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偉

(原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

鎖定
劉偉(1916.08~1998.01)男,江西興國縣人,1931年參加紅軍,1932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為中共黨員。歷任戰士、班長、排長,紅軍總兵站第三大站警通隊隊長,紅軍前敵總直屬隊特派員,前敵政治部保衞部科長,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時期,劉偉歷任一一五師團特派員,晉西支隊政治部科長,山東濱海區行政公署公安局局長兼濱海軍區政治部科長。解放戰爭時期,劉偉歷任山東濱海區警備旅政委,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九師政委,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二十六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劉偉歷任公安部八局局長、部黨組成員,地質部部長助理,國家建設委員會建築技術局局長、黨組書記,第三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中央保密委員會委員。劉偉歷任六屆、七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國共產黨第八至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 [1] 
中文名
劉偉
別    名
偉儒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西
出生地
江西興國縣
出生日期
1916年08月
逝世日期
1998年01月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主要成就
領導和參與國家的原子能工業建設

目錄

劉偉人物生平

劉偉,原名偉儒,江西興國人。1916年8月生。他天資聰穎,青少年時代熱心革命工作,當兒童團長。1931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4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三軍團五師十五團排長,紅軍總兵站第三大站警通隊長,中央軍委總供給部青年幹事,野戰軍直屬隊特派員。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三、四、五次反“圍剿”戰爭,在宜黃戰鬥中負傷。1934年10月隨中央主力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團特派員,晉西支隊鋤奸科科長、教導二旅科長,山東濱海行政公署公安局局長,濱海區警備旅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警備旅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三縱隊九師政治委員、第九兵團二十六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劉偉率部參加了魯南、開封、洛陽、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杭州等戰役戰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國家公安部局長、部黨組成員,國家地質部部長助理,國家建委技術局局長,國家三機部副部長,國家二機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部長、黨組書記。他牽掛家鄉建設,為家鄉建設出謀劃策,以實際行動回報鄉梓。
1955年開始,領導和參與國家的原子能工業建設達二十餘年。.1964年10月第一顆原子彈爆炸、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都傾注了劉偉的心血和智慧。由於速度快、質量好,打破了蘇美兩霸的核壟斷,增強了新中國的國力,增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劉偉是中國共產黨第八、九、十、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六、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98年1月,劉偉病逝於北京,享年82歲 [2] 
江澤民、李鵬、胡錦濤、吳官正、遲浩田、羅幹、楊尚昆、萬里、宋任窮、張震、陳慕華、錢正英、朱光亞和段君毅、葉飛、谷牧、馬文瑞、鄭天翔等同志分別以不同方式對劉偉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對其家屬表示慰問。 [1] 
參考資料
  • 1.    《劉偉同志逝世》,《人民日報》1998年3月9日,第4版。
  • 2.    興國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興國縣人物誌》,五洲文明出版社,2005年,第10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