目的地。園區還種植法桐、槐樹、金葉槐樹、海棠等20餘種樹木,現已打造了櫻花觀光林、無動力田野親子樂園、鄉村動物園、耕讀文化體驗園、孝善文化園、學習典故園、軌道火車沿途農場驛站、鄉村文化集裝箱集市街區、櫻花衍生品文化產業等。
吳興村在觀光小火車軌道沿線建設了蒙古孔雀農場、俄羅斯方塊迷宮農場等6個驛站農場,展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風土人情;在林下空間發展中藥材、食用菌、花卉、特色農產品等,開展林下特色採摘和體驗。利用林下空間養殖彩兔、羊駝、波爾山羊、大耳兔、熊貓兔等呆萌可愛小動物,打造特色親子萌寵動物園。
吳興村已接待遊客600萬人次,年均創收200萬元,帶動勞動力就業600餘人,生態旅遊讓吳興村民嚐到了綠色發展的甜頭。 [6] 

吳興村村民結構

吳興村的男女姓氏,加起來多達40餘個。而張、王、於、趙、李是村裏的幾大姓氏家族,谷、鮑、戴、褚、楊等姓氏家庭所佔比例很小,有的甚至是孤姓。
改革開放促進了人口大流動,外鄉男子入贅落户,大學生搞來了外國洋妞對象,以及從川、桂、滇和東北、承德遠嫁而來的女子,其姓氏、民族多樣化,使得古老的吳興村的家庭人員結構在悄悄發生着變化.成為擁有100%漢族家庭並吸納滿\回\蒙古\赫哲等少數民族人口的的團結村莊。

吳興村村莊起源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從吳興 [1]  村老輩人口中,瞭解到我們的先輩,除部分是將軍屯兵卒的後裔,少數是落荒逃難或做生意定居這裏外,大多是從山西洪洞大槐樹遷徙而來。據史料記載,從洪武三年到永樂十五年的50年間,明朝從山西大量移民到河北。
在石家莊地區也出現了許多移民集聚的村落,這裏其中就有吳興村。因為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明朝時在洪洞城北2華里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樹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陰下通過。
汾河灘上的老鴰在樹上構窩著巢,星羅棋佈,甚為壯觀。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成了移民集聚之地。移民遷徙臨走之時,大人們看着大槐樹和老鴰窩,告訴小孩“這裏就是我們的老家,這就是我們的故鄉。”為此,大槐樹和老鴰窩就成為移民懷念家鄉的標誌。“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籍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這首民謠數百年來在我國許多地區廣為流傳。至今移民後裔不論家在何方何地,都説大槐樹處是自己的故鄉。

吳興村石牌坊

吳興村修建牌樓銘記
吳興村牌樓
吳興村牌樓(4張)
吳興村地處華北平原,古城正定腹地。據考,吳興村村落形成於戰國先秦時期,唐朝謂:恆府壽陽原,明朝初年始稱:吳興屯;至民國時期改:吳興村;至今吳興歷史悠久,村風淳樸。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村容村貌改觀,按國家“建美麗鄉村”大政方針,吳興村第十屆黨支部、村委會順天時,應民意,繼2015年1月完成《吳興村志》印製後,於2015年仲春經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決定以募捐籌資方式興建吳興村歷史上第一個標誌性工程——石牌樓。此後,村委會成立石牌樓籌建和募捐小組,多方考察,公開招標,全體幹部不辭辛苦、恪盡職守,也湧現出很多可敬的籌建和捐獻事蹟,體現出吳興人的優良傳統,為石牌樓的順利建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石牌樓於2015年7月25日開工奠基,至2015年12月12日竣工,歷時141天,一座雄偉壯麗的矗立於村南中軸路上,工程得以鑄就,可謂渾然天成,人所共期。
自建牌樓意起,村委發出倡議,村內男女老幼,在外工作人員、各界友好人士及駐村企業悉勝心,羣起響應,添磚加瓦,共襄斯舉。
概捐贈者人數眾,是為銘,以曉後人。
二零一六年元月

吳興村歷史文化

拉耩耬的由來
正定自古就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重鎮,農耕業的民展以及歷史文化的影響,使得拉耩耬這一民間藝術在此孕育而生,正定拉耩耬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 [2] 
相傳,清朝末年,吳興村某貧窮家,生活困苦,家徒四壁,全家大小五口人以給地主耕地掙活命糧,一邊拉耕耬一邊哭訴生活艱難, 咒罵地主的殘忍。聰慧的吳興藝人將耩耬與武術融為一體,加入六全刀和花槍的表演,形成了拉耩耬最初的表演形式,後經幾代藝人不斷改良和完善。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吳亂子等民間藝人將耩耬表演,融入現代的秧歌舞蹈元素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吳興農民與地主進行口語鬥爭的經過。使傳統的民間文藝更貼近現代人的審美標準。
拉耩耬是吳興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發展起來的一種地方性的民間藝術,再現了農耕時期的勞作方式。是勞動人民創造生產的有利象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對於研究冀中平原的民風、民俗有着重要的意義。為農業學術研究起到了推動和借鑑的作用。

吳興村所獲榮譽

2021年9月,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表彰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3-4] 
2021年10月,被河北省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河北省衞生村”。 [5] 
2022年11月,被評為2022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