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博聞多識

鎖定
博聞多識(拼音:bó wén duō shí)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南北朝·北齊·魏收魏書·李業興傳》。 [1] 
博聞多識(博:廣博)指見聞廣博,知識豐富。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3] 
中文名
博聞多識
拼    音
bó wén duō shí
近義詞
博學多聞見多識廣
反義詞
孤陋寡聞
出    處
《魏書·李業興傳》
注音字母
ㄅㄛˊ ㄨㄣˊ ㄉㄨㄛ ㄕㄧˊ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博聞多識成語出處

南北朝·北齊·魏收《魏書·李業興傳》:“通直散騎常侍李業興碩學通儒,博聞多識,萬門幹户,所宜訪詢。”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博聞多識”。 [1] 

博聞多識成語故事

李業興,是南北朝北魏人,上黨長子(今山西長子)人。受家學影響,他少年時就立志於學習,他曾不辭辛苦,揹着書籍求師訪友。當時,漁陽有個人叫鮮于靈馥,收徒教授,聲譽很高。李業興也曾投到他門下學習。一次,鮮于靈馥講解《左傳》時,李業興提了幾個問題,居然將老師難住了。李業興學習的內容很廣泛,後來擔任了朝廷的史官,撰寫史書,因為寫得好,社會上廣為流傳。 [2] 
後來,北魏遷都到鄴,鄴城經過戰爭烽煙,已是破敗不堪,原先的建築、城牆等均已毀壞。吏部郎中辛吉,推薦李業興統率畫工設計京城的圖樣。辛吉説:“李業興是大儒,博聞多識。由他參考古今典籍,定下京城體制,召集畫工,繪出新圖,然後奏明皇帝定奪,一定能做好這件事。”皇帝批准了辛吉的請求。 [2] 

博聞多識成語寓意

歷史上博聞多識的人才比比皆是,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他們所獲得的敬仰,完全可以成為人們努力前行的動力。俗話説,藝多不壓身。成語告訴人們,多掌握些技能,多提高自己的智識,對於提高自己的價值,對於個人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上佔據有利位置非常重要。 [2] 

博聞多識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博聞多識”指見聞廣博,知識豐富。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3] 
運用示例
唐·張九齡《集賢殿書院上賜宴序》:“及乎鴻生碩儒、博聞多識之士,自開元肇建以迄於今,大用徵集,煥乎廣內。” [3] 
明·方孝孺《張彥輝文集序》:“原功博聞多識,故其文繁多而不迫。” [3]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三五回:“公子生長中原,博聞多識,必知此獸之名。” [3] 
宋·陸九淵《語錄》:“君子雖博聞博識,不以此自負。” [3] 
現代·梁東漢《唐蘭先生軼事》:“我還領悟到:原來是這個‘秘密武器’使先生博聞多識,學富五車。” [3] 
現代·蔣星煜《諸葛亮招親》:“這黃承彥既是博聞多識的名士,為什麼又替女兒取名阿醜呢?” [3] 
現代·王政堯《黃宗羲》:“康熙帝問朝廷大臣徐乾學:‘國內有誰博聞多識,文章好,可以充當顧問的?’” [3] 

博聞多識成語辨析

博聞多識—博學多聞—博學多才
“博聞多識”“博學多聞”和“博學多才”意義相近,三者都有學識廣博的意思;區別在於“博聞多識”和“博學多聞”偏重在“多聞”,即見多識廣;“博學多才”偏重在“多才”,即多才多藝。 [3] 
參考資料
  • 1.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74
  • 2.    文心,李廣主編. 邯鄲成語典故 故事大全集[M]. 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2018.06:77
  • 3.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學識篇 1[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7: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