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吐握

鎖定
吐握,典故名,漢語詞彙。拼音:tǔ wò 釋義: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形容禮賢下士,求才心切。
中文名
吐握
拼    音
tǔ wò
解    釋
比喻為在位者禮賢下士,殷切求才
典    源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

吐握釋義

吐哺握髮,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形容禮賢下士,求才心切。

吐握出處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

吐握例句

王褒 《聖主得賢臣頌》:“昔 周公 躬吐握之勞,故有圄空之降。”
《漢書》卷七十八《蕭望之傳》:“今士見者皆先露索挾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禮,致白屋之意。”
唐 李白《與韓荊州書》:“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 [1] 
範攄云溪友議》卷五:“故行流極之刑,成吐握之美,乃帝子之股肱,萬方之軌度也。”
金 王若虛 《〈史記辨惑〉三》:“至於 成王 剪葉以封 唐叔 , 周公 吐握以待士……皆委巷之談。”
湯右曾 《上玉峯徐公》詩:“每看元老虛懷處,吐握風流一旦親。” [2] 
西湖佳話·葛嶺仙蹟》:“嘗聞賢人君子之涉世,即居仕路中吐握風雲,亦宜有山水之雅度,如老先生今日是也。”

吐握詳細釋義

吐握典源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
其後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強葆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管叔及其羣弟流言於國曰:“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闢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憂勞天下久矣,於今而後成。武王蚤終,成王少,將以成周,我所以為之若此。”於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於魯。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3] 

吐握典源譯文

後來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聽説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為處理政務,主持國家大權。管叔和他的諸弟在國中散佈流言説:"周公將對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訴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説:"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國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沒法向我們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為天下之業憂勞甚久,現在才剛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為了完成穩定周朝之大業,我才這樣做。"於是終究輔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魯國受封。周公告誡伯禽説:"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卻洗一次頭要三次握起頭髮,吃一頓飯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後,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於人。" [3] 

吐握解釋

“然吾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哺,口中所含食物。意謂洗髮時多次挽束頭髮停下來不洗,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下來不吃,急於迎客。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形容禮賢下士,求才心切。後亦簡稱為”吐握“等。

吐握同源典故

一飯三吐 三哺 三握髮 吐哺周公 吐哺握髮 吐捉 吐握 周公下士 周公吐哺 周公發 哺應為吐 握周公發 發一握 發握三 [1] 

吐握相關閲讀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 在周文王時,他就很孝順,仁愛,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周公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王朝,輔佐武王,為周安定社會,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據《曲阜縣誌》記載:"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於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於魯"。新建立的周王朝面臨着嚴重的困難,商朝舊貴族們準備復辟,而周公輔政,又有違於王位世襲制中父死子繼的原則,引起周室集團內部的矛盾。結果殘餘勢力即與周室內部的反叛勢力勾結起來,他們的代表是紂王子武庚與「三監」管叔蔡叔等人。結果周公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頭髮;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這就是成語「握髮吐哺」典故。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