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流縣

鎖定
南流縣,廣西古代行政區名,在今玉林市境域,南北朝時宋泰始七年(471年)二月,交州合浦郡合浦縣北境增設南流郡,治方度縣。後廢入北流縣。唐武徳四年(621年)析北流縣地置南流縣。乾封三年(668年)為牢州州治。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為鬰林州治,建州城於南流江畔,即今玉林市城區。明洪武五年(1372年)省南流縣入鬰林州。
中文名
南流縣
地理區域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玉州區
設立時期
唐武徳四年(621年)
廢止時期
明洪武五年(1372年)

南流縣歷史沿革

合浦地,南北朝泰始七年(471年)二月,析交州廣州地置越州,同時在合浦郡合浦縣北境增設南流郡,與合浦郡同屬越州;時,永明六年(488年)劃出合浦郡合浦縣東北部置北流郡,因圭江流向由南而北而得名,無屬縣,屬越州。南流郡治方度縣,分置定川郡,同時置興昌縣,與郡同治,隸屬越州。陳時省南流郡入定川郡,廢方度縣、興昌縣。廢北流郡為陰石郡北流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平陳,廢定川郡,改縣名定川縣。大業二年(606年)廢定川縣、陸川縣入北流縣,屬合浦郡。
武徳四年(621年)析北流縣分置北流、陵城、扶來,同時復置南流縣、定川縣,南流縣屬銅州容州,定川縣屬越州。後定川縣和南昌縣(屬今博白縣、陸川縣)置南宕州,州治在南昌縣。並析定川縣、南昌縣、北流縣地置陸川、思城、温水、宕川四縣。貞觀六年(632年),州治移定川縣。貞觀八年(634年)以南宕州改稱潘州,州治遷茂名縣(今高州市)。後廢。乾封三年(668年)將軍王杲平蠻獠置牢州,隸容州都督府,原隸容州之南流縣(治所在今玉林市玉州區茂林鎮古城村)和原屬潘州之定川、宕川兩縣劃轄牢州,以南流縣為牢州治。
天寶元年(742年),牢州改為定川郡。郡治在南流縣。乾元元年(758年) 復改為牢州。南漢因之。
太祖開寶七年(974年) 廢牢州、黨州兩州,省定川縣、宕川縣及容山縣、懷義縣、撫康縣、善勞縣等縣入南流縣,縣治遷定川埠(徙於定州水口為理),即今玉林市福綿船埠村。屬鬰林州,時州治興業縣。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鬰林州治改設南流縣,建州城於南流江畔,即今玉林市城區。
洪武五年(1372年)省南流縣入鬰林州,屬梧州府

南流縣縣治史考

南流縣治歷代屢有遷徙。《太平寰宇記》雲:“皇朝徙於定州水口為理”,此“定州水口”,當是“定川水口”之訛。所謂定川水口,通常而言,某支流匯入幹流處應稱“某口”。定川水即今源於興業縣之車陂江,蓋無疑義。則車陂江匯入南流江處,是所謂“定川水口”,即今玉林市福綿區船埠村。船埠舊名“停船埠”,是“定川埠”之異寫。北宋初南流縣治當在此地。
而今玉林市玉林鎮,亦是宋代南流縣治所在地,直至明、清。據《宋史.地理志》鬱林州條:“州初治興業,至道二年,徙今治。”又萬曆《廣西通知》卷八:“鬱林州,宋至道二年始築子城。”而光緒《鬱林州志》卷五亦云:“舊《志》雲鬱林州舊無城,宋至道二年始築子城。”綜此可知,宋初鬱林州本治興業,至道二年(996),遷治南流縣。按上文,南流縣治原在今玉林市福綿區船埠村,此地並無城垣遺址。然諸志皆稱至道二年始築子城,這意味此年南流縣治亦遷徙,以明清縣或州治所在(今玉林鎮)推理,南流縣治應由今船埠村遷到今玉林鎮,元、明、清俱為州縣治所在。
今玉林鎮為宋以後南流縣治地,且至道二年始築子城。故唐代南流縣治或不在此處。今玉林鎮東有茂林鎮古城村,有古城遺址,或即唐代南流縣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