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剃刀邊緣

(美國1980年布萊恩·德帕爾瑪執導電影)

鎖定
《剃刀邊緣》是一部由布萊恩·德·帕爾瑪自編自導的犯罪驚悚片,邁克爾·凱恩安吉·迪金森南茜·艾倫丹尼斯·弗蘭茨等人出演。影片於1980年7月25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中年婦人凱特被殺害,目睹這一幕的妓女布雷克被當成兇手,為了洗清罪名,她深入案件查詢真相,在死者之子的幫助下,她發現凱特的精神醫生艾略特有重大嫌疑。
中文名
剃刀邊緣
外文名
Dressed to Kill
類    型
驚悚、恐怖、懸疑
製片地區
美國
拍攝地點
美國
導    演
布萊恩·德·帕爾瑪
編    劇
布萊恩·德·帕爾瑪
主    演
邁克爾·凱恩
主    演
安吉·迪金森
南茜·艾倫
丹尼斯·弗蘭茨
片    長
104 分鐘
上映時間
1980年07月25日(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0080661

剃刀邊緣劇情簡介

中年美婦凱特正在洗澡,丈夫麥克在浴室外刮鬍子,突然一個手持剃刀的殺手衝出,凱特從夢中驚醒。凱特再婚生活的平淡讓她厭倦,丈夫麥克冷冷淡淡,兒子彼得倒是個科學天才,整天忙着參加科學競賽。凱特來找自己的心理醫生艾略特,向他訴説心裏的苦悶,她很擔心自己的魅力,甚至挑逗了艾略特,艾略特十分莊重地拒絕了她。
凱特來到展覽館散心,遇到了一個男人,兩人一番無言地進退挑逗之後,凱特跟着他上了出租車,難耐寂寞的凱特在男人的熱情中融化。深夜,凱特醒來,雖然也為自己的輕狂行為感到驚訝,但對於這次激情的邂逅卻沒有絲毫後悔。凱特留言給牀上還沒有醒來的男人:“今天下午我很愉快,希望以後我們還會見面”,然後就突然在書桌裏發現了這個男人有性病的診斷書,驚慌失措的凱特急忙逃出房間。凱特慌亂之中發現自己的婚戒沒有拿,趕忙回房去拿,卻在電梯裏被一個金髮女子用剃刀殺害。金髮妓女布雷克和一個嫖客看到了倒在血泊中的凱特。慌忙中的布雷克撿起了那個剃刀,樓梯的清潔工以為她是殺人的兇手,警方立刻將其緝拿歸案。
艾略特深夜回家,在留言機裏聽到自稱是他病人的芭比説他拿了艾略特的剃刀殺了一個女人,而另一條留言是警察局要他去一趟。艾略特在警局遇到凱特的兒子彼得,警長要他提供自己病人的名單便於查案,艾略特以保護病人隱私為名拒絕了。彼得聽到了這個消息,開始策劃自己尋找殺害母親的兇手。金髮妓女布雷克無法找到當晚的嫖客為自己作證,被警察威脅着要自己尋找證據。彼得在心理診所門口安裝了自動攝影機,拍攝下所有出入診所的病人,想找到那個“金髮女人”。布雷克在回家的途中,被金髮殺手跟蹤,最後被同樣跟蹤她的彼得救了一命。第二天布雷克報警時,反而被警察威脅要她去偷艾略特的病例檔案。艾略特則去芭比的醫生利維那裏去找芭比。
一個雷雨之夜,布雷克來找艾略特“治病”,彼得在外監視。布雷克施展自己的魅力手段,趁機偷出了艾略特的病人紀錄,但當她回到治療室的時候,金髮殺手突然在黑暗的屋中出現。彼得要衝進去救援,卻被身後一條黑影緊緊抱住,就在金髮殺手高舉剃刀的時候,彼得身後的黑影突然一槍擊中了殺手。原來,金髮殺手正是精神分裂的艾略特的一個身份,當艾略特性興奮的時候,他就會變成芭比,而芭比要對引誘艾略特的女人下毒手。本來芭比是要做變性手術的,但是艾略特成為了最後的障礙。彼得身後的黑影正是派來保護布雷克和彼得的女警察露絲。一切都真相大白了,艾略特被送進精神病院等候審判,彼得的繼父麥克出差了,彼得邀請布雷克來自己家裏住。又是一個夜晚,艾略特殺了妖豔的護士。布雷克在洗澡,一個陰影出現在浴室外,她心驚膽戰地想要反抗,最終還是一把剃刀迎面砍來。布雷克從夢中驚醒,和彼得抱頭驚懼不已。 [1] 

剃刀邊緣演職員表

剃刀邊緣演員表

剃刀邊緣職員表

導演 布萊恩·德帕爾瑪[1] 
編劇 布萊恩·德帕爾瑪[1] 

剃刀邊緣幕後花絮

在《剃刀邊緣》中,除了《精神病患者》中多次被著名導演翻派的浴室殺人一場,布萊恩·德帕爾瑪還加入了眾多的時尚元素,包括不時的裸體鏡頭、帶有弗洛伊德色彩的夢境和那把鋒利的剃刀。正是由於這些裸體和血腥的暴力鏡頭,該片頗受爭議,差點被美國電影協會定為X級
該片在影片英國上映時,因帕爾瑪在片中表現出的厭女症和對女人的剝削利用而受到了批評。
博物館的外景在紐約拍攝,內景卻在費城的藝術博物館拍攝。
在安吉·迪金森洗浴的那一段,使用了兩具軀體進行拍攝。
帕爾瑪在年輕時在母親的敦促下確實跟蹤過父親。他用錄音設備試圖抓住他父親和其他女人約會的證據。正是這一偶然的事件促成了他拍這部電影的靈感。
邁克爾·凱恩精神病診療室位於曼哈頓上東區的東70大街162號。
該片的女主角安吉·迪金森憑藉此片獲得Satum最佳女演員獎。
凱特寫第二封信時,第一封信消失了,並且在鏡頭的轉換間重新出現在桌子上。
在博物館外面,芭比將手套在地上撿起了兩次。
博物館外面的台階時干時濕。

剃刀邊緣獲獎記錄

金球獎(Golden Globe) 1981
New Star of the Year in a Motion Picture - Female (提名) 南茜·艾倫
最差女主角 (提名) 南茜·艾倫
最差導演 (提名) 布萊恩·德·帕爾瑪
最差男主角 (提名) 邁克爾·凱恩
土星獎(Saturn Award) 1981
Best Horror Film (提名)
土星獎 1981
最佳女演員 安吉·迪金森
最佳導演 (提名) 布萊恩·德·帕爾瑪
最佳音樂 (提名) 皮諾·多納喬 [1] 

剃刀邊緣幕後製作

就像希區柯克稱之為“懸念大師”一樣,將布萊恩·德帕爾瑪稱為“恐怖大師”一點也不為過。帕爾瑪或許在藝術成就上沒有達到希區柯克的高度,但他所作的一切,包括模仿和對希區柯克的迷戀卻不妨礙他同希區柯克一起進行比較。帕爾瑪所處理的重點和希區柯克一樣:攝影機的準確移動,小心翼翼地挑選視覺細節,人物角色作為類型而不是以個體純在,暴力作為一種手段打破世俗平衡。他的電影中甚至有着希區柯克所中意的奇裝異服和令人意想不到的情節,而《剃刀邊緣》具有上述提到的一切優點,同時也是帕爾瑪拍的最好的一部電影。
《剃刀邊緣》是帕爾瑪根據Gerald Walker的小説Cruising於1970年改編而成。巧妙高超的故事情節發展,撲朔迷離的懸念設置,攝人心魄的戲劇張力及氛圍營造出無一不使人看出希區柯克的影子,甚至就連希氏標誌性的以展現細節來刻畫人物內心及神乎其神的攝影機都被帕爾瑪毫無遺漏的繼承。當然這不是簡單的照貓畫虎,帕爾瑪不但吸收了希區柯克電影藝術的神韻,還使之與自己獨特的電影風格完美融合,從而成為電影的一代宗師。影片的結尾是整個故事中最精彩的包袱,與希區柯克經典的《精神病患者》結尾有異曲同工之妙。嫺熟出色的蒙太奇與乾淨利落不着痕跡的轉場剪切把故事情節推進地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甚至不給觀眾任何喘息的時間,在《精神病患者》類的恐怖片中佔有一席之地。
帕爾瑪以45歲而風韻猶存的安吉·迪金森在半開浴室洗浴的鏡頭開場而向希區柯克致敬。難怪此片剛一開場即被女性團體抗議示威,無論帕爾瑪怎麼拿藝術流派和創作自由這類的虎皮來給自己扯大旗,但他的這些影片中的確毫不收斂地渲染着色情、暴力和血腥。帕爾瑪也同希區柯克一樣迷戀殺人的場景。但此片中前後就有5場殺人戲,每一場的戲劇張力及驚悚程度都能讓人感到毛骨悚然。且帕爾瑪的殺戮比希區柯克更加極端,血腥味更濃。
影片可謂技術上的勝利,博物館的一場拍攝得才氣四溢。緩慢的鏡頭移動、温暖曖昧的音樂配合着女演員傳神的表演,一種強烈的情慾氣息流淌在兩人慾拒還迎的尋找追逐中,不但展示出他們之間的微妙關係,同時又將女人內心的彷徨迷茫以及不可抑制的慾望之火傳達的淋漓盡致。整場戲以女人做筆記為始,直至兩人上車開始做愛,前後約7、8分鐘的戲角色沒有一句對白,帕爾瑪完全依仗視聽語言深入透徹地挖掘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並加強了全片的肉慾氣息,其鏡頭的表現力之強不輸於當年的希區柯克。
影片的表演不乏亮點:安吉·迪金森扮演的充滿慾望和負疚的中年婦女不同於她以前扮演過的任何一個角色,邁克爾·凱恩扮演的人格分裂的精神病分析醫生,南希·艾倫則展示出大都市中妓女嚴峻的生存環境和麪臨的死亡的困境,無一不精彩絕倫。

剃刀邊緣製作發行

上映信息
國家
上映、發行日期
美國
1980年7月25日
阿根廷
1980年8月21日
英國
1980年10月
澳大利亞
1980年10月16日
瑞典
1980年12月19日
荷蘭
1981年1月22日
芬蘭
1981年1月23日
西班牙
1981年1月26日
意大利
1981年2月5日(米蘭)
1981年2月6日
丹麥
1981年2月13日
挪威
1981年2月20日
西德
1981年3月5日
法國
1981年3月15日
日本
1981年4月4日
葡萄牙
1981年6月5日
比利時
1981年6月25日(根特)
墨西哥
1981年8月27日
巴西
1981年9月14日
哥倫比亞
1982年3月4日
韓國
1984年7月22日
法國
2000年6月7日(重映)
加拿大
2001年8月28日
希臘
2003年10月7日(歐洲電影全景)
2007年4月23日(DVD首映)
法國
2012年7月25日(重映)
西班牙
2015年1月16日(巴塞羅那)(重映)
法國
2016年6月22日(重映)
(信息來源: [2] 

剃刀邊緣影片評價

該片是有史以來最具娛樂性的影片之一,是關於性和謀殺的黑色懸疑喜劇。
如果《迷情記》可看做是《迷魂記》的話,那麼該片不妨看做是《精神病患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