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京財經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鎖定
南京財經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前身為實驗與教育技術中心,實驗與教育技術中心成立於2003年8月,由原計算中心微機實驗室、網絡中心和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等部門合併組建而成。2009年7月實驗與教育技術中心改名為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1] 
中文名
南京財經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前    身
實驗與教育技術中心
成立時間
2003年8月
組    成
計算中心微機實驗室等

南京財經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簡介

中心的工作涵蓋了計算機實驗室(文科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校園網絡建設和管理,外語語言實驗室管理和維護,多媒體教學設備管理和維護,電教設備和閉路電視系統的管理、服務及維護等。承擔校園電視台節目製作和播出,外語教學廣播電台節目製作和播出等工作。同時開展數字化校園規劃和建設,教育技術研究和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環境構建等方面的工作。 [1] 

南京財經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組織機構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下設辦公室、計算機實驗室(文科實驗室)、校園網控制室(網絡中心)、媒體制作室(校園電視台)、外語語言實驗室(外語教學廣播電台)、多媒體設備管理室等6個部門。
中心現有計算機實驗室11個,微機1198台;管理大中型多媒體教室134個,座位數18572個;管理外語語言實驗室10個,座位數852個;管理基於計算機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驗室7個,座位數860個;擁有功能齊全的400平方米大型演播廳1座,閉路電視播控系統,衞星地面接收系統等。
中心是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之一(考點代號320013),承擔報名、培訓和考試工作。 [1] 

南京財經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機構設置

大學英語教改實驗室簡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成績顯著,但仍不能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教育部非常重視對學生英語實用能力的培養,並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作為教育部的重點工作,列入了“高等學校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工程”。 經過多年的努力,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探討已取得了重大進展。教育部在2003年正式啓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程,決定在全國180高校中進行試點推廣。該校非常重視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積極申報,並經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同意,成為首批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單位。
為了落實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作,學校積極申報,獲得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專項資金的支持,於2004年建成第一個大學英語教改實驗室。擁有計算機126台,座位數125個。在2004級新生中選擇400名學生進行教學改革試點。
2005年學校進一步加快實驗室建設步伐,拓展試點範圍。建成大學英語教改實驗室2個,其中仙林校區1個,座位數125個,橋頭校區1個,座位數120個。2005級新生中有2200人蔘加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
2006年,在總結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學校決定當年新生中全面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為了適應大學英語教學的需要,建成大學英語教改實驗室3個,其中仙林校區2個,座位數250個,橋頭校區1個,座位數120個。2006級新生中有4600人蔘加教學改革試點。
目前全校建成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驗室共6個,其中仙林校區4個,座位數500個,橋頭校區2個,座位數240個。合計座位數740個。
從2004年開始,累計有7200名學生參加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大學英語教改實驗室的建成,有力地配合了大學外語教學改革試點工作的開展。實踐證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大大提高了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大量語音和視頻外語學習資料的實踐訓練,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大綱規定的內容,大大提高了參與教改試點學生的英語綜合實際應用能力。 [1] 
多媒體設備管理室簡介
該校自1997年建設多媒體教室以來,至今已擁有多媒體教室113間,座位數達16511個。計算機均與校園網絡相連接,並配置了2500流明以上高亮度液晶投影機。
多媒體設備管理室負責教室內多媒體設備的日常使用、維護管理;負責對授課教師進行多媒體設備使用培訓,培訓合格後頒發《多媒體設備使用證》。授課教師上課前,憑《多媒體設備使用證》在“多媒體設備管理室”領取鑰匙,自行操作使用教室內多媒體設備。 [1] 
外語聽力實驗室簡介
外語聽力實驗室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傳統的外語聽力實驗室,目前有實驗室10個,座位數852個。另一種是為了滿足外語教改需要建設的基於計算機的外語教改實驗室,稱為大學英語教改實驗室,目前共有6個。其中仙林校區4個,座位數500個,橋頭校區2個,座位數240個。目前,大學英語教改實驗室擁有計算機746台,座位數740個。 [1] 
文科實驗室簡介
實驗與教育技術中心文科實驗室的前身是計算中心文科實驗室。2003年8月學校機構調整,成立實驗與教育技術中心,計算中心文科實驗室劃歸實驗與教育技術中心管理,設立實驗與教育技術中心文科實驗室。
一、基本現狀
文科實驗室分佈在三個校區,基本情況如下:
仙林校區:2001年9月建成仙林校區的第一個120台電腦的實驗室(JB208),投入教學使用,滿足首批新生的教學需要。至今歷時近5年時間,先後建成了:120座實驗室4個(JB208、JB205、JB306、JB309),60座實驗室2個(JB206、JB207)。此外考慮到學生上網學習的要求,在中、西苑學生宿舍區先後建成了電腦實驗室2個,微機為240台的。至2006年6月止,仙林文科實驗室的電腦總枱數為840台。
福建路校區:福建路校區現有實驗室兩個,共有微機242台。主要滿足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紅山學院三、四年級實驗教學的需要。
橋頭校區:橋頭校區現有實驗室2個,共有微機230台。主要滿足紅山學院一、二年級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實驗教學的需要。
二、文科實驗室職能
2001年,學校領導提出加強文科實驗室的建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經過比較充分的調研、討論,學院決定以“集中、分散相結合,集中為主”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實驗室的建設。將統計、金融、國際貿易、財政、應用數學、旅遊管理等專業以計算機為主要實驗工具的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程實驗室集中建設和管理,建立文科實驗室,由計算中心管理,各個院系配合建設。2003年8月劃歸實驗與教育技術中心管理。
2004年下半年,學校總結了4年的實驗教學體系,於2005年1月出台了《南京財經大學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實施意見》, 並開始執行。實驗與教育技術中心文科實驗室的工作逐步過渡到主要負責基礎課和部分專業基礎課的實驗任務。
三、文科實驗室開設的課程
向全校學生提供課程實驗是文科實驗室的主要任務,近年來向全校各院系各專業開出的實驗的主要課程有:
(1)全校各專業基礎課
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教程、數據庫管理系統及應用
(2)各專業的實驗課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專業計算機圖形學、數據結構與算法、程序設計基礎、數據庫開發技術、多媒體技術、情報與檢索語言與控制、信息收集與組織、計算機輔助設計、管理信息系統、操作系統(Linux)
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等專業:網絡支付與結算、ERP、電子商務概論、網頁製作與網站設計、互聯網基礎與數據庫、商業智能、供應鏈與客户管理、國際貿易實驗、電子商務實現技術、EDI專題、網絡安全技術、條形碼技術、網絡與通訊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Internet技術與Web編程
藝術設計等專業:
形象設計、平面構成、印刷工藝、色彩構成、裝貼設計、版式設計、傢俱設計、設計製圖文學設計、展示設計、素描、標誌設計、圖形設計、計算機三維設計、廣告設計、CI理論與實務
經濟類各專業:
統計質量控制、多元統計分析、計量經濟學、計算機統計軟件、投入產出分析、非參數估計、經濟預測與決策、統計學、Time Series Analysis
廣告、市場營銷等專業:
網頁設計與、廣告動畫設計、網絡營銷、網頁設計與平面設計、廣告設計實務
會計專業:
計算機會計核算、計算機財務管理、計算機會計管理、計算機審計管理
財政與税務管理專業納税檢查、税務管理
工商管理專業管理信息系統
金融專業金融計量學
數學專業數學建模、微積分
四、其他服務與對外交流
文科實驗室在滿足正常教學實驗任務之外,還開展了其他一系列活動,主要有:
1.配合相關部門,開展的大學生社團活動:
(1)模擬股市大賽
(2)文字輸入比賽
(3)網絡知識競賽
(4)限時博客比賽等
2.培訓及對外交流
(1)2003年9月完成Cumcm集訓
(2)2004年6月經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批准,在該校設立了電子商務師職業全國統一考核站,實驗室作為培訓和考核基地
2004年11月完成Adonix 3x認證培訓(4)數學建模全國比賽
該校數學系利用文科實驗室進行全國數學建模比賽培訓
五、實驗室的利用率
仙林校區文科實驗室的利用率一直居高不下,從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到專業課,甚至部分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皆在文科實驗室完成。
此外,業餘開放也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實驗室在晚上及雙休日都面向全校同學進行開放:
B205_B309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18:00至21:00 雙休日:8:40 至21:30
中、西苑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14:00至21:00 雙休日:8:40 至21:30 [1] 
網絡中心簡介
學校的校園網絡建設始於1996年底,是江蘇省高校較早建設校園網的單位之一。校園網建設遵循“三區相連,三網相通,一網通,一卡通”的目標以及“總體規劃,分佈實施,逐步完善,拓展應用”的實施建設原則。經過9年的建設,目前校園網絡已覆蓋仙林校區、福建路校區、橋頭校區等三個校區。三個校區之間鋪設了專用光纜,實現校區互通。其中仙林校區至福建路校區為24芯光纖,長度24公里,仙林校區至橋頭校區為8芯光纖,長度38公里。網絡中心設在仙林校區。校園網分別接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和電信網,擁有四條線路,分別是兩個千兆,兩個百兆出口,總帶寬2.2G。建設了校園一卡通、有線電視傳輸、財務等專網。目前三個校區可接入信息點25000個,連網計算機7400台。校園網絡建設累計投入資金2550萬,其中佈線工程約1600萬,設備和軟件約950萬。
南京財經大學校園網建設水平較高,主要體現在:三個校區完善的弱電佈線系統,奠定了校園網建設的基礎,三個校區之間光纖的鋪設,實現了“三網相通、三區相連、一卡通”。校園網主幹、匯聚設備、辦公區的接入設備採用高速、可靠的進口網絡交換設備,2001年就實現千兆主幹高速互連,做到全部接入計算機百兆到桌面。在數字化校園建設方面,陸續搭建了三個平台,即資源管理平台,辦公自動化平台和正在規劃建設中的學生、教師管理平台。
校園網運行良好,主要表現在:信息點覆蓋面廣,辦公區、實驗室、圖書館、學生宿舍都已經接入校園網,連網計算機7400台。採用多個網絡接入,並進行了鏈路優化,消除了校園網用户訪問電信資源的瓶頸,連接運行速度快。網絡控制室有專門的一批維護管理人員,及時響應用户的維修申請,維護效率較高。
校園網在本科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建設了本科教學資源網平台,大量提供與課程相關的學習資源。通過這個平台,提供了師生交流的網絡平台,促進師生互動;建設了教務管理綜合系統平台,如網絡查詢系統,網上評教系統,網上選課等等,為本科教學管理提供了高效的現代化手段;實驗室的計算機全部連入校園網,滿足了全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需要,使該校學生在注重學習理論課的同時也加強了網絡實踐能力的培養。藉助計算機網絡,該校於2004年啓動了外語教改工程,建設了基於計算機的外語教改實驗室,有力的促進了外語教學水平的提高;圖書館豐富的電子資源也為本科教學、科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等。
一、福建路校區
福建路校區以1996年底建設的校園網為基礎,2001年進行了擴容,目前辦公室、微機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均已接入校園網。連網微機合計690台,其中實驗室360台,辦公室305台,多媒體教室25個。
二、 仙林校區情況
仙林校區2001年啓動,學校領導提出建設一流數字化校園的要求,我們對仙林校區的校園網絡建設方案進行了總體規劃,同時根據該校目前三個校區的實際,構築南京財經大學校園網絡平台。
根據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目前仙林校區已經基本完成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2300萬元,其中佈線工程1500萬元,完成了整個仙林校區的室內外佈線工程;網絡設備800萬元,完成了整個校園網的設備安裝和調試。目前,仙林校區可接入信息點21000個,其中學生宿舍接入信息點15000,辦公室、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圖書館等接入信息點6000個。
2001年至2006年5月,開通了行政樓、公共教學組團,專業樓,單身教工宿舍,學生宿舍(中苑,北苑,西苑),圖書館、實驗室等區域的網絡。累計開通信息點6002個,其中:實驗室2180點,辦公網絡602點,多媒體教室90點,圖書館970信息點,宿舍區(含本科生,研究生,單身教工宿舍)2160點。
學生宿舍網絡建設於2005年立項,經過認真充分地調研,確定了建設方案和建設規模,投入資金150萬,可接入計算機9000台。於2006年5月投入使用。
三、 橋頭校區
橋頭校區的網絡建設始於2003年,開通了實驗室,行政辦公等區域網絡。接入信息點693點。其中實驗室482點,辦公區211點。
四、 教學資源建設和管理系統建設
隨着仙林校區建設的進展,校園網絡建設進一步深化,根據總體規劃,逐步完成硬件設備的安裝配置。工作重點轉向網絡應用系統和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體現校園網的教學服務功能。目前,各個部門、各個院系都建立了網站,FTP服務器上收集整理了各類實用的軟件。根據部門分工,教務處主要負責課程教學資源建設,圖書館負責電子圖書資源和期刊數據庫資源建設,實驗與教育技術中心負責視頻資源的建設。
2001年起,學校分步建設了綜合教務信息管理系統、教學信息查詢系統、網絡在線教學系統、教學質量評估系統等網絡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了學校精品課程網站,在線課程22門。於2004年購買了天空教室網絡課程管理平台,建設網絡課堂,目前共有網絡課程100門。網絡課程涵蓋了全校各個院系主要的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使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台完成網上提交作業、網上查詢信息和網上考試,通過“在線討論”進一步加強了師生間的交流互動。
圖書館資源中心收集了校外課程資源近350個,大量電子圖書資源,以及近50種各種數據庫資源等,分類進行了整理,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網絡中心的學習中心服務器從多個方面着手素質教育視頻資料的收集、整理和製作工作,收集了大量的各種講座資料。進一步提高了素質教育以及通識課教學的教學效果,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視頻節目超過1500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購買了世紀大講堂的全部VCD視頻資料,網絡中心進行了製作,便於網上播放,共359集。
2、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的視頻資料。如紅樓夢主題,清史專題,金正昆談禮儀等。
3、中央電視台其他重要的頻道節目。如走進科學,探索發現、中國史話、國際大專辯論會等。
4、一些重要音像出版社出版的資料。如北京大學音像出版社出版的餘世雄管理講座系列等。累計數據量達2T。
藉助校園計算機網建設了校內“一卡通系統”,在2001年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改造。目前三個校區已經全面連通,真正做到“一卡”在手,三區通用。“一卡通”系統覆蓋了食堂、圖書館、實驗室、學生宿舍網絡、浴室等各個環節的收費管理以及身份認證管理。
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建設於2005下半年啓動,校辦、科研處、研究生處、設備處和實驗與教育技術中心共同進行了考察。根據考察情況,結合該校辦公自動化的實際需要,初步規劃了南京財經大學辦公自動化系統需求書。通過招標程序,最終選用金智公司的辦公自動化軟件系統作為該校的辦公自動化軟件平台。於2006年8月完成部署,投入試運行。
在2006年召開的江蘇省高校網絡技術專業委員會第2屆年會上該校信息化校園建設獲“優秀獎”。校園網建設在本科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正在進行中,總體規劃已經制定完成,並且已經邀請部分校外專家進行了論證。下一步將按照學校的建設程序進行軟件和硬件的招投標,部署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
隨着校園網絡應用的不斷深入,對網絡的依賴不斷增強。確保網絡的正常運行,顯得非常重要。我們在技術和管理上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在技術層面上,購置了防火牆,網絡防病毒軟件,入侵檢測,網管軟件等關鍵設備和軟件,監控網絡的運行狀態,及時發現網絡故障。在管理層面上,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規章制度,如:嚴格入網登記制度,工作人員責任制度等,及時維護入網設備和計算機終端,網絡報修及時上門服務,確保網絡運行暢通。 [1] 
校園電視台簡介
校園電視台成立於2003年11月,是由該校實驗與教育技術中心負責管理的學生社團。現有指導老師三名,學生記者30名。擁有用於電視節目現場錄製的400平米大型演播廳、用於電視節目的後期製作和包裝的電視節目編輯製作室、用於校園閉路電視信號接收和轉播的閉路電視播控室。
校園電視台屬該校宣傳媒體之一,旨在全面反映學校建設和發展情況,構築特色校園文化氛圍,豐富廣大師生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傳達學校方針、政策,反映學生校園生活。對校內重大事件及相關信息與動態拍攝、報道;人物專訪;專題片製作及其他綜藝節目的製作播出。
校園電視台成立至今,三位老師帶領着三十名學生記者在校黨委宣傳部與實驗與教育技術中心的領導下,不斷開拓進取,經過近三年不懈努力,節目質量不斷提高。成功採訪、報道了學校各級領導、專家、教授以及薛慧茹、李鳳峯等優秀學生代表,並與學校各院系、部門、學生社團建立了密切聯繫。校園電視台在該校的知名度逐漸提高。完善內部的管理。制定了較完備的規章制度。成立了新聞部、專題部、綜藝部、秘書處等部門。
校園電視台還着力培養學生記者的電視拍攝、製作、寫稿等業務能力及社交、溝通、團隊合作、社會活動的組織與領導等能力,以提高學生記者自身素質,促進校園電視台自身發展。培養了一支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記者隊伍。同時,作為相關專業的實習基地,校園電視台也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專業實習的平台,提高了他們的專業素養 [1] 
外語教學廣播電台簡介
由原電教室創建的外語教學廣播電台自1994年成立至今,已開播了十週年了。在實驗與教育技術中心的管理和指導下,全體成員本着“輔助教學、服務同學”的宗旨,兢兢業業、努力工作、不斷髮展,為廣大同學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外語學習的平台。
電台嚴格按照學校相關社團規定的各項章程辦事,認真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電台的組織機構完備。由外語指導老師、設備技術老師和電台台長、各欄目播音員等組成。制度完善,管理嚴格。每週召開例會總結工作,佈置任務,討論電台的整改發展,確保了電台正常運轉。每兩週錄製、播出一期節目。
我們的教學類節目內容豐富,如中高級美國口語教程、中高級口譯聽力訓練、王邁邁四、六級考試聽力、VOA & BBC新聞、大學英語聽説教程、大學英語和專業英語的課文錄音等。中高級美國口語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其中涉及到的內容均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使學生彷彿置身美國。中高級口譯聽力教材是專門為參加口譯考試的同學播出的,與教材配套,既為參加考試的學生提供了方便,同時也提高了廣大學生的聽力和口語水平。王邁邁四、六級考試聽力則緊扣當前大學英語考試的特點,結合老師的講解,對題目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使學生既訓練了聽力,又可以增長語法、詞彙等多方面的知識,使同學們受益匪淺。VOA & BBC新聞則對聽者有較高的要求,不但要適應英美國家人士的發音和表達的習慣,更要在語速較快的情況下了解新聞的大意,同時還要掌握英語新聞的特點。大學英語則完全與學校的教程同步設置,彌補了學生在課堂上聽力時間和容量的不足。讓學生在課後也可以很好的進行課前預習和複習。專業英語也是如此。通過外語廣播電台全天16小時不間斷的播音,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置身英語的氛圍,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
外語電台的指導老師工作負責,認真完成每一期節目的製作和《收聽指南》的校稿工作。劉紀雲老師和丁穎老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對電台成員高標準、嚴要求。在電台教學欄目的設置和內容的選擇上,都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她們要求《收聽指南》既要體現廣播電台的教學特色,符合英語教學大綱,同時也要滿足同學們對欄目趣味性的渴求。
電台的成員是一個優秀學生的羣體,他們是經過層層篩選考核進入電台的。不僅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而且極富責任心,每個同學都盡力把節目做到最好。電台製作的節目給同學們學習英語提供了很大幫助,也給同學們的業餘生活增添了樂趣,受到了同學們的普遍歡迎。每期新節目播出時,同學們都踴躍收聽。不僅練習了聽力和口語,也豐富了課餘生活。而凝結了電台成員辛勤與智慧的《輕鬆訪談》、《異域採風》、《英語故事》、《音樂吧》等更是受到同學們的偏愛。
電台的全體同學還承擔了每年四、六級考前的聽力考試效果測聽工作。這也是他們為同學們服務的一項重要工作。每年在四、六級考前一週,電台的同學們每天必去每一個考場(教室)做測聽。為了確保同學們的考試順利進行,他們絲毫不敢大意。詳細記錄下每間教室的收聽情況,具體到哪個方位不清楚,為教師調整播出設備提供依據,力求同學們考聽力時,在各個教室的各個方位都能聽到很清楚的播音,確保該校連年來四、六級考試的順利進行。
電台組織的活動也很具特色。每年的E.R杯口語大賽,至今已舉辦了七屆。每屆大賽都得到了同學們積極參與,從中我們也發現了多名優秀的口語人才,並推薦他們參加了CCTV杯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等重大比賽,為同學們提供了良好的發現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餘冬燕、宋燕、吳瑕、薛敉樂、王麗娜等同學,在全國大學生CCTV杯英語演講大賽中分別獲得二、三等獎,成為該校迄今為止在英語類比賽中的最高獎項獲得者。
同學們也給電台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幫助電台不斷改進。電台全體同學積極聽取廣大同學的意見,並根據同學們的要求不斷增加新的內容,使節目更加充實,更具可聽度。電台每週三的例會上,大家積極討論,根據同學們對電台節目反饋的意見進行調整。對於大三、大四學生普遍面臨的教研等方面的問題,電台也積極配合。對外語學習要求較高的同學,電台將適當增加雅思、託福、中高級口譯等資格證書的考試輔導內容。電台將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基礎上,動員更多的力量,克服困難,提高節目的收聽率和聽眾的滿意率。
電台在老師和同學們的支持和關心下迅速發展,根據去年4-5月份的收聽情況隨機調查,統計情況表明,56%的同學選擇經常收聽節目,32%的被調查者給予了較高的評價。這個結果對電台來説既是最好的鞭策與鼓勵,也是無形的壓力。實驗與教育技術中心和外語廣播電台編輯的《收聽指南》,也成為供同學們查閲內容和刊登外語學習輔導內容的好材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