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叔叔的故事

(王安憶創作的中篇小説)

鎖定
《叔叔的故事》是中國當代作家王安憶創作的中篇小説,首次發表於《收穫》1990年第6期。 [1] 
《叔叔的故事》書寫了一個時代對個人加諸的苦難,也書寫了時代變革之後人的不適與虛無。王安憶試圖通過這篇小説,揭開真實歷史的謊言。重塑虛構社會的真實。同時,小説在性別問題、人生信仰問題上都有深入的闡釋。 [2] 
作品名稱
叔叔的故事
作    者
王安憶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中篇小説
發表時間
1990年11月
字    數
約53000

叔叔的故事內容簡介

《叔叔的故事》小説引子説:“這是一個拼湊的故事,有許多空白的地方需要想象和推理。”所以,該小説不只是有關張三的故事,更是關於“父兄”輩作家,也即“叔叔”一代人的故事,其中的人物、事件、經歷、心態和環境都有某種典型性。小説寫“叔叔”寫了一篇關於一頭驢子的文章後,被認為污衊了農民沒有自覺性,因此,被戴上“右派”的帽子而進行了勞改,這使他的人生充滿了苦難。叔叔為了生存,屈居在蘇北小鎮上娶妻生子,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苦難。但一次偶然機會,他的文章被髮表了,引起了一定的反響,繼而他的人生也進人了另一個輝煌的階段。他進入了作家的圈子,並常有國外的學術界、藝術界、出版社的人來邀請他去做訪問和演説,出國於是變成了他生活中的家常便飯。他認為自己已“走向世界”並融入了時代,所以不能再與小鎮的妻子及不是他夢想中的兒子相處到老了,他便離婚了。他與一個德國女孩相處。但現實卻不是他所想的那樣如意。後來他與德國女孩又離婚了。他覺得自己走出了感情的荒漠後,又回到了感情的荒漠。他埋葬了過去的自己,卻擺脱不了過去的陰影。他最後發現了命運的真相:“原先我以為自己是幸運者,如今卻發現不是。” [1] 

叔叔的故事創作背景

《叔叔的故事》是王安憶發表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一部具有轉型意義的中篇小説。“知青文學”“尋根文學”“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等多股文學思潮與作者自身的生活經歷成為催生出《叔叔的故事》的重要寫作動因,而王安憶則試圖藉助這部作品擺脱文化身份認同的危機,表現出普通個體與歷史之間的複雜關係。
出生於1954年的王安憶在20世紀70年代初(初中畢業後)曾赴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農村插隊,根據其之後所寫的大量回憶性文章可得知,當時在王安憶插隊落户的地方就有許多如同“叔叔”那樣困窘而尷尬的知識分子。強權意志的規訓剝奪了這些年輕知識分子最基本的慾望訴求,身處其中的王安憶顯然對此深有感觸。毋庸置疑,“叔叔”這個形象絕不只是無據可循的孤獨個體,而是作者有意識地將之成為某類羣體的象徵符號,她試圖通過《叔叔的故事》來展現受到世俗倫理擠壓的普通個體。 [3] 

叔叔的故事人物介紹

叔叔
在極端政治年代落難的文藝男青年“叔叔”,因為寫了一篇“政治錯誤”的文章被錯劃成右派下放蘇北的某個窮苦小鎮,在那裏默默堅守了多年,娶妻生子、忍辱負重。終於等到了“鮮花重放”的光輝時刻,叔叔一躍成為眾人稱讚的知名作家與“文化英雄”。“叔叔”的才華橫溢,他的放蕩不羈;他的卑瑣陰暗,他的膽小懦弱,也透過這一面又一面鏡像的反覆折射得到無限放大,代表權威的平面敍述力量在此間被逐步消解。
“叔叔”的悲劇其實是整整一個時代的人的生存悲劇,“叔叔”所創作的故事和“叔叔”現實中的境遇正是一組對照:小説中的“叔叔”如同涅槃重生,獲得新的自由,新的方向。但當現實介入後,人們會看到那種由政治年代生成的妥協、卑瑣並未遠離“叔叔”。相反,這些令人深感惋惜的低劣品質往往如影隨形,並藉此揭開叔叔醜陋淺薄的那一面。年輕一代就是在這雙重人格泥潭堆積下形成的:年輕一代嚮往光明絢爛,卻又在不自覺間顯露出“叔叔”那一代人的那些令人深感厭惡的品質。 [3] 
“我”
“我”是這個故事的外在敍述者,也是這個故事的內在聚焦者。“叔叔”過去的故事其實也成為“我”的現下生活的某種觀照。叔叔説:“原先我以為自己是幸運者,如今卻發現不是”。而“我”也會產生相類似的思想情感:“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快樂的孩子,卻忽然明白其實不是”。儘管“我”由始至終對自己的故事三緘其口,但那些看似漫不經心發散開去的議論語句卻在有意無意間告訴人們,“我”正在緩緩踏入那座將“叔叔”肉體與靈魂雙重囚禁的命運牢籠。儘管“叔叔”和“我”都試圖找尋自己應有的價值地位,但這種自我思考與價值定位,卻在紛擾雜亂的現實世界面前演變成西西弗斯式的徒勞無力,於是,“叔叔”不會再快樂,“我”也不會再快樂。 [3] 

叔叔的故事作品鑑賞

叔叔的故事主題思想

王安憶的《叔叔的故事》開啓了反思啓蒙神話的序幕。小説通過重述“叔叔”的故事,意在揭示20世紀80年代啓蒙主義話語面臨的精神危機。王安憶筆下“叔叔”的故事,不再是將個人經驗整合於民族敍事的“民族寓言”,而是降格為“叔叔”的個體生命經驗,那是一個僅僅關於飲食男女的世俗故事。壓倒叔叔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兒子大寶,“叔叔忽然看見了昔日的自己”,“他人生中所有卑賤、下流、委瑣、屈辱的場面,全集中於大寶身上了”。由此,苦難與啓蒙神話的承載者,陷入到無以擺脱的個體性屈辱之中。 [5] 

叔叔的故事藝術特色

小説用“叔叔”本人的敍述、他人的傳聞乃至流言及自己的想象和推測來交替敍述,其間出現了大段議論,表明了敍述者的告白、思想,或者説明了“叔叔的故事”對於“我”的意義及“叔叔的故事”與“我的故事”之間的關聯與差異等。這表明敍述代言人是身兼二任的,他既要講述“叔叔的故事”,也要講述“我的故事”,兩者形成了對應性的陳述。“叔叔的故事”是主旋律,與之對應的是年輕一輩作家的故事。這樣,小説在二重敍述中彈奏出了復調,表現了兩代人在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上的距離。講叔叔的故事是為了“寄託自己的思想”,但“我的故事”卻被深深地隱藏了,而且故事裏還隱含了一種宿命,以及關於鷹和烏鴉的寓言式象徵。 [1] 
《叔叔的故事》在敍事上具有的新穎特點,主要表現為它所內含的一個雙層敍事文本,即這篇小説中的“故事”不僅僅是叔叔的故事,還應包括敍述者講述這個故事的全過程。比如在確定叔叔這個人時,敍述者説,“我只需從叔叔的三次敍述中挑選一次,作為我講叔叔的故事的材料,或者是將三次結合起來,這符合人們一貫遵循的創造典型人物的原則。”王安憶在創作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特色,採用了一些其他的技巧。在小説中可以看到,敍述者經常顛覆自己已有的敍述,對同一件事從另一種可能性上重新敍述一遍;或者敍事者在沒有材料的情況下,通過主觀分析來推導下一步的故事內容。 [4] 
在《叔叔的故事》中,敍述者多次顛覆自己已有敍述,對同一件事從另一種可能性上重新敍述一次甚至多次,形成多種可能性。這種手法表面上看只是元小説的一種表現方式,是作者利用自己的權利,對敍事過程的一種暴露,對人物塑造或者情節安排的一種主觀控制。但如果把她所重複敍述的多種情節找出來對比,就會發現它存在着一種反諷的張力。這個文本的“元故事”很簡單,它應該是一個曾經被錯劃成“右派”,後被平反,變成一個有名望的作家的故事。就像小説中敍述的“等那陰影驅散,雲開日出,他們那類人往往成為英雄……”女性主義者認為,傳統的歷史是由男性來書寫的,在傳統的男權歷史書寫中,這些人物應該是崇高的、神聖的、充滿理想的、人格完美的。然而,作者用她的複數性敍述,一方面向人們展示這種神聖化、崇高化的書寫,一方面通過另一種可能性對這種宏觀的、傳統的、英雄主義的所謂“正史”進行解構。 [4] 

叔叔的故事作品評價

王安憶《叔叔的故事》着重展現歷史轉折期一個知識分子的人性、精神鋭變,是一個難得的典型人物。(當代作家段崇軒評) [7] 

叔叔的故事作者簡介

王安憶,當代作家。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復旦大學教授。1977年開始文學創作,著有《69屆初中生》《紀實與虛構》《長恨歌》《桃之夭夭》《遍地梟雄》《啓蒙時代》《天香》《匿名》《考工記》《一把刀,千個字》等十餘部長篇小説,以及中短篇小説、散文、劇本等數百萬字的作品。曾經獲得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2013年獲頒法蘭西共和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6] 
王安憶 王安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