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印度草木犀

鎖定
印度草木犀(學名:Melilotus indicus (L.) All.)是豆科,草木犀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50釐米。根系細而鬆散。莖直立,圓柱形,羽狀三出複葉;托葉披針形,邊緣膜質,基部擴大成耳狀,葉柄細,小葉片倒卵狀楔形至狹長圓形,上面無毛,下面被貼伏柔毛,總狀花序細,總梗較長,被柔毛,具花;苞片刺毛狀,甚細;花小,花梗短,萼杯狀,脈紋明顯隆起,萼齒三角形,花冠黃色,子房卵狀長圓形,無毛,花柱比子房短,莢果球形,橄欖綠色,種子闊卵形,3-5月開花,5-6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華中、西南、華南各地。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中東和歐洲均有分佈。在南、北美洲已淪為農田雜草。生於曠地、路旁及鹽鹼性土壤。
印度草木犀通常作保土植物,改良後也用作牧草。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印度草木犀
拉丁學名
Melilotus indicus (L.) All.
別    名
小花草木犀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薔薇目
亞    目
薔薇亞目
豆科
亞    科
蝶形花亞科
車軸草族
草木犀屬
印度草木犀
命名者及年代
(L.) All.,1748

印度草木犀形態特徵

印度草木犀
印度草木犀(4張)
一年生草本,高20-50釐米。根系細而鬆散。莖直立,作之字形曲折,自基部分枝,圓柱形,初被細柔毛,後脱落。羽狀三出複葉;托葉披針形,邊緣膜質,長4-6毫米,先端長,錐尖,基部擴大成耳狀,有2-3細齒;葉柄細,與小葉近等長,小葉倒卵狀楔形至狹長圓形,近等大,長10-25(-30)毫米,寬8-10毫米,先端鈍或截平,有時微凹,基部楔形,邊緣在三分之二處以上具細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被貼伏柔毛,側脈7-9對,平行直達齒尖,兩面均平坦。
總狀花序細,長1.5-4釐米,總梗較長,被柔毛,具花15-25朵;苞片刺毛狀,甚細;花小,長約2.2-2.8毫米;花梗短,長約1毫米;萼杯狀,長約1.5毫米,脈紋5條,明顯隆起,萼齒三角形,稍長於萼筒;花冠黃色,旗瓣闊卵形,先端微凹,與翼瓣、龍骨瓣近等長,或龍骨瓣稍伸出;子房卵狀長圓形,無毛,花柱比子房短,胚珠2粒。莢果球形,長約2毫米,稍伸出萼外,表面具網狀脈紋,橄欖綠色,熟後紅褐色;有種子1粒。種子闊卵形,徑1.5毫米,暗褐色。花期3-5月,果期5-6月。 [3] 

印度草木犀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華中、西南、華南各地。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中東和歐洲均有分佈。在南、北美洲已淪為農田雜草。生於曠地、路旁及鹽鹼性土壤。 [3] 
印度草木犀 印度草木犀

印度草木犀繁殖方法

種子處理:印度草木犀種子約有60%硬籽,種皮緻密堅硬,不易吸水,直接播種發芽率很低,當年收的種子不經脱莢的僅3.5%,脱莢不擦種的7.5%,進行擦種的提高到80%(全部吸水膨脹,沒有硬粒);隔年種子的發芽率則分別為53.7%、70.7%、75%。為促進種子發芽,必須在播前進行擦種。方法是先灑種2-3小時,搓去莢殼,或按種子五份混細沙一份,在雄臼中輕衝10分鐘,篩去沙及莢殼,種子浸水12小時,撈起催芽至露白。
拌根瘤菌劑:印度草木犀為豆科植物,有根瘤共生,在未種過印度草木犀的新地種植,必須用根瘤菌劑拌種。印度草木犀根瘤菌劑拌種與印度草木犀跡地表土拌種比較觀察,前者出苗後12天可看到根瘤,後者22天結瘤,所以最好用草木犀根瘤菌劑接種。有印度草木犀生長,土中已有該屬根瘤菌,故用印度草木犀地的表土拌種亦可。此外還可提前播種建立根瘤菌苗圃,即選較肥的地,整地細碎,增施磷肥和草木灰,播印度草木犀種子,經常保持濕潤,生長30-40天后,挖取根連根瘤剪下,稍加水搗爛拌種播,每畝用100-200株。
水分管理:印度草木犀種子小,稻底播種種子撒露在地表,如土壤乾燥則紮根生長困難,故應根據不同土壤,控制適量的水分,以濕潤較好,種子發芽紮根後,忌有水層。粘土田播前要適當曬田,使田土稍沉實而不稀爛,催芽的保持田面濕潤而沒有水層,不催芽的或透水較快的砂土田要復淺水播種,播後2-3天自然落幹,收稻後天旱要灌跑馬水,使土壤保持濕潤狀態,即土壤水分在30-45%較好。故應在播前開好排水溝,便於排灌,開溝與一般苔子綠肥田相同。
施用磷肥:印度草木犀有根瘤共生,能利用空中氮素,不需追施氮肥,但施磷肥可促進根系生長和根瘤形成,使其發育良好,鮮苗和種子高產,故在缺磷的土壤要注意磷肥的施用,一般在收稽後畝施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15-20千克。此外,播期一般在晚稻勾頭時,稻底期掌握20天左右。壓青用的畝播去莢種子1.5-2千克,留種的0.75-1千克。留種:印度草木犀留種容易,種子產量高,雖生育期較長,但適應性廣,可利用坡地、路旁溝邊、果園及各種空隙地,撒播或間套種留種,不必佔用耕地。旱地播種除種子處理、拌菌、施磷肥與稻底播相同外,整地要細碎,進行條播,行距33-50釐米,播量0.75千克(天氣幹早或種子發芽率低應酌情增加),種子拌些灰肥混合播下,播種要淺播,不復土或薄蓋細土,有條件的可適當灌水。 [4] 

印度草木犀栽培技術

在苗高13-17釐米時,結合中耕除草和追肥進行勻苗,即將過密的穴或行鋤去多餘植株,減少對土壤水肥的競爭和不必要的損失。第二次中耕除草,灌水和施肥應在草羣未封壟前進行。當70%左右的種莢由綠變為黃褐色時,即可及時收穫種子。如作割草利用時,宜在現蕾開花前收穫,收割的留茬高度以10釐米為好,以利再生草的生長。 [5] 

印度草木犀主要價值

印度草木犀通常作保土植物,改良後也用作牧草。 [3]  印度草木犀餵豬,可青刈切碎或打漿喂,也可曬成乾草,製成草粉,與其他飼料配成混合飼料。它是馬,牛、羊的好飼料,可以放牧、青飼,亦可曬制青乾草和青貯,作為冬春飼料。 [5] 
參考資料
  • 1.    印度草木犀   .中國自然標本館
  • 2.    印度草木犀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8-26]
  • 3.    印度草木犀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4.    廣西農科院土肥室綠肥組.小花草木樨稻底播種技術[J]. 廣西農業科學.1980年,第8期:21-22
  • 5.    中國飼用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飼用植物誌第三卷[M].中國農業出版社。198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