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義州

(唐朝廣西義州)

鎖定
唐代在嶺南地區設置的行政區劃。唐貞觀二年(628)改南義州置,治所在龍城縣(今廣西岑溪縣東二十里)。貞觀五年(631)廢,六年(632)復置。天寶元年(742)改為連城郡,乾元元年(758)復為義州。治所在岑溪縣(今廣西岑溪縣東二十里)。轄境相當今廣西岑溪縣地。北宋開寶五年(972)省入竇州。
中文名
義州
別    名
連城郡
南義州
南儀州
行政區類別
州郡
所屬地區
嶺南地區
地理位置
今廣西岑溪縣
政府駐地
永業縣(岑溪縣)
置立時間
唐高祖李淵武德五年(622)
廢止時間
宋太祖趙匡胤開寶四年(971年)

義州建制沿革

義州

唐高祖李淵武德五年(622),析南建州永業縣地置龍城、義城、安義三縣,析瀧州正義縣地置連城縣,並置南義州進行管轄四縣,州治設在龍城縣。
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元年(627) ,廢南義州,屬縣撥南建州轄。
貞觀二年(628)復置並改名為義州,還以故縣來屬,領龍城、安義、連城、義城四縣。
貞觀五年(631),又廢義州,屬縣又撥南建州轄。
貞觀六年(632),復置義州,州治仍設在龍城縣。
唐高宗李治永徽二年(651)十一月,義州瑤族頭人李寶誠率眾反叛,桂州都督劉伯英率官兵剿平。
乾封三年(668)前,置容州都督府,義州隸容州都督府。
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元年(742),全國改州為郡,改義州為連城郡。
唐肅宗李亨至德二年(757)龍城縣更名為岑溪縣,安義縣改名永業縣,“岑溪”縣命名從此始。
乾元元年(758),連城郡複名義州。
乾元二年(759)義城縣併入岑溪縣。至此,義州轄岑溪縣、永業縣、連城縣三縣。
唐代宗李豫大曆六年(771) 二月,容管經略使王翃與義州刺史陳仁璀,藤州刺史李曉庭結盟聯合剿殺當時已改佔容州的嶺南少數民族頭領、自稱“平南十道大都統”梁崇牽率領的起義軍。
五代時,先屬於馬楚,後屬於南漢。 [1-2] 

義州

宋太祖趙匡胤開寶四年(971年),宋滅南漢,南漢六十個州、二百四十個縣、十七萬零二百六十三户盡數歸宋。義州屬於宋,加‘南’字改為南義州,屬廣南西路。
開寶五年(972年),廢南義州,其地歸竇州管轄。
開寶六年(973年),復置南義州,省連城、永業二縣入岑溪縣。
宋太宗趙匡義太平興國((976—984))初,避皇帝趙匡義諱改南義州為南儀州。 [4] 
宋神宗趙頊熙寧四年(1071)廢南儀州,以岑溪縣隸藤州 [3] 

義州行政區劃

龍城縣,治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東,至德二年(757)改名岑溪縣。
義城縣,治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東南,乾元二年(759)併入岑溪縣。
安義縣,治所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東筋竹鎮,至德二年(757)改為永業縣,北宋初廢入岑溪縣。
連城縣,治所在今廣西岑溪縣南大隆鎮,北宋開寶六年(973)廢入岑溪縣。

義州人口民族

據《舊唐書·地理志》載,舊領縣四,户三千二百二十五,無口。天寶領縣三,户一千一百一十,口七千三百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