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葛墨林

鎖定
葛墨林,男,1938年12月生於北京,籍貫河北樂亭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 [1-2] 
1961年,葛墨林畢業於蘭州大學物理系;1965年蘭州大學理論物理研究生畢業 [2]  ;1965年至1986年,任蘭州大學物理系助教、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3]  ;1986年任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4]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5]  ;2011年兼任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院長 [6] 
葛墨林主要從事基本粒子理論廣義相對論研究。 [7] 
中文名
葛墨林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河北樂亭
出生日期
1938年12月5日
畢業院校
蘭州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中國科學院院士(2003年)
出生地
北京

葛墨林人物經歷

葛墨林
葛墨林(5張)
1938年12月5日,葛墨林出生於北京。 [2] 
1950年至1956年,就讀於北京十三中學(輔仁男中)。
1961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物理系。
1965年,蘭州大學理論物理研究生畢業。 [2] 
1965年至1986年,任蘭州大學物理系助教、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3] 
1986年,任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4]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5] 
2011年,兼任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院長。 [6] 

葛墨林主要成就

葛墨林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葛墨林早期從事基本粒子理論、廣義相對論研究,之後長期集中研究楊—密爾斯場的可積性及其無窮維代數結構、楊—巴克斯特系統、量子羣(包括量子代數及Yangian)及其物理效應與應用和處理量子模型的新方等。 [7] 
葛墨林的研究成果很多,其最重要的是首先發現yang-mills場存在無窮維代數結構,並使得該方向成為一個重要分支。 [8] 
  • 學術論著
根據2020年5月北京理工大學網站顯示,葛墨林發表科學論文近190篇,合作專著、編輯書刊9部。 [5] 
  • 科研成果獎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
所獲榮譽
1978年
參預引信研製
全國科學大會期間獲全軍科技二等獎
1978年
參預引信研製
軍委炮司科技一等獎
1986年
——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1988年
可積系統的代數結構,楊-Baxter代數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1990年、1996年
——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
全國科技大會重大成果獎
參考資料: [5]  [7]  [9] 

葛墨林人才培養

  • 教育理念
學生學習的主導權在自己,教師只是幫助學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現在中小學教育中的灌輸式教育,葛墨林提出反對。 [10] 
勤奮不是一切,悟性才是關鍵。每個人都能勤奮。在此基礎上,成功取決於高的悟性。 [2] 
  • 指導學生
葛墨林先後培養了一批學生,如孫昌璞、李有泉、薛康、蘇剛、陳光紅、劉永、匡樂滿等。 [8] 
根據2020年5月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網站顯示,葛墨林先後培養38名碩士畢業生,32名博士畢業生。 [11] 
  • 教學成果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1998年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參考資料: [8] 

葛墨林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所獲榮譽
1982年
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
何梁何利獎
1996年
孺子牛金球獎
1997年
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2019年
南開大學傑出貢獻獎
參考資料: [8]  [12] 

葛墨林社會兼職

任職時間
單位名稱(學術組織刊物)
職務
2011年
“物理中羣論方法”國際大會
委員
2011年
科技委戰略委員會
委員
2011年
教育部科技委
副主任
——
“物理中羣論方法”國際大會
常委
——
南開數學研究所
副所長
——
數學所理論物理研究室
主任
——
劉徽應用數學研究中心
主任
——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物理學科組
成員
——
亞洲太平洋地區理論物理中心一般委員會
委員
——
物理中應用國際大會
常務委員
——
《美國數學物理》
編委
——
《統計力學》
編委
——
《數學物理評論》
編委
——
《結理論》
編委
參考資料: [6]  [13-15] 

葛墨林個人生活

葛墨林同輩有兄弟姐妹六人,葛墨林最小。哥哥、姐姐均是北大等高等學府學子,其中二姐叫葛翠琳。 [16] 

葛墨林人物評價

葛墨林即使在七八十歲高齡,還一直活躍在各高校報告會、各種科普活動中,既埋頭於自己的研究,又不忘普及科學知識於基層和社會,給人留下平易近人、務實熱情的先生形象 [17] (《天津日報》 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