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牢州

(唐朝歷史地名)

鎖定
唐高宗李治乾封三年(668),置牢州,領定川縣、宕川縣、南流縣,州治設在南流縣,隸容州都督府。宋太祖趙匡胤開寶七年(974),廢牢州,以定川縣、宕川縣省入南流縣。
中文名
牢州
別    名
定川郡
地理位置
唐代乾元年間定川郡
州    治
南流縣
設置時間
唐高宗李治乾封三年(668)
廢止時間
宋太祖趙匡胤開寶七年(974)

牢州建制沿革

唐代貞觀年間(627年至649年)起,北起義州(今廣西岑溪附近),東至藥州(今廣東羅定附近),南到羅州(今廣東廉江北),包括竇州(今廣東信宜南)在內的廣大地區,“蠻獠”遍佈,“反叛”不斷。 [1] 
唐高宗李治乾封三年(668),將軍王杲平蠻獠,在原潘州南宕州)地復置定川縣宕川 [2]  ,與容州南流縣合置牢州,州治設在南流縣,隸容州都督府 [3] 
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全國改州為郡,牢州改為定川郡。唐肅宗李享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定川郡復改為牢州。
五代十國時期先屬馬楚,後屬南漢。
宋太祖趙匡胤開寶七年(974),廢牢州,以定川縣、宕川縣省入南流縣。 [4] 

牢州史籍勘誤

據《舊唐書》載“牢州”雲:“本巴、蜀徼外蠻夷地,漢牂柯郡地。武德二年,置義州。五年,改為智州。貞觀十二年,改為牢州,以牢石為名。“而《新唐書》載”牢州“雲:”本義州,武德二年以巴蜀徼外蠻夷地置。貞觀十一年以東北有牢石,因更名,徙治南流,後廢。乾封三年 , 將軍王杲平蠻撩 , 復置。”。這兩處記載顯然是有誤的。
察《舊唐書 》夷州下之“牢州”未言始置年月 。只稱 : “ 義泉, 隋舊,於縣置牢州 ,貞觀十七年廢牢州 ” 。 《 新 唐書》言之較詳 : “武德二年以信安、義泉、綏陽三縣置義州,並置都牢、洋川二縣,五年曰智州。貞觀四年省都牢。五年,以廢虧州之樂安、宜林、芙蓉、瑘川四縣隸之,後又領廢夷州之綏養。十一年曰牢州,徙治義泉。十六年州廢。 ”。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