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剃刀邊緣

(1946年愛德芒德·古爾丁導演電影)

鎖定
《剃刀邊緣》,講述一戰結束後,飛行員勞裏復員回到美國的故事。在戰爭中,勞裏認識到了戰爭的殘酷,發現這是對人類的集體屠殺,他的信仰根基發生了動搖,對世界產生了懷疑。他獨自來到巴黎,希望能在那裏找到人生的意義。勞裏的未婚妻伊莎貝爾不願拋棄舒適安逸的生活,遂同富商的兒子格雷結了婚。勞裏以自己的方式繼續進行探索:他先到煤礦作工,後來走遍了全世界,最後在印度得到啓示。
中文名
剃刀邊緣
製片地區
美國
拍攝日期
1946年3月29日 - 1946年7月22日
發行公司
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
導    演
愛德芒德·古爾丁
編    劇
Writer
片    長
145 分鐘
上映時間
1946年11月19日
對白語言
英語 ,法語
色    彩
黑白
製作成本
$1,200,000 (estimated)
膠片長度
3963.92 m (17 reels)

剃刀邊緣劇情簡介

伊莎貝爾的丈夫在投機生意中破產,也來到巴黎。勞裏前去看望他們時在一個下等酒店中見到了伊莎貝爾幼時的夥伴莎菲,她已成了妓女。勞裏想用結婚的方法來拯救莎菲,但妒忌的伊莎貝爾卻將莎菲重引回歧途。一年後,莎菲被殺,勞裏認為自私的伊莎貝爾應對莎菲的死負責。同時,勞裏對印度智者的話有了更深的體會:“人生美德中難以做到的是忍耐、犧牲和為人,這種困難等於掠過剃刀的邊緣。”

剃刀邊緣演職員表

剃刀邊緣演員表

    • 泰隆·鮑華 飾 Larry Darrell
    • 吉恩·蒂爾尼 飾 Isabel Bradley
    • 安妮·巴克斯特 飾 Sophie Nelson Macdonald
    • 赫伯特·馬歇爾 飾 W. Somerset Maugham
    • John Payne 飾 Gray Maturin
    • 克利夫頓·韋伯 飾 Elliott Templeton
    • 露塞爾·沃特森 飾 Louisa Bradley
    • Frank Latimore 飾 Bob Macdonald
    • 愛爾莎·蘭切斯特 飾 Miss Keith - Princess' Secretary
    • Fritz Kortner 飾 Kosti - Defrocked Priest in Bar
    • John Wengraf 飾 Joseph - Gray& Isabel's Butler
    • Cecil Humphreys 飾 Holy Man
    • Harry Pilcer 飾 Specialty Dancer
    • Cobina Wright Sr 飾 Princess Novemali
    • 多蘿西·阿伯特 飾 Showgirl
    • George Adrian 飾 Party Guest
    • Demetrius Alexis 飾 Abbe

剃刀邊緣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愛德芒德·古爾丁 Edmund Goulding
編劇 Writer:
索默斯特·毛姆 W. Somerset Maugham ....(novel)
Lamar Trotti ....(screenplay)
達里爾·F·扎努克 Darryl F. Zanuck ....additional scenes (uncredited)

剃刀邊緣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美國
USA
1946年11月19日......(New York City, New York) (premiere)
美國
USA
1946年12月
Sweden
1946年12月9日
France
1947年8月23日
Finland
1947年10月31日
丹麥
Denmark
1949年1月31日
Austria
1949年11月25日
West Germany
1952年10月31日

剃刀邊緣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美國]
發行公司:
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 [美國] (2005) (USA) (DVD)
CBS/Fox [美國] (1991) (USA) (laserdisc)
Fox Video [美國] (1995) (USA) (VHS)

剃刀邊緣幕後製作

一戰使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毛姆的小説正是對這一變化的反省。導演埃德蒙保留了原作中的韻味(甚至保留了小説中的第一人稱表現方式)和人生哲理,而演員的表演也十分到位。毛姆的扮演者赫伯特·馬歇爾不僅在外貌上酷似毛姆,且對毛姆的作品有過深入研究,傳達出了毛姆的個性特徵。琪恩·泰尼扮演的伊莎貝爾則自私殘酷、愛慕虛榮、貪圖享受,泰隆·鮑華扮演的勞裏雖然迷惘,卻沉穩堅定,而安妮·巴克斯由於出色塑造了善良軟弱者的悲劇——莎菲,獲19屆(1946)奧斯卡最佳女配角金像獎。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電影,影片雖然具有明顯的優點,卻也有明顯的缺點,它的複雜扭曲的情節非常令人難以相信。拉里的精神追求是影片中有趣的主題之一,但他想要生活在工人和窮人中的願望卻又顯得很牽強,沒有説服力。影片中,拉里到達的馬來西亞看起來很假,明顯是用紙板搭建而成的,而且,法國人的表現也過於獨特,失去了真實性。那個時候的法國人根本不會説外語。本片原本啓用喬治·庫克來擔任導演,但是由於製片人不喜歡庫克對於小説所做得過於文學化的解釋而被解僱,也算是本片的趣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