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赤瓟

鎖定
南赤瓟(Thladiantha nudiflora Hemsl. ex Forbes & Hemsl.)是葫蘆科赤瓟屬植物。全株密生柔毛狀硬毛;葉質稍硬卵狀心形,基部側脈沿葉基彎缺外展;雄花為總狀花序,多花集生花序軸上部,雌花單生,子房窄長圓形;果長圓形,幹後紅或紅褐色;種子卵形或寬卵形有網紋,兩面稍拱起;花期春、夏,果期秋季。
南赤瓟分佈於中國秦嶺及長江中下游以南各省區,在越南也有分佈。 [3]  常生於山溝邊、林緣、山坡灌木叢中。 [4]  南赤瓟喜温暖、濕潤、向陽之地,耐寒不耐熱,適宜腐殖質或砂質壤土。主要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 [5] 
南赤瓟性味苦,涼,歸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消食化滯;可治療痢疾、腸炎、消化不良、脘腹脹悶、毒蛇咬傷等症。 [6]  南赤瓟夏季黃花醒目,秋季紅果綴枝,可裝點庭院,佈置環境,是棚架、牆垣良好的籬柵攀緣綠化材料;其果實還可用於插花。 [7]  南赤瓟是低等的牧草,鮮嫩時牛羊啃食,馬不食。 [8] 
中文名
南赤瓟
拉丁學名
Thladiantha nudiflora Hemsl. ex Forbes & Hemsl. [3] 
別    名
野絲瓜
絲瓜南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葫蘆目
葫蘆科
赤瓟屬
分佈區域
國秦嶺及長江中下游以南各省區

南赤瓟形態特徵

南赤瓟
南赤瓟(10張)
全株密生柔毛狀硬毛;根塊狀。莖草質攀援狀,有較深的稜溝。葉柄粗壯,長3-10釐米;葉片質稍硬,卵狀心形,寬卵狀心形或近圓心形,長5-15釐米,寬4-12釐米,先端漸尖或鋭尖,邊緣具胼胝狀小尖頭的細鋸齒,基部彎缺開放或有時閉合,彎缺深2-2.5釐米,寬1-2釐米,上面深綠色,粗糙,有短而密的細剛毛,背面色淡,密被淡黃色短柔毛,基部側脈沿葉基彎缺向外展開。卷鬚稍粗壯,密被硬毛,下部有明顯的溝紋,上部2歧。
雌雄異株雄花總狀花序,多數花集生於花序軸的上部。花序軸纖細,長4-8釐米,密生短柔毛;花梗纖細,長1-1.5釐米;花萼密生淡黃色長柔毛,筒部寬鐘形,上部寬5-6毫米,裂片卵狀披針形,長5-6毫米,基部寬2.5毫米,頂端急尖,3脈;花冠黃色,裂片卵狀長圓形,長1.2-1.6釐米,寬0.6-0.7釐米,頂端急尖或稍鈍,5脈;雄蕊5,着生在花萼筒的檐部,花絲有微柔毛,長4毫米,花葯卵狀長圓形,長2.5毫米。雌花單生,花梗細,長1-2釐米,有長柔毛;花萼和花冠同雄花,但較之為大;子房窄長圓形,長1.2-1.5釐米,徑0.4-0.5釐米,密被淡黃色的長柔毛狀硬毛,上部漸狹,基部鈍圓,花柱粗短,自2毫米長處3裂,分生部分長1.5毫米,柱頭膨大,圓腎形,2淺裂;退化雄蕊5,棒狀,長1.5毫米。
果梗粗壯,長2.5-5.5釐米;果實長圓形,幹後紅色或紅褐色,長4-5釐米,徑3-3.5釐米,頂端稍鈍或有時漸狹,基部鈍圓,有時密生毛及不甚明顯的縱紋,後漸無毛。種子卵形或寬卵形,長5毫米,寬3.5-4毫米,厚1-1.5毫米,頂端尖,基部圓,表面有明顯的網紋,兩面稍拱起。花期春、夏,果期秋季。

南赤瓟生長環境

南赤瓟常生於海拔900-1700米的山溝邊、林緣、山坡灌木叢中。 [3-4] 

南赤瓟分佈範圍

南赤瓟分佈於中國秦嶺及長江中下游以南各省區,在越南也有分佈。 [3] 

南赤瓟生長習性

南赤瓟喜温暖、濕潤、向陽之地,耐寒不耐熱,適宜腐殖質或砂質壤土。 [5] 

南赤瓟繁殖方法

南赤瓟主要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 [5] 

南赤瓟主要價值

南赤瓟藥用價值

神農本草經》曰:“王瓜,味苦,寒。主消渴,內痹,瘀血月閉,寒熱痠疼,益氣愈聾。”
新修本草》曰:“此物蔓生,葉似栝樓,圓無叉缺,子如梔子,生青熟赤,但無稜爾,根似葛,細而多糝。北間者,累累相連,大如棗,皮黃肉白,苗子相似,根狀不同。試療黃疸破血,南者大勝也。”
本草圖經》曰:“王瓜,今處處有之,月令四月王瓜生,即此也。葉似栝樓。圓無叉缺,有刺如毛,五月開黃花,花下結子如彈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細而多糝。謂之土瓜根。北間者,其實累累相連,大如棗,皮黃肉白,苗葉都相似,但根狀不同耳,三月採根,陰乾。”
《本草綱目》曰:“王瓜,三月生苗,其蔓多須,嫩時可茹。其葉圓如馬蹄而有尖,面青背淡,澀而不光。六七月五出小黃花成簇。結子累累,熟時有紅黃二色,皮亦粗澀。根不似葛,但如栝樓根之小者,澄粉甚白膩,須深掘二三尺乃得正根。” [1-2] 
南赤瓟性味苦,涼,歸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消食化滯;可治療痢疾、腸炎、消化不良、脘腹脹悶、毒蛇咬傷等症。 [6] 
入藥部位根或葉。
  • 毒蛇咬傷(蝮蛇、烙鐵頭):(南赤颮)成熟果實或鮮根搗爛敷。(以上均出自《湖南中草藥》)
內服:煎湯,9-18克。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孕婦慎用。
春、夏季採葉,鮮用或曬乾。秋季挖根,鮮用或切片曬乾。
藥材性狀:根塊狀或塊片狀,灰棕色,去皮者色灰黃,有細縱紋,斷面纖維性。味淡微苦。

南赤瓟經濟價值

南赤瓟是低等的牧草,鮮嫩時牛羊啃食,馬不食。 [8] 

南赤瓟觀賞價值

南赤瓟夏季黃花醒目,秋季紅果綴枝,可裝點庭院,佈置環境,是棚架、牆垣良好的籬柵攀緣綠化材料;其果實還可用於插花。 [7]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卜獻春、陳立峯.《湖南藥物志 第四卷》: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
  • 3.    南赤瓟 Thladiantha nudiflor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3]
  • 4.    蔡光先.湖南藥物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2:3038頁
  • 5.    薛聰賢,楊宗愈.景觀植物大圖鑑 3 藤蔓植物·竹類·棕櫚類626種 珍藏版:廣東科技出版社,2015-06:54頁
  • 6.    秭歸縣中醫醫院,秭歸縣中醫藥學會.秭歸藥用植物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09:367頁
  • 7.    韋三立.攀緣花卉: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01:166頁
  • 8.    陝西省農牧廳畜牧局,陝西省農業勘察設計院.陝西牧草:西北大學出版社,1987-03:2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