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印綬

鎖定
印綬,漢語詞語。拼音:yìn shòu
釋義:1、印信和系印信的絲帶。古人印信上繫有絲帶,佩帶在身。2、借指官爵。
印綬按等級可分為金印綟綬、金印紫綬銀印青綬、銅印黑綬及黃綬。 [4] 
中文名
印綬
拼    音
yìn shòu
出    處
《史記·項羽本紀
解    釋
舊時稱印信和系印的絲帶
注    音
ㄧㄣˋ ㄕㄡˋ
英    文
sealed ribbon fastening correspondence

印綬簡介

印綬,拼音:yìn shòu,釋義舊時稱印信和系印的綬帶。

印綬出處與詳解

1、印信,舊時稱印信和系印的絲帶。古人印信上繫有絲帶,佩帶在身。
①《史記·項羽本紀》:“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
②《舊唐書·裴度傳》:“帶丞相之印綬,所以尊其名;賜諸侯之斧鉞,所以重其命。”
③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楚)平王遺鄢將師為使,駕駟馬,持封函印綬,往棠邑來。”
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四回:“﹝兗州府﹞連忙委了本府經歷廳,到嶧縣去摘了印綬,權時代理縣事。” [1] 
⑤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請劉璋收拾財物,佩領振威將軍印綬。
2、官爵
借指官爵。
①唐韋應物餌黃精》詩:“終期脱印綬,亦與天壤存。”
②宋彭乘《墨客揮犀》卷三:“舊説見龜蛇集者有印綬之喜。” [1] 
③《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 戰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闞澤曰:“古之命將,必築壇會眾,賜白旄黃鉞、印綬兵符,然後威行令肅。今大王宜遵此禮,擇日築壇,拜伯言為大都督,假節鉞,則眾人自無不服矣。”權從之,命人連夜築壇完備,大會百官,請陸遜登壇,拜為大都督、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候,賜以寶劍印綬,令掌六郡八十一州兼荊楚諸路軍馬。吳王囑之曰:“閫以內,孤主之;閫以外,將軍制之。”
④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 [2] 
3、命理術語論印綬
命理中的印綬:《淵海子平》全書,《論印綬》。
生我者,即印綬也,經曰:『有官無印,即非真官;有印無官,反成其福。』何以言之?大抵人生得物以相助相生相養,使我得萬物之見成,豈不妙乎;故主人多智慮,兼豐厚。 [3] 
蓋印綬畏財,主人括囊。故四柱中及運行官貴,反成其福,蓋官鬼能生我;只畏其財,而財能反傷我。
此印綬之妙者,多是受父母之蔭、承父之貲財,見成安享之人;若又以兩三命相併,當以印綬多者為上。 [1] 

印綬印綬等級

東漢建武元年(25年)規定:
  • 金印綟綬:諸侯王享用
  • 金印紫綬:公侯享用
  • 銀印青綬:兩千石以上官員享用
  • 銅印黑綬及黃綬:一千石至四百石以下官員享用 [4] 
參考資料
  • 1.    印綬  .查字典[引用日期2014-01-25]
  • 2.    《晉書》列傳第六十四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1-25]
  • 3.    印綬  .百度[引用日期2016-01-23]
  • 4.    《輟耕錄·印章制度》:“ 建武元年,詔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銀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銅印黑綬及黃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