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司徒洛

鎖定
司徒洛(1900一1966) [2]  黃埔軍校第二期步科畢業。別號雨亭,廣東恩平人。廣雅仙湖書院、廣東工業專科學校畢業。1924年秋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習,畢業後留學日本陸軍步兵學校。1930年回國,歷任軍政部參謀、科長,兵工署上校視察官。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軍政部第二補給區副司令,第九戰區兵站兵監站少將副監,1947年2月授陸軍少將,任聯勤總司令部第九補給區司令。
1949年到台灣,後移居美國。 [1] 
(概述圖來源) [2] 
本    名
司徒洛
雨亭
民族族羣
出生地
廣東恩平
出生日期
1900年
逝世日期
1966年
主要成就
陸軍少將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二期
日本陸軍步兵學校

司徒洛人物事蹟

司徒洛長城抗戰

1933年1月,日軍侵犯熱河,中國守軍作戰不利,導致熱河淪陷。此時,司徒洛任第十七軍第二師(師長黃傑)第六旅(旅長羅奇)上校副旅長。同年3月,第十七軍奉調長城沿線佈防,以阻擊日軍第八師團西義一部越過長城進犯河北。十七軍首先趕到戰場的是所屬第二十五師關麟徵,該師經過三天激戰因損失慘重而奉命脱離戰鬥,其所留南天門防務改交第二師接替。第二師師長黃傑接到命令後,決定以所屬第六旅擔負潮河至八道樓子一線防務,旅長羅奇則將所屬第十一團佈置在425高地至八道樓子一線,第十二團佈置在南天門,兩個團一左一右互相策應。 [2-3] 
4月21日凌晨,日軍以一個聯隊的兵力對八道樓子的國軍陣地發起猛烈進攻。守軍雖經頑強抵抗,終因武器裝備差而損失慘重,接連丟失三座碉樓,團長鄧仕富接連告急,陣地漸顯不穩。師長黃傑見情況危急,決定抽調第四旅七團和補充團各一營火速增援第十一團陣地,並命令第六旅副旅長司徒洛親赴八道樓子前線,統一指揮該處所有部隊。 [3] 
司徒洛受命抵達前線後,一面穩定團長鄧仕富的情緒,一面要其重組部隊奪回丟失的陣地。21日下午1時,鄧仕富親自指揮五個連的兵力開始反擊,但遭到日軍優勢火力的阻擊,終告失敗。司徒洛見奪回陣地已不可能,便重新調整部署,希望能阻擋住日軍即將發起的第二次進攻。22日上午,日軍對八道樓子陣地發起第二次進攻。11時,八道樓子所剩碉樓盡失,司徒洛指揮部隊退守到界牌峪以及上堡子東端高地,堅持至入夜,日軍見仍未能突破司徒洛部阻擊陣地,便停止了進攻,以待援軍。此時黃傑又將趙公武的補充團全部用於八道樓子方向,使該處兵力增強,而日軍則由於在古北口被國軍牽制,無暇顧及八道樓子,使得這一地區再無大規模戰事發生。長城抗戰結束後,司徒洛由於指揮所部阻擋住了日軍的進攻,於1935年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3] 

司徒洛保定戰役

長城抗戰結束後,中日兩國簽定了《塘沽協定》,使中日之間的戰事暫時告一段落。第2師在協定簽定後進駐北平,司徒洛在此駐防達三年之久。1936年3月,鄭洞國升任第2師師長,其所留第4旅旅長一職由第7團團長廖慷遞升,而空出來的第7團團長一職則由在長城抗戰中立有戰功的司徒洛來擔任。同年6月,司徒洛隨部移駐徐州。西安事變時,第2師一度兵臨潼關,對西安採取進攻態勢。1937年7月16日,他被晉任為陸軍步兵上校。 [3]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第二師北上河北,再次投入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爭中。1937年8月,司徒洛所在的第四旅開赴保定外圍,開始構築防禦工事。9月18日涿縣淪陷後,日軍的進攻重點直指保定。而軍委會正試圖在保定地區組織一次大反攻以挫敗日軍的攻勢,這首要一點便是保證保定的安全。而防守保定的重任就落在了第二師的肩上。師長鄭洞國在接到命令後決定以第四旅擔負保定城垣的防務,第六旅擔負保定以北之漕河南岸防務。此外,保定周邊還有友軍第十七師、第二十五師、第四十七師等部接應。 [3]  [4] 
9月20日,日軍以第十四師團、第二十師團各一部突破第六旅前哨陣地。22日,日軍猛攻漕河守軍,第六旅堅持至黃昏損失慘重,鄭洞國急忙命令司徒洛從第七團抽調兩個連增援,暫時穩定了局勢。23日黎明,第二十五師防線又被日軍突破,使第二師左翼暴露在日軍火力之下。鄭洞國被迫命令第六旅放棄陣地退入城內。23日上午10時許,日軍在飛機坦克的火力掩護下開始進攻保定城垣。司徒洛的第七團陣地最先遭到日軍進攻,該團官兵頑強作戰接連打退日軍的進攻。日軍一度突入北門,司徒洛親自上陣指揮所部配合師直部隊三面圍攻,將突入日軍全部殲滅,並乘勢將日軍逐出沿城工事。
戰至24日凌晨,日軍集中火炮猛烈轟擊保定城,保定城牆多處坍塌,日軍步兵則乘勢蜂擁攻城。面對此種架勢,擔負司徒洛團左翼安全的第三營營長李國雄首先動搖,他未經請示團長司徒洛,便自作主張放棄陣地,致使該處無兵防守,日軍由第七團左翼大肆入城,並逐漸有將第七團包圍的態勢。
司徒洛在知道日軍由其防區左翼進入後,急忙抽調部隊堵截,但杯水車薪,根本無濟於事,缺口越來越大,日軍且有包圍第七團的企圖。司徒洛為保全團安全,被迫收縮陣地,苦苦支撐。上任僅數月的第四旅旅長趙公武見第七團隨時有被殲滅的危險,如第七團不保,第八團勢將覆沒。最終他被迫下令兩團聚集一處,向保定東南的張登鎮突圍。最終,保定淪陷 [4] 
參考資料
  • 1.    陳予歡編著,黃埔軍校將帥錄,廣州出版社,1998.09,第246頁
  • 2.    黃埔軍校同學會主編,黃埔師生與抗日戰爭 上,華文出版社,2017.09,第276頁
  • 3.    黃埔軍校同學會主編,黃埔師生與抗日戰爭 上,華文出版社,2017.09,第277頁
  • 4.    黃埔軍校同學會主編,黃埔師生與抗日戰爭 上,華文出版社,2017.09,第2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