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向家村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新碶街道向家村)

鎖定
向家村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新碶街道,巖河以東,西至松花江路,南到恆山路,北與備矸村為鄰。總面積約1.3平方公里。屬城鎮範圍,明州路穿村而過。現建造的區人民法院、區人民武裝部都在該村範圍內,總户籍人口1480人,793户。外來暫住人口近1萬人。原有耕地面積1400畝。現已基本被國家徵用。 [1] 
中文名
向家村
所屬地區
浙江省寧波市
面    積
1.3 km²
人口數量
1480人

向家村地理環境

向家村位於北侖區新碶街道,東望北侖城區,西臨大港工業城,總面積1.3平方公里。 [1] 
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寧波、舟山等鄰近城市的菜市場,有句流傳語: “無向不成市、無向不成街。”意思是到處都有向家村鮮活的農產品和向家村人勤勞的身影。

向家村人口特點

向家村街道 向家村街道
在的城市建設中,向家村的農田逐漸消失,村民過起了城市生活,吃穿不愁;可另一方面,由於向家村位於城郊接合部,大量外來務工人員湧入進來,形成了本地人口1400多人、外地人口近12000人,大約1:8的懸殊比例。在這種情況下,勤勞智慧的向家村人通過不斷實踐、探索,逐漸走出了一條讓外來人口與本地居民和諧相處的管理模式,逐漸在北侖37萬名外來務工者心目中形成了 “無向不成家”的美譽

向家村經濟

向家村村民歷來勤勞樸實。在80——9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村主要經濟收入以農業蔬菜為主。村民在種植糧食作物的基礎上,種植西紅柿茭白芹菜花菜為主的經濟作物,銷往寧波舟山的鄰近城市。該時有句流傳語“無向不成市、無向不成街。”意思是在寧波、舟山兩地區內的所有街道都有向家村農產品的足跡。90年代後期土地被國家逐步徵用以後,該村在上級政府及村幹部領導下,把土地徵用資金用於發展再生產,已建造店面房近百間,標準廠房100多間。2005年村級可用資金收入達200多萬元。村級固定資產現有3000多萬元。在2003年實行了股份制改革及被徵地人員養老保障工作。村民老年有土保、青年有社保、生病有農村醫保、困難有低保。每户年終有股份紅包。原有農業村現向城市化轉變。
向家村村委 向家村村委
隨着北侖區開發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流動人員到北侖務工經商,而城郊村也成了他們居住的重要區域。以向家村為例,散居在全村的流動人員達8219人,是本地人口的5.5倍。流動人員絕大部分在附近工業園區的企業打工,也有部分從事個體經營。由於大部分為農民工,這部分流動人員大部分文化層次不高、年齡比較輕、就業和居住地變動頻繁,這給當地的社會管理帶來了較大壓力,而其中的流動黨員更處於缺少組織教育管理的境地。針對這種情況,該村嘗試以行政村區域為基層單元,通過破解組織設置難、組織體系協調難、教育管理難、作用發揮難等四大難題,積極探索流動人員區域化黨建的新模式,並以此為基礎,通過組建流動人員自治組織——“新向家人”管理委員會,發揮流動黨員在流動人員管理中的骨幹作用,實現流動人員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

向家村社會事業

2010年5月16日,向家村成立了北侖區村級第一個流動人口計生協會——“新向家人”計生協會。
“新向家人”計生協會 “新向家人”計生協會
“新向家人”計生協會的成立,是上級計生辦為了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創新流動人口計生管理服務工作,針對我村流動人口眾多,居住集中的特點,在“新向家人”管理委員會的基礎上所提出的一種發揮流動人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作用,確保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屬地化管理的一種新模式。向家村有近1萬名的外來務工人員,他們為推動該村經濟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相信將來在“新向家人”計生協會的管理與服務下,向家村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將更加規範化制度化人性化,同時也對創造向家村整體和諧的社會人文環境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