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通園藝博覽園

鎖定
南通園藝博覽園,總投資4.2億元,分江海風景區、靈山聖景區、西山懷古區、梅嶺攬勝區和園藝集萃區。第五屆省園博會於2007年9月20日在南通“園博園”開幕,本屆省園博會的主題為:“山水神韻江海風”,將展示13個省轄市經典景觀,包括南京的“梅林花雨”、南通的“映山澤鏡”、無錫的“泉月賞心”(“愛嶼情波”)、常州的“聞香尋芳”、蘇州的“楓橋夜泊”、揚州的“三月煙花”(“二分明月”)、徐州的“西溪探源”、宿遷的“林靄秋雨”、淮安的“桑田村廬”、連雲港的“松石水灘”(“水映松竹”)、鎮江的“西山徑幽”、鹽城的“澤地仙灘”(“禪語尋蹤”)和泰州的“翠園綠坡”,各市知名景點為原型,結合“園博園”的地型地貌而構思建造的。
中文名
南通園藝博覽園
地理位置
南通
開放時間
9月20日至10月19日
佔地面積
48.5公頃

南通園藝博覽園博覽園介紹

南通園藝博覽園 南通園藝博覽園 [1]
第五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於9月20日至10月19日在南通舉行。本屆園博會是由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省建設廳、農林廳和南通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其他12個省轄市人民政府協辦的一次全面展示、交流全省園林園藝文化精品的盛會,是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加快全省園林園藝產業化,提高城市園林綠化規劃設計和建設水平,改善城市生態,提高人居環境質量和城市競爭力的良好載體。園博會在南通召開,將極大地提高南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南通城市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提供良好的機遇。本屆園博會的主題是“山水神韻·江海風”。園博會主會場園藝博覽園位於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狼山景區內,總面積48.5公頃,共分三軸五區。三軸為“宗教軸”由狼山支雲塔至迎江廣場,以宗教題材為主;“山水軸”由主入口至馬鞍山,山水相間,景色迷人;“懷古軸”由黃泥山至西山村廬再到支雲塔,以歷史文化和古蹟為主,讓人懷古思今,留連忘返。五大景區各有功能和景觀特色。其中江海風情區:全面展示現代園藝科技,風格詩意、浪漫;園藝集萃區:重點展示省內13個地級市園藝創作水平,風格自然;靈山對境區:呼應狼山廣教寺的聖潔氛圍以自然濕地為景觀主題,風格幽怨靜謐;西山懷古區:以保護和恢復歷史遺存,修繕現存建築景觀設施為主,延續歷史風貌;梅嶺攬勝區:以觀江景為自己的功能特色景觀,依山傍水以奇險取勝。
南通園藝博覽園
南通園藝博覽園(15張)
南通舉辦本屆園博會,本着以人為本的理念,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遵循自然與人文、傳統與現代、生態與城市相融相存的原則,充分展示江蘇園林園藝事業發展水平,挖掘歷史文化底藴,創新園林園藝建設技藝,加強園林園藝界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全省園林園藝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從而達到為建設綠色江蘇、實現“兩個率先”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的。
園區依山傍水,動靜結合,各景點錯落有致,造型各異:有建造難度世界第二、亞洲第一,集生態功能與現代科技於一體的膜結構温室;有波光漣漪、清澈如鏡的人工湖;有令人產生奇思妙想,既能噴水、噴霧又能噴火的水景噴泉;有風格迥異、造型優美的二十四橋;有充滿南通風情和地方民居特色的漁村唱晚;有供遊人休閒消遣的茶語精舍;還有供遊人親水賞景的臨江棧道……景色宜人,風景如畫,無論是從造園藝術的表現上還是從施工技法上,都較好地實現了綠色、生態、環保、科技的規劃思想,具有現代園林的造林藝術特徵和強烈的時代感,是一個集園林、科技、藝術與生態於一體的新型綜合性景區。
園博園包括南通泓德國學館和江蘇十三市的代表景點,景點大多以各市知名景區、景點為原型,結合南通園博園的地型地貌構思設計:連雲港—水映松竹、揚州—二分明月、淮安—桑田村廬、宿遷—林靄秋雨、徐州—西溪探源、南京—梅林花雨、無錫—愛嶼情波、常州—聞香尋芳、蘇州—楓橋夜泊、鎮江—西山徑幽、泰州—翠園綠坡、鹽城—禪語尋蹤、南通—映山鏡澤。

南通園藝博覽園泓德國學館

泓德國學館 泓德國學館
南通泓德國學館位於南通園藝博覽園狀元樓內,狀元樓建於1917年為二層中式磚木結構設有連廊,精巧宜居,為張謇別墅西山村廬的主樓。建築位於體現張謇“一城三鎮”規劃理念的狼山風景休閒區。國學館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讓遊客們在享受怡人風景的同時讓聖賢的教誨薰陶人們的心靈。

南通園藝博覽園景點介紹

“西溪探源”(徐州園)
“西溪探源”(徐州園) “西溪探源”(徐州園)
“西溪探源”佔地0.82公頃,主要突出密林深處、水系源頭的景觀。水景主要有瀑布、水潭、溪流等形態。植物配置疏密有致,層次分明。水體形態多變,引人入勝。園內色彩以金黃、桔黃色、綠色為主,體現“溪水悠遠明靜,茂林修竹深處,遊園誤入林中,沉醉不知歸路”的意境。
徐州展區位於主園最西端,也是園內水系的盡頭,故名“西溪探源”,綠化面積約為0.8公頃。 西溪探源,主要突出密林深處,水源盡頭的自然景觀。
體現一種“溪水悠遠明靜,茂林修竹深處,遊園誤入林中,沉醉不知歸路”的意境。
具體佈局如下:
園區內以一條主要水系貫穿,這條主要水系在園區中曲折蜿蜒,穿流而過,形成一個完整的景觀系列。
水系在園區中有時小,有時大,有時寬,有時窄,有時放,有時收,有時是較闊的水面,有時是曲折蜿蜒的小溪。水系流過的每個組團,每個景點形成不同風格,各具特色的水景園林景觀,整體構成園區既統一,和諧,又有豐富變化的水景特色園林景觀。極大地提高園區的格調與品質,同時為遊客提供高品味的休閒環境。
“水映松竹”(連雲港園)
“水映松竹”(連雲港園) “水映松竹”(連雲港園)
“水映松竹”佔地0.9公頃,景點被園區道路分為前區和後區兩部分,前區濱水綠地上通過雪松、竹林、自然景石和水生植物,營造出“水映松竹”的景觀。後區為綠坡與密林,觀山樓掩映其中,立於樓中,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水映松竹”以花果山別有洞天的山風神韻吸引了遊園人的目光。鵝卵石、羅漢松、花果山景石更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海的呼喚和山的神奇。
景點設計意在緊緊圍繞園區總體規劃,按照總體規劃中分區規劃的設計要求,採用現代中式園林佈置手法,體現樸素、簡潔、自然的風格。 前區綠地,佔地面積約為3300平方米,以自然開闊為主,設計選擇自然的卵石,溪石配合的造型五針松、羅漢松等植物營造“松石”景觀。沿駁岸邊綠地中鋪設婉約自然的遊步道和臨水設親水平台相接,營造“古渡泊舟”的意境。水邊種植豐富的水生植物,遊人漫步林下,視野開闊,既可欣賞到眼前的風光,又可遠眺湖中及對岸景緻。
主園路後側為一大的綠坡,坡的最高點與道路的相對高差為約4米,利用基地地形在坡中建觀山樓,結合樓體設計了“松竹別院”,和富有造型的景石相互映襯,取花果山別有洞天之意。營造了一幅自然、靜謐的景象。遊人到此,立於樓中,近看修竹蒼翠,青松挺拔,遠眺湖光山色,園中美景盡收眼底,不失為園中一處絕佳的觀景場所。
“林靄秋雨”(宿遷園)
“林靄秋雨”(宿遷園) “林靄秋雨”(宿遷園)
“林靄秋雨”佔地0.7公頃,分為秋意山林、林靄秋雨和繽紛水岸三大功能區,體現了自然、和諧、生態的設計理念。園區西北部採用紅楓、銀杏、烏桕等秋色葉植物與觀葉類植物搭配,中部圍繞主景亭佈置了大片的色葉植物和觀葉植物,南部巧妙借入濕地水景,讓整個園子瀰漫着濃濃的秋意。
結合林靄秋雨這一展示主題,將基地分為秋意山林景觀密林區、林靄秋雨景觀核心區和繽紛水岸疏林緩坡區三大功能區。 (一) 秋意山林景觀密林區
沿展區北部結合較高的地勢營造景觀密林帶,在植物材料上以各類秋色葉植物為主結合部分常綠花灌木和觀葉植物,形成園區繽紛絢麗的秋景基調。
(二) 林靄秋語景觀核心區
位於展區的中心部位,造型別致的七彩景亭是全園的標誌型景觀,結合文化休閒場地的設置形成縱覽全景的空間。駐秋池景點通過藝術化的表現手法烘托主題氛圍。場地中結合與主題相呼應的主題地刻和小景強化主題。該區域的色葉植物和觀葉植物可結合標牌説明起到科普展示功能。
(三) 繽紛水岸疏林緩坡區
位於臨水的緩坡地帶,在植物空間的塑造上注重疏密有致,留出足夠的觀景通道,從而將南部的河流濕地水景巧妙引入園中。除秋景植物以外,該區域還可結合自然水岸營造濕地植物羣落景觀。
“桑田村廬”(淮安園)
“桑田村廬”(淮安園) “桑田村廬”(淮安園)
“桑田村廬”佔地0.8公頃,全園以狼山、村廬、茅亭一軸三點構築整體框架,採用借景手法,鑄銅雕,築河埠、配桑、棗、柿等鄉土樹木,以傳統元素,構築現代、生態、自然、節能的鄉野園林景觀,體現桑田野趣,花境通幽,恬靜家園的特色風貌。
(一)桑田村廬景點 在縱橫交錯的桑田上,依山傍水建設一座茅草房,草房前配以水井、莊稼、蔬菜、瓜果、沙路、竹籬等景觀要素,形成該園主題景觀。該茅草房突出三個特點:首先,建築在山石堆砌而成的台地上,形成依山傍水吉祥地的氣象;其次,借鑑吊腳樓的設計風格,構築復層建築,形成該園制高點。較好的解決了茅草房與桑園之間高程上會出現的矛盾;最後是茅舍前的小天井,採用木鋪裝,並放置古樸、簡潔的桌椅。遊客遠離鬧市,在此清茶一杯,眼前是阡陌農田,背後是古樸草房,自然與歷史在此凝結,心情在此釋然。
(二)老桑樹及洗衣台景點
該處重點是保護地段內的一株老桑樹。設計一特大圓形木製座凳,將老桑樹保護起來,在適合的弧形邊緣,置條石,上雕刻關於桑樹的詩。如:陌上桑。在河岸線上佈置洗衣台景點,一搓衣板上放一銅盆,利用含蓄的藝術表現手法來表達百姓的日常生活場景。
(三)歷史的記憶景點
在桑田內迂迴的砂石路上,設計茅草搭建而成的涼棚,在斜拉式側面上,將淮安青蓮崗、漢代,明清三個鼎盛時期淮安城市版圖及其遺留下來的景觀印象,雕刻於木板上,使遊人在縱橫交錯的田梗上,瞭解淮安這塊古老土地上曾經發生的故事。
(四) 瓜果架展示區
採用原木搭設瓜棚,種植蛇瓜,看瓜,葫蘆等植物,營造瓜果展示區,原木,主要指不剝皮的,原生態的樹。
“禪語尋蹤”(鹽城園)
“禪語尋蹤”(鹽城園) “禪語尋蹤”(鹽城園)
“禪語尋蹤”佔地0.6公頃,運用“隱”、“逸”的手法和遐想的概念,表現“感禪”、“悟禪”、“尋禪”、“語禪”境界,在造景上用春竹、夏荷、秋楓、冬梅營造“竹林幽靜”、“碧荷楓影”、“禪亭小憩”、“踏雪尋蹤”等景觀,全園在空間軸線上與狼山廣教寺相呼應,烘托出“崇巖吐清氣,幽岫棲神蹟”的佛教禪宗氛圍。
充分利用了高差來造景,並建有“禪語亭”一契合宗教氛圍,同時植以紀念林表現出自然生態的風格。 該地塊以“禪”為主題,通過感禪、尋禪、悟禪、語禪四個小空間景點的組合,營造出佛教的氛圍,以和狼山景區融為一體。
地形根據園博園的總體規劃,不做大的調整。只是適當擴大水池南頭的形狀,形成葫蘆狀,特出該地塊幽靜飄逸的氛圍。
園內道路以天然石材鋪裝為主,力求古樸自然,“禪語亭”擬用石頭雕刻。植物配置以能體現佛家意境的竹、松為主,並配以女貞、銀杏、七葉樹、梅花等觀賞花木。同時注重濕地植物的運用。
“二分明月”(揚州園)
“二分明月”(揚州園) “二分明月”(揚州園)
“二分明月”佔地0.9公頃。園內黃石瀑布假山、邀月台、水榭、曲橋隨水面變化佈局,構成古典園林欲揚先抑、曲折變化、步移景異的景觀效果。遊人可在此賞月,觀荷花。品味“天下三分名月夜,二分無賴在揚州”的意境。
徐凝在《憶揚州》中寫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在揚州”,基於此我們將主題定為“二分明月”。 園中以一組景牆為背景,種植時令花卉,並以黃石砌邊,鋪裝採用青磚飾面。景牆正面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在揚州”的詩句點題,背面刻被譽為“孤篇壓全唐”的揚州人張若虛所作的詩篇——《春江花月夜》。
由黃石堆砌而成的“邀月台”,取意於李白的詩“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極好的為游擊隊 提供一個飲酒、吟誦、賞月的絕佳場所。“水月苑”由水榭和親水平台組合而成。在內放置矮角方凳,擺放毛豆,芋頭,月餅等,充分體現出揚州人中秋賞月的風俗。同時池內種植一些荷花,體現出“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景觀意境。
園中大量採用揚州特色樹種,如市樹:銀杏,垂柳,市花:瓊花,以及能表達揚州特色與園子主題的植物如竹類,桂花等,背景林以香樟、桂花、烏桕、水杉、銀杏為主。
在園中小徑,石頭上用不同的方式刻一些關於月亮文化的詩詞,並配以古典音樂,給遊客優雅的視聽享受。既突出揚州獨特的地方文化,又努力為園博會提供一個賞月勝地。
“翠園綠坡”(泰州園)
“翠園綠坡”(泰州園) “翠園綠坡”(泰州園)
“翠園綠坡”佔地0.8公頃,有翠園綠坡、蓮花池等景點,園中濕地景觀結合緩坡地景,以山、水、石、仿古園林建築為主要造園素材,通過精緻的植物配置,藝術化的地形處理,舒緩的地形空間,營造出一種自然淡雅,聖潔寧靜,精緻洗練的園林空間,使整個園區開合有致、動靜結合、人與自然相得益彰。
泰州市展區內,以濕地景觀結合綴以石刻的緩坡地景,營造出略帶聖潔寧靜的氣氛。 本展園以山、水、石以植物為主要造園素材,通過精緻的植物配置,曲線優美的岸線設計、舒緩的地形空間的營造以及詩文碑刻等園林小品的設置,營造出一種聖潔寧靜、精緻洗練的園林空間氛圍。同時選用松樹、蓮花等植物配置以及石燈籠等小品與展園南側的宗教主題相吻合。展園包括入口空間、石溪跌水、臨水綠坡、卵石灘、密林詩碑、濕地水景、水中綠島、賞翠亭、蓮花池等眾多觀賞點組成,各景點之間通過不同植物材料的組合和分隔以及高低起伏的地形搭配,使得整個展園空間開合有致、動靜結合,人工與自然相得益彰。
整個展園的植物景觀以精緻、淡雅為主要設計風格,空間搭配在充分結合景觀空間安排的同時,綜合運用孤植、叢植和羣植的植物搭配手法,在突出特色的同時,兼顧四季景觀和開園時的前期效果。
“映山澤鏡”(南通園)
“映山澤鏡”(南通園) “映山澤鏡”(南通園)
“映山澤鏡”佔地1.7公頃,位於園區南端,以濕地景觀和佛教主題為主。有聖泉、蓮花廣場、花架廊台、迎江廣場、跌水石灘等景點。園內通過不同植物材料的組合,重點體現自然的濕地生態景觀,追求樸素簡潔的自然風格,呈現一派聖潔淡雅的景象。
“聖泉”:位於水體東北端。以紅色千層石堆疊而成的疊石湧泉形成水體的源頭,以鄰近沿湖點石,流水由“泉眼”湧出,從石縫間順流而下,周邊用霧森相烘托,山石林立、水氣繚繞,遊人置身於此,宛入仙境一般。 “蓮花廣場”:位於湖面東側,視野開闊,場地採用青石板和卵石鑲嵌而成,石板上雕刻蓮花;廣場中央置以造型別致的石雕,其上雕刻名家手跡“佛”字,背面題注“金剛經”經文,與景區內涵相協調。邊緣適當點綴山石,自然和諧,可供遊人坐憩賞景。
跌水石灘:利用寬闊的水面藉助自然置石創造多層水勢落差,陪有姿態優美、形式豐富的千層石,營造或舒緩、或湍急、或奔騰、或飄灑的箇中水的形態。利用自然地勢,營造“跌水”景觀,創造“河牀石骨暴露,流水激湍有聲”,創造層層疊疊的水澗景觀。
花架廊台:在水池東側中部設一平台,其上建一座高低錯落的花架廊,它把河道與路上景觀巧妙而有機地隔開,起到了既合理分佈景觀,又增加觀賞性建築的作用。是園內遊人觀景、坐憩的佳地。
水岸:園內水岸以自然生態駁岸為主。
“梅林花雨”(南京園)
“梅林花雨”(南京園) “梅林花雨”(南京園)
“梅林花雨”佔地0.9公頃,地處園區中部,四面環水,景點結合“張謇種梅”典故,以應時花卉、亭廊,梅花汀步和雨花石等造景手段,充分營造山花浪漫、天降花雨的景象,表達“千年古城金陵韻,雨花梅林競爭輝”的園林意境
南京是著名的六朝古都,松樹作為市樹,梅花作為市花,以及特有的雨花石,這都在向世上張揚着自己的歷史和個性。 “梅林花雨”的整個設計思路圍繞“自然、生態、精緻”的要求,植物品種多樣,色彩豐富,配置疏密有致。尤其注意水邊和道路旁花境的處理,營造一個以水色湖光為背景、湖岸陸地綠樹成蔭,繁華錦簇,四季有景有休閒空間,充分體現“千年古城金陵韻,萬株松梅競爭輝”這一主題,不斷追尋着南京的文化脈絡和城市特色。
道路系統採用島內原有的兩條主路組織交通,另設一條貫通東—北方向的遊覽通道。以島內兩處高點為中心,東側最高點種植大片的梅花,結合“張謇種梅”的典故,在水邊和坡地上栽植各色梅類植物,營造出梅林的效果。西部的次高點上,適當點綴幾棵雪松,並配以樹叢的形式。各條主次幹道上以大片花境為主景,充分利用各類不同高低、色彩、樣式的宿根類和球根類植物,形成色彩斑斕的景觀效果。
整個展區位坐落在小島上,四面環水,設計時特別注意水岸邊的處理,不僅種植各色的水生植物,而且適當的設置幾處觀景平台或小木亭,使遊客有親水的感覺,並可憑欄眺望對岸的雕塑和美麗風景。
“西山徑幽”(鎮江園)
“西山徑幽”(鎮江園) “西山徑幽”(鎮江園)
“西山徑幽”佔地0.9公頃。園區背山面水,林木參天,氣氛幽靜。有假山、雲牆月洞門、石平橋、曲橋、木棧道親水平台、崖壁石刻、挹江亭等景點,地被以喜蔭植物為主,遊人在此可遊、可賞、可息,彷彿置身世外桃源。
鎮江市展區,以喜蔭草花地被為主要特色,結合親水木棧道,充分營造人在林中走,鳥在樹上鳴的幽靜氣氛,體現了自然本色的園林風格。 在鎮江園中,現有的地形地貌以及植被非常有特點,整個園區北側均臨水,有着較長的水岸線,在水面與原有的道路之間又是成片的柳杉林,柳杉木生長很茂盛,西北部是一片桃花林,園中現有一條青石板小路,在道路的南側有着高低起伏的山體,遠近相宜形成了鎮江園的原始風貌。
景點設計,既要和周邊環境相和諧,突出幽隱主題,同時又要有我們鎮江園林的特色,是我們此次設計的最終目標。根據這個理念,我們將景區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入口景點、林中景點、臨水景點以及摩崖石刻景點。
“聞香尋芳”(常州園)
“聞香尋芳”(常州園) “聞香尋芳”(常州園)
“聞香尋芳”佔地0.8公頃,共有逸韻長廊、花溪彌香、花韻逸林三大景點,園內植物品種有香樟、含笑、桂花、梔子、臘梅、木香、薄荷等百餘種芳香植物,四季芳香,喚起遊人聞香尋芳的慾望。
芳香植物作為植物體系中特殊的羣體,讓越來越多的人被它的獨特魅力所吸引,芳香植物除了具備其他植物所具的形、色、美之外,尚有各種特異的香味,能驅趕蚊蟲,是綠化、美化不可多得的植物。從芳香植物中提取的精油做天然材料,可以用在化妝品、食品、飲料、醫藥及多種工業產品上,因此,芳香植物亦是高經濟價值的植物。 該展區為芳香植物園,通過一百多種芳香植物的運用,來傳達文化含義,使“香化”的園林思想深入人心,真正體現園藝博覽會舉辦的初衷,讓遊人在領略植物營造的意境同時,全身心地感受植物的芳香四溢,喚起遊人聞香尋芳的意識。
園內的植物景觀、綠化,把遊人自然地迎入園內觀景,創造一個良好的視覺開端和愉悦的心情。
全區共有四大景點,即:逸韻長廊、花溪彌香、花韻長廊、柳林花堤。
“愛嶼情波”(無錫園)
“愛嶼情波”(無錫園) “愛嶼情波”(無錫園)
“愛嶼情波”佔地0.82公頃,別具一格的“愛情花房”、相依相偎的“連理亭”、字字珠璣的“愛情誓言”,組成一個現代版的“天仙配”。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現代園林元素詮釋了亙古不變的主題,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和精神震撼,讓人在遊園中感受到愛情的温馨和浪漫。
以“愛嶼情波”為主體的無錫園位於人工湖的南側,與主入口隔湖而望。面積約為0.78公頃。展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形成一個向湖面傾斜的坡地。頗具現代風格的“愛情花房”坐落與湖邊,成為整個展區的核心,同時也明確了展區主題圍繞愛情這個話題而展開。 以“愛情花房”作為景點的核心,南側弧形的木平台成為人們户外活動的主要場地。汩汩湧出的清泉將場地圍合,配合着高低組合的百合花壇及跳動着金色音符的景牆,使整個户外場地沉浸在一派歡快的氣氛中。作為無錫特產的大阿福素有祈福送福的象徵。將現代版的泥人小娃娃融合到景點中去,將我們的祝福帶給來這裏的沒一個人。種滿合歡樹的樹林將户外場地包容在內,以泉為媒,以林為穹,在這裏人們陶醉在喜悦與温馨之中。
玫瑰是愛情的象徵,種滿玫瑰的多種連續將溪邊的鴛鴦亭裝扮一新。亭側站立着以伊甸園為主題的抽象雕塑,詮釋着景點的含義。各色玫瑰整齊的排列,以平面構成的形式將整個草坡打造的更有氣勢。融入其間的鴛鴦亭與水邊的愛情花房遙相呼應,既是對景,也是配合,又儼然成為整個户外景觀的焦點。
“楓橋夜泊”(蘇州園)
“楓橋夜泊”(蘇州園) “楓橋夜泊”(蘇州園)
“楓橋夜泊”佔地0.8公頃,園區分三個部分:北部“序園”,由入口廣場、序列景牆和反映水鄉風貌的詩詞組成,主要渲染蘇州水鄉文化;中部“水園”由楓橋、聽鍾亭、月溪、碼頭等組成,再現中秋賞月夜泊的意境。南部“庭園”景牆、窗洞、門洞穿插有致,植物配置相互映襯,重點展示蘇州園林風韻,是現代手法表現傳統園林主題的佳作。
主景區位於地塊中部,沿河道佈置。共分為三個部分: 北部“序園”,由入口廣場及序列景牆組成,景牆上書畫描寫蘇州的古詩,讓人在此初步感受蘇州文化的薰陶,為蘇州園的序曲,同時通過序列門洞把遊人視線吸引至中心主景曉楓橋。
中部“水園”,由拱橋(曉楓橋)、聽鍾亭、月溪等組成,形成一個以水為中心的虛實空間,再現古詩秋夜賞月的境界。
南部“庭園”,由聽鍾亭與南側的景牆、鋪地、綠化形成提煉的庭院式蘇州園林景觀空間,穿插有致的景牆、窗洞、門洞與精心配置的植物相互映襯,蘇州園林的韻味展露無遺。西側沿河設計成下沉式小廣場與碼頭暗喻古詩中的“客船”曾在此停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