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式樞

(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

鎖定
吳式樞(1923年5月27日—2009年2月27日),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西省宜黃縣,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吉林大學教授、物理學科創始人之一 [1] 
吳式樞於1944年從同濟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47年留學美國;1951年獲得伊利諾伊大學研究生院哲學博士學位,之後回國並被教育部批准為大連工學院教授;1952年投入創建東北人民大學物理系,並先後擔任系副主任、系主任、名譽系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09年2月27日在長春與世長辭,享年86歲 [2] 
吳式樞主要從事原子核理論特別是核多體理論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3] 
中文名
吳式樞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23年5月27日
逝世日期
2009年2月27日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性    別
祖    籍
江西省宜黃縣

吳式樞人物生平

物理學家吳式樞
物理學家吳式樞(5張)
1923年5月27日,吳式樞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西省宜黃縣。
1939年,16歲時考上了上海同濟大學機械工程專業 [4] 
1944年,從同濟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後留校任教。
1947年,留學美國,就讀於伊利諾伊大學研究生院。
1951年,獲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研究生院哲學(物理學)博士學位。當時他的父母在台灣,弟弟在美國;但他不顧導師挽留和親人的勸阻,響應周恩來總理對海外科學家的號召,毅然回國,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事業;同年28歲的吳式樞被教育部批准為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教授。
1952年,投入創建東北人民大學(現吉林大學)物理系的事業之中,1955年至1957年任系副主任,1957年至1984年任系主任,1984年後任名譽系主任。
1958年,親手創建了理論物理專業。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009年2月27日9時48分,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春與世長辭,享年86歲 [1] 

吳式樞主要成就

吳式樞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吳式樞於20世紀50年代應用殼模型理論處理μ介子和光核效應,被稱為“吳模型”。建立和發展了格林函數方法和非線性積分方程理論以及推廣的組態混合法利用格林函數方法系統地研究了零温和有限温的核性質、核結構與相對論多體問題,得到了有限温與相對論等效相互作用的嚴格表達式。提出了相位介電測井新方法,解決了判斷油田水淹層的難題 [3] 
  • 學術交流
吳式樞作為組織委員會主席之一,先後在長春組織了有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和日本等國學者前來參加的關於“核多體問題”的國際學術會議,促進了國際間的學術交流,推動了核多體理論的研究 [5] 
  • 研究項目
起止時間課題名稱(編號)項目來源(項目類別)負責人金額
2004年01月01日—2006年12月31日量子強子動力學中若干基本理論問題(1037502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吳式樞23萬元
2002年01月01日—2004年12月31日強子結構與強子體系的相對論理論及BS方程的求解(1007502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吳式樞12萬元
1999年01月01日—2001年12月31日核內介子自由度與量子強子動力學的重整化(1987502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吳式樞10萬元
2001年01月01日—2004年12月31日相對論核結構理論的量子修正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吳式樞6萬元
  • 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20年同濟大學校史館網站顯示,吳式樞的成果先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全國自然科學三等獎、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省優秀論文一等獎 [4] 

吳式樞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授課時間課程名稱授課對象擔任職務
1999年9月—2000年1月極端條件下的核物理博士生主講和輔導
2000年2月—2000年6月量子色動力學與核結構理論博士生主講和輔導
2003年9月—2004年1月極端條件下的核物理博士生主講
2004年2月—2004年6月量子色動力學與核結構理論博士生主講
  • 指導學生
吳式樞一生先後招收了數十名博士生、碩士生,培養了一大批專業理論基礎雄厚,獨立工作能力和事業心強的專業人才,其中很多人都已經成為了學科帶頭人或者科研中的骨幹力量 [2] 

吳式樞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授予單位
1980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科學院 [3] 
200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何梁何利基金會
全國高等學校先進工作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與教育部聯合
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和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牌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

吳式樞社會任職

吳式樞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是第五、六、七、八、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擔任過中國核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吉林大學自然科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是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原子核理論研究中心科學顧問,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上海同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學校的兼職教授 [4] 

吳式樞人物評價

吳式樞先生塑像 吳式樞先生塑像
吳式樞是中國物理學科的創始人之一,他是建立自己特色的理論體系——格林函數方法的中國國內外最早的物理學家,一個在物理研究上燃燒青春熱血的科學家。吳式樞長期從事理論物理教學與科學研究,特別是核多體理論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建樹頗多。在研究上,吳式樞矜矜業業,在教育上,他也是一絲不苟。吳式樞治學嚴謹,理論基礎深厚而又誨人不倦,在中國國內同行中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和普遍的尊敬 [2] (科普中國評)
吳式樞幾十年來一直工作在理論物理基礎研究及教學的領域中,在核多體基礎理論領域進行了系統的多方位的研究,建立和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可以付諸理論計算的,有着自己特色的新理論體系―― 格林函數方法。他嚴謹的科學態度、求實的工作作風給大家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人品和學問堪稱大家學習的楷模 [4] (同濟大學校史館評)
吳式樞先生學識淵博,為人謙遜,淡泊名利,功成不居。他講課思路清晰,富有啓發性;治學嚴謹,誨人不倦,辛勤耕耘,春風化雨,是一位才智與品德雙馨的教育家、科學家 [6] (吉林大學評)

吳式樞後世紀念

  • 吳式樞先生塑像
2012年9月8日,吉林大學已故物理學家吳式樞先生塑像落成揭幕儀式在唐敖慶樓隆重舉行,校長李元元葛墨林院士、鄒廣田院士、物理學院院長崔田共同為吳式樞先生塑像揭幕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