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陽平關

鎖定
古陽平關,又名白馬城、濜口城,位於今陝西省漢中市勉縣武侯鎮蓮水社區。始建於西漢,是勉縣舊縣治所在地,1935年才將縣城遷至今址,故又稱陽平關為老城。 [3] 
古陽平關南倚雞公山,北瀕嘉陵江,西隔鹹河與走馬嶺上的張魯城遙遙相對,雄踞於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口和北抵秦隴的陳倉道口。與漢江南北的定軍山天蕩山互為犄角之勢,是漢中盆地的西門户,同時也是巴蜀通往關中的北端前沿,地理位置十分險要,進可攻,退可守。尤其是三國時期,蜀、魏的帝王將相用盡謀略的爭奪之戰,“馬超扼守陽平關”的歷史事件即在此發生,更為古陽平關平添了許多神秘,使之名揚四海。 [1]  [3] 
中文名
古陽平關
地理位置
陝西省漢中市勉縣武侯鎮蓮水社區
所處時代
西漢
保護級別
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3] 
別    名
白馬城
濜口城

古陽平關歷史淵源

晉人張薈《南漢記》載:“蜀有三關:陽平、江關、白水……”,而《隋書》地理志則對古陽平關的軍事戰略地位描述得更為詳盡:“西控川蜀,北通秦隴,且後依景山,前聳定軍、卓筆,右踞白馬、金牛,左拱雲霧、百丈,漢、黑、燼諸水襟帶包絡於其間,極天下之至險。蜀若得之上可以傾覆寇敵,尊將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開擴土地;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因而,古陽平關自古就被視為“蜀之咽喉”、“漢中門户”,才有了人們“漢中最險無如陽平”的感嘆。 正因為陽平關有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各時代眾多的英雄豪傑,歷史巨人都曾在此或以文韜武略,或用金戈鐵馬演繹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話劇。尤其是三國時期,蜀、魏的帝王將相用盡謀略的爭奪之戰,更為古陽平關平添了許多神秘,使之名揚四海。
東漢靈帝末年,益州牧劉焉陰謀割據巴蜀,遣張魯為督義司馬,攻打漢中。張魯率兵自成都北上,沿劍閣棧道出古百牢關,到達沔陽(今勉縣)。首先從陽平關打開缺口,並築寨堡於西側的走馬嶺,隨後,南渡沔水(今漢江)佔領定軍山,北面奪取天蕩山,殺死漢中太守蘇固,從而佔領整個漢中,自封“漢寧郡王”,統治漢中長達20多年。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率兵10萬,攻取徽縣、鳳縣後,開始進軍漢中,攻陽平關。張魯命其守將張衞楊昂楊任等人依山築寨堅守。曹兵久攻不下,只好詐退,使陽平關守軍放鬆警戒。而後,曹兵乘機攻取陽平關,張魯守軍自亂,楊昂戰死,張衞、楊任逃回南鄭,張魯逃往四川巴中。曹操奪取漢中後,留夏侯淵張郃徐晃等鎮守漢中,自己則因恐後方不穩而率主力回到北方。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劉備率領諸將進兵漢中,被張郃阻擋在陽平關外漢江上流的深山峽谷之中,彼此相互對峙一年有餘,劉備未能進人漢中盆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一面派兵攻打張邵在走馬嶺的營堡,一面南渡漢江,沿山間小路,搶佔了軍事要地定軍山,從而迫使夏侯淵把防守陽平關的曹軍東移,來與劉備爭奪定軍山。蜀軍在反擊中大將黃忠衝入曹營刀劈了夏侯淵。張郃聞夏侯淵敗死,即退守陽平關。隨後,曹操增兵陽平關與劉備決戰,劉備堅守不出,曹軍終因軍糧不濟,將士傷亡過大,而敗退關中。自此,漢中歸劉備管轄。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出師北伐,率領各路大軍屯兵於沔陽長達八年之久。在這八年裏諸葛亮一直把陽平關作為他進可以攻、退利於守的大本營。其中,六出祁山,有四次都是出陽平關沿陳倉古道進行北伐的。而每當退兵時,他又在這裏休養生息,教兵演武。現今在古陽平關的卧龍崗上仍留有諸葛亮讀書枱遺址。
古陽平關

古陽平關遺址規模

據史料記載,古陽平關城是西漢初年蕭何所修築,舊址周長有5公里,北扼三秦,東控盆地,南靠沔水,古蜀道東西橫貫其間 [3]  。現如今,經過相關部門修復後,這段城牆約300米長,下面寬8米,上面寬6米,高8米,並建一座二層城樓和兩座南北角樓。 [2] 

古陽平關遺址保護

1983年,勉縣人民政府批准古陽平關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漢中市人民政府批准古陽平關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古陽平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古陽平關旅遊信息

地址:陝西省漢中市勉縣武侯鎮蓮水社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