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包傳鐸

鎖定
班德貴:男,崑曲老生。原名根生。江蘇蘇州人。生於1920年6月,卒於1997年,回族。藝名班松俠,北京人。其兄班松林系張傑堯門下“十二棵青松”之一。他唱、念、做規格嚴謹、具老輩風範。主戲不多,飾演過主角或較重要的角色有《琵琶記·掃松》中張廣才、《連環記·議劍、小宴》中王光、《牧羊記·小逼、望鄉》中蘇武、《十五貫·見都》中周忱,《長生殿·酒樓》與《滿牀貸卸甲、封王》中郭子儀等。尤以《浣紗記·寄子》中主演伍子骨,一曲《勝如花》演唱得蒼涼悲壯,感情深沉,催人淚下。1997年2月18日在杭州病逝,終年87歲。
中文名
包傳鐸
別    名
根生
藝名班松俠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回族
出生日期
1920年6月
逝世日期
1997年2月18日
職    業
崑曲老生
主要成就
浙江省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獎狀獎
出生地
江蘇蘇州

包傳鐸藝術經歷

幼入文丞相小學讀書。1921年8月,初小三年級時,經鄰居沈月泉推薦,輟學入崑劇傳習所。師承吳義生,工老生,兼副末。出科後,長期隨新樂府、仙霓社昆班演出。他唱唸做規格嚴謹,具老輩典型,但主戲不多,平時以演配角戲為主。飾演過較重要的角色有《十五貫·見都》中周忱、《琵琶記·掃松》中張廣才、《連環記·議劍、小宴》中王允、《長生殿·酒樓》與《滿牀笏·卸甲、封王》中郭子儀等。他在《浣紗記·寄子》中扮演的伍子胥,一曲[勝如花],演唱得蒼涼悲壯,感情深沉,催人淚下。1936年夏始,離班返蘇繼承父親的畫業,偶而亦赴滬參加過仙霓社的崑劇演出。1949年2月起,參加國風蘇劇團及後來改組而成的浙江崑蘇劇團、浙江崑劇團擔任演員兼教師。1956年4月隨團赴京演出改編本崑劇《十五貫》,轟動全國。他在戲中仍擔任周忱一角,演得很有氣勢,頗合身份,評價甚高。1981年11月,在崑曲傳習所成立六十週年紀念大會上,榮獲中央文化部頒發的紀念匾,次年又獲榮譽獎狀。後來,又積極參加振興崑劇指導委員會培訓班的教學工作,為崑劇事業再一次作出了重要貢獻。

包傳鐸基本資料

包傳鐸 包傳鐸
1997年2月18日在杭州病逝,終年87歲。誕辰: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
逝世:1997年2月18日,農曆丁丑年正月十二日
科班院校
蘇州崑劇傳習所傳字輩 學生

包傳鐸生平履歷

1921年8月,初小三年級時,經鄰居沈月泉推薦,綴學入崑劇傳習所。師承吳義生,工老生,兼副末。 1933年從師學藝,亦拜張傑堯名下,學藝五年即登台獻藝於北京,與劉寶全同台。後到天
包傳鐸 包傳鐸
津,在東興、聲遠一帶與馬三立劉奎珍楊少奎劉寶瑞馮立樟馮立鐸李潔塵高桂清趙心敏等搭檔,常演段子有《五興樓》《小神仙》《捉放曹》《大上壽》等。1936年夏,隨仙霓社從杭、嘉、湖一帶水路碼頭巡演返蘇歇夏時,高班返家繼承父業畫白粉。後亦偶爾赴滬參加仙霓社演出。
1949年2月起,參加國風蘇劇團及後來改組而成的浙江省崑蘇劇團、浙江崑劇團擔任演員兼教師。“世”字輩中名老生張世錚曾從其開蒙學戲。
1956年4月,他在晉京演出的改編本昆同《十五貫》中,仍飾演周忱一角,雖個子不高,然氣勢很大,頗合劇中人身份、地位,甚獲好評。
1942年與劉伯奎、馮寶華等到濟南晨光演出一年有餘後去瀋陽,在工藝茶社、祥雲閣等地演出。
1945年回津與袁佩樓劉廣文等同台。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文工隊。
1953年10月拜於馬三立門下,同時收範振鈺為徒。
1954年成立和平區曲藝雜技團。
1956年和馮寶華同任相聲隊隊長(當時還有於寶林常寶霖連笑昆耿寶林、王家琪、高英培範振鈺劉文亨劉文貞於佑福劉玉鳳等)。
1957年任和平區政協委員。
1960年入黨。
1973年開始業餘演出,與劉文亨搭檔演出《紅燈記》《新風尚》等曲目。
1980年重組和平區實驗曲藝雜技團,與劉文亨趙心敏等演出《錯誤不在我身上》《雜談地方戲》等,與劉文亨合作參加電影《笑》的演出。1990年與馬敬伯同演的《誇住宅》已成為馬派相聲保留節目。他還積極參與歷次戲曲會演。如1954年10月“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以及1956年9月、11月先後在蘇州、上海舉行的“崑劇觀摩演出”中,他都曾為師兄弟或業餘曲家配戲。
1957年曾獲浙江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獎狀獎。
1962年12月“蘇、浙、滬三省(市)崑曲觀摩演出大會”上他主演了《哭監》《寄子》等摺子戲。
1981年11月,在蘇州舉行的崑劇傳習所成立60週年紀念活動時,與鄭傳鑑周傳瑛合作獻演了《千忠戮·打車》(飾嚴震直)。
1986年起他積極參與文化部昆指委培訓班的教學工作,向學員傳授了《小逼》《做鞋》《夜課》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