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南
- 拼 音
- nán、nā
- 部 首
- 十
- 五 筆
- FMUF
- 鄭 碼
- EDLD
- 字 級
- 一級(1422) [1]
- 外文名
- south
- 注 音
- ㄋㄢˊ、ㄋㄚ
南文字溯源
編輯南字的構型説法不一,有人認為甲骨文(圖1)和金文(圖2、3)的“南”字像龜甲腹面的形狀,上部的“屮”形是頭部。龜類居穴大多朝南,因此用龜形代指南方。為了與“龜”字區別開,所以便用龜甲板的前半截的形象來表示“南”。也有人認為,甲骨文的“南”字像一種鐘形的制樂器。郭沫若先生認為,這種樂器是青銅的。另有研究者稱,它是一種由容器演化面來的樂器,上部的“屮”形是提紐,下部是器身。這一類樂器流行於南方地區,所以用它來代指南方。不過,這幾種説法在文獻中都沒有用例。
“南”字是一個形狀比較原始的字。從古至今,它的字形變化不是很大,其金文以及小篆字形,雖較甲骨文有所改變,但大致的輪廓卻還是一樣的。進人漢代以後,歷經隸變和楷化等階段,“南”字逐漸筆畫化,上部“屮”被寫成了“十”字形,而下部則變成了“冂”下一個“𢆉”。
[2]
[5]
南詳細釋義
編輯讀音 | 語法屬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nán | 名詞 | 方位詞。早晨面對太陽,右手的一邊(和“北”相對)。 | south | 《詩經·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茅盾《子夜》一:“汽車愈走愈快,沿着北蘇州路向東走,到了外白渡橋轉彎朝南。” | 南方;南面;南國;南極; |
南部的地區,現代漢語多指長江流域及以南的地區。 | 《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息。” 左思《吳都賦》:“登東歌,操南音。” | 南味;南貨;南腔北調 | |||
地處南半球或北半球南部的國家(多指發展中國家)。 | 南北對話;南南合作 | ||||
古代南方舞樂的名稱。 | 《詩經·小雅·鼓鍾》:“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 ||||
官爵名。後多作“男”。 | baron | 《國語·周語中》:“鄭伯,南也。王而卑之,是不尊貴也。” | |||
明代對今南京的省稱。 | 王世貞《觚不觚錄》:“一南兵部都署員外主事以考察去者。” | ||||
姓氏用字。參看“南姓”。 | |||||
副詞 | 向南。 | toward south | 《周禮·地官·大司徒》:“日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 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 南去;南下 | |
nā | 非語素字 | 【南無】(nāmó)佛教用語,表示對佛法僧三寶的歸敬。 | |||
南古籍釋義
編輯南説文解字
【卷六】【𣎵部】那含切(nán)
艸木至南方①,有枝任②也。從𣎵③,𢆉④聲。
𡴖,古文。
南説文解字注
艸木至南方有枝任也。
段注:此亦脱誤,當雲南任也,與東動也一例。下乃雲艸木至南方有枝任也,發明從𣎵之意。《漢律曆志》曰:大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為夏。雲艸木至南方者,猶雲艸木至夏也。有枝任,謂夏時艸木畼楙丁壯,有所枝𠲱任載也。故從𣎵。按古南男二字相假借。
從𣎵,𢆉聲。
段注:𨙻含切。古音在七部。
南廣韻
那含切,平覃泥 ‖南聲侵2部(nán)
南,火方。亦果名,《臨海異物志》雲:“多南,子大如指,紫色,味甘,似梅。”又姓,魯大夫南遺也。又漢複姓,九氏。《左傳》齊有南史氏,其後為姓。又魯有南宮敬叔。晉國髙士全隱於南鄉,因以為氏。六國時有南公子,著書言五行陰陽事。《莊子》有南郭子綦,又有南榮趎。古有善暴背於南榮之①者,獻之於君,其後為氏。又有南伯子蔡。《姓苑》有南野氏,又有南門氏。那含切。七。
南康熙字典
【子集下】【十部】 南·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7
古文:𡴖、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竝那含切,音男。《説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漢·律曆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為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
又樂名。《詩·小雅》:以雅以南。《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
又姓。《韻會》:魯大夫南遺。《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
又雙南,金也。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又《翻譯名義》:合掌作禮曰和南。《淳化帖·衞夫人書》:衞和南。
南字形書法
編輯南字形對比
南書寫提示
【筆順】①一(橫)②丨(豎)③丨(豎)④㇆(橫折鈎)⑤丶(點)⑥ノ(撇)⑦一(橫)⑧一(橫)⑨丨(豎)
【寫法】❶“十”小“冂”大。❷“十”橫筆短,豎筆略向左斜❸“冂”的外框寬大,橫段在橫中線,豎鈎段較左豎略長;框內點、撇分列豎中線兩側,兩橫上短下長,短豎在豎中線,上端不出頭,下端與左豎持平。
[12]
南書法欣賞
南韻書集成
編輯小韻 | 韻攝 | 聲調 | 韻目 | 聲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
上古音 | 侵 | nuːm | |||||||||
廣韻 | 南 | 鹹 | 平聲 | 下平二十二覃 | 泥 | 開口呼 | 一 | 次濁 | 那含切 | nAm | |
集韻 | 南 | 鹹 | 平聲 | 下平二十二𧟹 | 泥 | 開口呼 | 一 | 次濁 | 那含切 | nɒm | |
韻略 | 平聲 | 覃 | 那含切 | ||||||||
增韻 | 平聲 | 侵 | 乃林切 | ||||||||
平聲 | 覃 | 那含切 | |||||||||
中原音韻 | 南 | 陽平 | 監鹹 | 泥 | 開口呼 | 次濁 | nam | ||||
中州音韻 | 平聲 | 監鹹 | 那聃切 | ||||||||
洪武正韻 | 南 | 平聲 | 二十侵 | 泥 | 奴 | 次濁 | 乃林切 | niəm | |||
南 | 平聲 | 二十一覃 | 泥 | 奴 | 次濁 | 那含切 | nam | ||||
分韻撮要 | 南 | 陽平 | 第二十四緘減鑑甲 | 泥 |
南漢字文化
編輯中國古代對坐位的朝向是很有講究的,人們早就認識到坐北朝南的位置可以充分享受陽光,這個朝向最好,因而就以這個朝向的坐位為最尊古代的帝王在召見羣臣時,一定要面向南而坐。《易經》有:“聖人南面而聽天下過,這個“南面”後來就泛指帝王的統治。如“南面之尊”就是天子之位;“南面稱孤”是自立為王的意思。《論語》中有“:子曰:‘雍也可使南面。’”用白話來説就是:冉雍這個人,可以讓他當領導人。
- 參考資料
-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2-07]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552
- 3. 南 .漢典[引用日期2019-01-30]
- 4. 平水韻 十三覃 .搜韻[引用日期2019-12-07]
- 5. 陳政 著.字源談趣 800個常用漢字之由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7 :246-247
- 6.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1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883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926;931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833
- 9.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19-12-07]
- 10.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221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86
- 1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44
- 13.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19-12-07]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