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博而不精

鎖定
博而不精是一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融傳》。 [1] 
該成語意思是形容學識豐富但不精深;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2] 
中文名
博而不精
近義詞
博者不知
反義詞
博大精深博大精深習無不精博識多通博聞多識
語    法
作謂語、定語
成語拼音
bó ér bù jīng
注音字母
ㄅㄛˊ ㄦˊ ㄅㄨˋ ㄐㄧㄥ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融傳》

博而不精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融傳》:“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1]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博而不精”。 [1] 

博而不精成語故事

東漢經學家鄭興,他以研究《左氏春秋》著稱。他的兒子鄭眾也非常了不起,十二歲時就跟父親學習這部經學著作。後來,鄭眾還自己學習了《周易》《毛詩》《周禮》等經學著作。這使他學識淵博幾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在當時的上層社會也頗有名氣。 [1] 
鄭眾當官後,在公務之餘給一些年輕人講解經學著作,而且花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為《左氏春秋》作注。後來,終於完成了對《左氏春秋》的註釋工作。這部書流傳後,和另一位經學家賈逵所注的《左氏春秋》齊名,都深受文人、學者們的好評。 [1] 
當時,經學家馬融給《周易》《尚書》《毛詩》《三禮》《論語》《孝經》都作過注,使自己的古文經學達到很高的壩界,他的弟子多達千人。他講課時坐在高堂上,掛上紗帳,學生坐在前面聽課,後面列一班女樂演奏音樂,非同凡響。 [1] 
馬融研究了《左傳》後,也準備注一部《左氏春秋》,他仔細閲讀了賈逵和鄭眾的注本後説:“賈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廣博,鄭眾的注本廣博面不精深。要是既精深又廣博,那我怎能超過他們呢?”馬融覺得,這兩個注本各有各的長處,合起來就彌補了各自的不足,便決定不再給《左氏春秋》作注了。 [1] 

博而不精成語寓意

擁有廣博的學識是值得稱頌的,但那是遠遠不夠的。這個社會不僅需要學識廣博之人,更需要知識精深的專業人才。所以,一個人只有在掌握豐富知識的基礎上,在某一方面精通,才更有可能為社會所敬重。 [3] 

博而不精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指學識豐富,但不精深,多用於説明人的知識或能力。 [2] 
運用示例
宋·曹士冕《法帖譜系·譜系雜説上·鼎帖》:“武陵郡齋板本較諸帖增益最多,博而不精,殊無足取。” [4] 

博而不精成語辨析

博而不精—博者不知—萬金油
“博者不知”指知道的東西太廣泛的人,就不能深入其中一個方面,對事物就會所知不深。“萬金油”比喻什麼都能做,但什麼都不擅長的人。“博而不精”與“萬金油”、“博者不知”相比,都有什麼東西都懂一點,但是什麼都不精通的意思,但“博而不精”多用在書面語中,“萬金油”、“博者不知”多用在口語中。 [4] 
參考資料
  • 1.    隋新革編譯.成語故事 1:寧夏少年兒童出版社,2010.05:第38頁
  • 2.    博而不精  .漢典[引用日期2021-08-27]
  • 3.    李波主編.中華成語典故 中: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0.05:第72頁
  • 4.    王俊編著.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學識篇 1.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7:第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