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敏

(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鎖定
吳敏,1965年出生,祖籍湖南湘鄉。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同時擔任該專業的碩士生導師,另擔任學科語文教育專業碩士導師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導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 [1] 
中文名
吳敏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湘鄉
出生日期
1965年
職    業
教師
職    稱
教授

吳敏人物經歷

早年的興趣是女性文學研究,後轉向文學與政治文化之間關係的理論研究,同時關注20世紀文學與電影、戲曲、音樂等藝術門類之間的關聯。近年的主要研究領域在“延安文化”和“周揚現象”這兩大方面。 [1] 

吳敏教育經歷

1982-1986年,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本科。
1986—1989年,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現代文學專業讀碩士。
1989—1999年,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講師、副教授。
1999—2002年,中山大學中文系讀博士,師從黃修己教授。
2004-2006年,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後流動站,合作導師為陳思和教授。
2014年,到美國華盛頓大學訪學。
2002年—至今,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教授。 [1] 

吳敏開建課程

* 本科:中國現代文學史、魯迅《野草》細讀、性別文化研究
* 碩士研究生:
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現代文學思潮、精神分析法與現代小説研究
學科語文教育專業:中學語文現代文教學研究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涉外禮儀
* 博士研究生:1940年代中國文學現象研究 [1] 

吳敏主研項目

(1)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周揚與中國現代文藝關係研究》(編號11BZW111)。獨立主持並完成。2019年結題,等級“良好”。
(2)國家重大社科基金項目“延安文藝與現代中國研究”(批准號:18ZDA280)子課題“延安文藝與現代中國審美形態研究”負責人。在研。
(3)專著“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通史”第三卷:《分流與整合》(1937—1949)列入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
(4)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中國現代文學社團史”的子課題“延安文學社團研究”。2011年完成。
(5)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資助項目《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史》的子課題“戰火中的文學批評”(1937—1949)。2008年完成。
(6)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延安文人研究》。2006年完成。 [1] 

吳敏主要著作

(1)《延安文人研究》(專著,37萬字),香港文匯出版社,2010年。
(2)《寶塔山下交響樂——20世紀40年代前後延安的文化組織與文學社團》(專著,24萬字),武漢出版社,2011年。
(3)《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史》(合著,本人完成18萬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該書獲2013年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2011年獲得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4)《女性學導論》(合著,本人完成4萬字),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年。
(5)《湖南文學史》(現代卷),(合著,本人完成13萬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本書為湖南省社科重點規劃項目。
(6)《中國現代文學史》,(合著,初版本完成6萬字,修訂版完成4萬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初版,2000年修訂版。 [1] 

吳敏主要論文

*《周揚與日本文化關係述略》,《新文學史料》2019年第1期。
*《周揚:“新的人民的文藝”》,《傳記文學》2019年第7期。
*《周揚與早期中國作協》,《文藝報》2019年7月10日第1版。
*《“文化傳統”“民族特色”與“社會主義新文化”——以周揚與新中國十七年的戲曲改革活動為考察中心》,《戲曲研究》2018年第2期。
*《<文藝戰線上的一場大辯論>考略》,《南方文壇》2018年第4期。
*《簡述魯迅百年誕辰紀念活動的多重聲調——兼及周揚論魯迅》,《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2017年第3期。
*《傳承與創新——黃修己教授訪談錄》(與黃修己先生合作),《文藝研究》2016年第12期。
*《周揚1930年代翻譯、編輯活動史料一組》,《新文學史料》2015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2015年第4期全文轉載。
*《為周揚起草“異化”文章相關史實考論》,《中華讀書報》2015年6月10日第5版整版。
*《周揚年譜初編》(九),《現代中文學刊》2014年第6期。
*《周揚年譜初編》(1980-1985),《現代中文學刊》2014年第4期。
*《周揚簡譜初編》(七),《現代中文學刊》2014年第2期。
*《關於周揚的一組訪談》,《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第13輯,2014年2月。
*《周揚簡譜初編》(六),《現代中文學刊》2014年第1期。
*《周揚簡譜初編》(五),《現代中文學刊》2013年第6期。
*《周揚簡譜初編》(四),《現代中文學刊》2013年第5期。
*《周揚簡譜初編》(三),《現代中文學刊》2013年第4期。
*《周揚簡譜初編》(二),《現代中文學刊》2013年第3期。
*《周揚簡譜初編》(一),《現代中文學刊》2013年第2期。
*《“社會主義文學”作為“遺產”是否可能》(與張均等合作),《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
*《消費文化·影像·女性身體——以電影<色·戒>為中心》,《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周揚與中國當代文藝界——答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吳敏教授提問》(與張炯先生合作),《河北學刊》2013年第1期。
*《晚年魯迅與“周揚等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年11期。
*《現代女性的自我鏡像——潘玉良自畫像觀後感》,《美苑》2011年第2期。
*《他在不停地重寫文學史——黃修己教授訪談錄》(與黃修己先生合作),《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0年第4期。
*《影像中的女性身體——以電影<色·戒>為中心兼論豐胸美容廣告及其它》,收入《日中女性學會議論文集》,日本城西國際大學與華南師範大學合辦,2009年12月於日本舉行。
*《以魯迅<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鬥>為例簡論1930年代左聯的矛盾處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9年第6期。
*《掃蕩權威與尊崇民主——周揚早期的思想觀念及其演變》,《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色·戒>:被淹沒的女性悲劇與文化娛樂的狂歡》,收入《中日女性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華南師範大學和日本城西大學合辦,2007年。
*《從何其芳詩文看其1940年前後的思想波動》,《學術研究》2006年第9期。
*《關於何其芳的文稿修改——以詩集〈夜歌〉和論文〈關於現實主義序〉為例》,《復旦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全文收入人大複印資料2006年第11期。
*《論延安文人思想轉變中的文化病症》,《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試論1940年代的延安文人與政治家》,《延安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簡論20世紀中國文壇對“純藝術”觀的批評》,《廣東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
*《試論40年代延安文壇的“小資產階級話語”》,《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4年第2期。
*《試論延安文人的“文學—政治”觀》,《理論與創作》2004年第2期。
*《試論魯迅的女性觀》,《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美國當代女作家中短篇小説選·閲讀札記》,收入汪靜選編/譯《美國當代女作家中短篇小説選》,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5月。
*《試論周揚等延安文人的思想“突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2年第4期。收入2009年復旦大學出版社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
*《文人的“新社會夢”——試論何其芳1942—1949年的思想變化》,《廣東社會科學》2002年第 2期。
*《時代的負荷者——七巧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年第4期。
*《反叛與皈依——丁玲小説論》,《中國文學研究》1997年第2期。
*《中國傳統小説的現代性演進——論張愛玲與〈紅樓夢〉》,《紅樓夢學刊》1996年第4期。
*《張愛玲小説情感表現的美學特質》,《湖南師範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
*《現代女作家筆下的知識女性形象》,《中國文學研究》1990年第1期。
* “中山大學性別教育論壇” 上有關性別文化研究方面的文章:《林昭:一個女性的殉道者》《試論女性“身體寫作”的意義與缺陷》《凝眸家庭婦女——電影<太太萬歲>觀後感》《復旦大學學生V-day聚會記》《我們怎樣判定強姦案》等。 [1] 
參考資料
  • 1.    吳 敏  .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2020-01-06[引用日期20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