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園酒家

鎖定
北園酒家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小北路 202 號,創辦於20世紀20年代末,是具有嶺南園林特色的粵菜酒家,與泮溪酒家南園酒家並稱廣州三大園林酒家 [8-9]  。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1997年經國內貿易部批准為“國家特級酒家” [6]  。2023年1月,入選《廣州市地名保護名錄(第一批)》。 [7] 
中文名
北園酒家
地理位置
廣州市越秀區小北路202號首層
投用時間
二十世紀20年代末期
榮    譽
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

北園酒家創辦歷史

北園酒家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小北路202號首層,創建於1928年 [3-4]  ,是當時廣州市商會會長鄒殿邦出面,和當時一些官僚太太集資在該地開設的。當時的酒家只經營酒菜及宴會筵席,專做軍政界及商人、文人雅士的生意。1938年廣州淪陷,北園亦宣告結業了。抗戰勝利後,原北園的職工楊仁甫返回廣州,決定重建北園酒家,並請回北園的原班人馬,於1947年夏重新開業。廣州解放前夕至解放初期,飲食生意一度冷落。1953年“五反”後,國民經濟逐步恢復,市場繁榮,北園的營業才又興旺起來。 [5] 

北園酒家簡介

解放前夕,國民黨軍政要人、工商大亨紛紛南逃,雲集廣州,他們常光顧北園。當時北園酒家也是文人雅士雲集之地,著名藝人何非凡楚岫雲紅線女,著名醫生杜文超、杜偉文,中山大學校長金曾澄等經常光顧飲宴。北園酒家還經營“到會酒席”的服務,即廚師上門替顧客烹調。如當時蔡廷鍇(十九路軍軍長)、蔣光鼐、徐景唐、宋子文歐陽駒陳策等軍政要人都請過北園廚師到他們的別墅、公館做“到會酒席”。 [5] 
1956年北園酒家實行公私合營。時任廣州市長朱光先生親臨北園酒家,提出擴建計劃。1957年國家投資改建,由著名建築工程師莫伯治(現為中國科學院建築學院士)精心設計。把北園擴建成當時廣州第一家古色古香、富有嶺南庭園特色的園林酒家。朱光市長還為酒家書寫"北園"招牌。酒家以出色的烹飪技術、嶺南風味的佳餚,良好的服務而深得食客的好評。1964年7月日本著名佛教大師、書法家天門海翁即席揮寫"和平友好"條幅相贈。同年7月14日,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出國赴越南訪問在酒家飲早茶,贈詩一首"北園飲早茶,彷彿如到家,瞬息出國門,歸來再飲茶。"藝術大師劉海粟87歲高齡時,曾到此宴飲,即席揮毫"其味無窮"大字相贈。中山大學著名教授商承祚書贈"味道之腴"以表示對菜式的評價。北園酒家為保持嶺南庭園建築風格,盡了不少的努力。更有一大批菜點在國際國內烹飪中屢獲殊榮。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1997年經國內貿易部批准為“國家特級酒家”。 [6] 

北園酒家特色名菜

北園特級廚師黎和對“花雕雞”作了創新和改進。燒烤師廖幹創制的“桂花香扎”是用鹹旦黃、腐皮、瘦肉片、芫茜等捲成圓形,用鴨腸環繞紮緊,置於爐中燒製,粗料精製,日本報刊曾把“桂花扎”譯為“桂花圈”加以報道宣揚。點心師麥九主制的“琵琶蝦扇”,特級點心師陳勳主制的“鴛鴦千層酥”、“月中丹桂盞”、“玉液叉燒包”等點心。北園的廚師、點心師、燒臘師多人曾先後應聘赴菲律賓、日本、新加坡、孟加拉、美國、蘇里南、博茨瓦納等國家進行技術表演和工作。當時省市幾大報社,香港《新晚報》、《文匯報》、新加坡報社等相繼進行了報道,影響頗大。 [5] 
北園十大名菜如“油泡蝦仁”、“郊外魚頭”、“蠔油雞腳”、“幹煎雞脯”、“桂花香扎”、“寶鼎滿壇香”、“瓦罉花雕雞”等。特色點心如“琵琶蝦扇”、“鴛鴦千層酥”、“月中丹桂蓋”、“玉液叉燒包”、“菠蘿雪花杯”、“西瓜奶凍”、“碧綠蓮香”、“嶺南佳荔”等。 [6] 
1983年,北園酒家在“廣州名菜美點評比展覽會”上評選為80年代的名菜有:“寶鼎滿壇香”、“瓦罉花雕雞”、“蠔油鴨腳”、“汾酒牛肉”、“松子魚”、“桂花香扎”、“百花爭妍鴨”、“金牌油雞”、“京都燻魚”等。名點心有:“琵琶蝦扇”、“玉液叉燒包”、“香麻奶層糕”、“百花鰲魚餃”、“太極影雙輝”、“月中丹桂盞”、“百花彩籃”、“菠蘿雪花杯”、“彩影紅梅”等 [5]  。1988年在全國第二屆烹飪大賽中,北園的“玉液瓊盅”獲得金牌,點心“蓮蓉千層酥”“櫻桃鳳凰巢”分獲銀、銅牌獎。1997年北園酒家的“雞絲炸春捲”和“玉液叉燒包”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首屆“中華名小吃”。 [6] 

北園酒家社會評價

2019年,獲評艾媒金榜(iiMedia Ranking)發佈的《2019最受網民喜愛廣州早茶品牌排行榜》TOP10。 [1] 
2018年,獲評艾媒金榜(iiMedia Ranking)發佈的《2018最受網民喜愛粵菜品牌排行榜》TOP20。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