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偉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鎖定
男,1980年12月生,中共黨員,法學博士,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案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3]  江蘇省社科院首批青年學術骨幹;2012年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青年訪日代表團成員訪問日本
中文名
劉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80年12月
畢業院校
南京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為刑法理論、經濟刑法。
職    務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學術代表作
經濟刑法規範適用原論
集資型金融犯罪刑法規制完善問題研究
性    別
職    稱
研究員

劉偉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刑法理論、經濟刑法。 [1] 

劉偉主要成就

代表性學術成果包括獨著2部:《經濟刑法規範適用原論》《集資型金融犯罪刑法規制完善問題研究》,法學類CSSCI期刊論文5篇,綜合類CSSCI期刊論文9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課題1項,智庫報告成果7篇,其中正省級領導批示1篇。作為主講人之一的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獲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第四屆全國優秀刑法論文二等獎、省委宣傳部優秀調研報告三等獎、2018蘇版十大好書、第33屆華東地區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圖書獎一等獎等。曾訪問日本東北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等高校、智庫機構。入選省“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 [3] 

劉偉論文著作

劉偉論文

1、《貪污賄賂犯罪立法模式研究》,《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
2、《權利的商談式重構》,《湖北社會科學》2008年第8期。
3、《背景與困境:刑事和解制度的理性考察》,《河北法學》2007年第5期。
4、《反思行政刑法》,《人民檢察》2008年第15期,人大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08年第12期全文轉載。
5、《吸收犯視野下的事後不可罰行為》,陳興良主編:《刑事法評論》(第22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6、《一人公司單位犯罪主體資格的否認》,《環球法律評論》2007年第5期。
7、《資本功能轉變中的虛報註冊資本罪》,《中國刑事法雜誌》2008年第4期。
8、《背叛與懲罰:破產管理人刑事責任初論》,《江海學刊》2008年第6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第3期全文文摘。
9、《信訪現狀與法律調控》,《2011年江蘇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0、《刑法修正的基本動向與客觀要求研究》,《政治與法律》2011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11年第8期全文轉載。
11、《論民間高利貸的司法犯罪化的不合理性》,《法學》2011年第9期。
12、《風險社會語境下我國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的轉型》,《中國刑事法雜誌》2011年第11期。
13、《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非法佔有目的司法認定的基本問題》,《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第10期。
14、《二元制裁體系下的醉駕入刑問題》,《刑法與刑事司法》2012年第1卷,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15、《經濟刑法規範適用中的從屬性問題 》,《中國刑事法雜誌》2012年第9期。
16、《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擴張與限縮 》,《政治與法律》2012年第11期。
17、《經濟刑法規範適用中的獨立性判斷》,《刑法論叢》2013年第2集,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18、《殊途同歸:民、刑法律對欺詐行為評價的差異與融合》,《江海學刊》2013年第2期
19、《民刑交叉案件中表見代理行為的刑事法律判斷》,《中國刑事法雜誌》2014年第1期

劉偉著作

1、專著:《經濟刑法規範適用原論》,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2、合著:《刑法學》,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3、參編:《刑法學》(“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2012年第二版。
4、參編:《中國刑法分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1] 

劉偉科研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2013年青年項目:集資型金融犯罪刑法規制體系的完善問題研究
2、江蘇省法學會2011年度青年項目: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研究
3、江蘇省社科院2014年度院長應急課題:江蘇推進司法權運行機制改革問題研究 [1] 

劉偉科研獲獎

1、2010年,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
2、2012年,第二屆“江蘇省法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3、2014年,江蘇省委宣傳部,優秀調研報告三等獎
4、2015年,第三屆“江蘇省法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