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別離曲

(唐代陸龜蒙詩作)

鎖定
《別離曲》是唐代文學家陸龜蒙創作的一首詩。此詩首聯寫即使男兒有淚,有傷心的時候,也不該在離別時拋灑;頷聯接應首聯的“丈夫”起筆,接着描繪“大丈夫”的形象;頸聯運用“蝮蛇螫手,壯士解腕”的成語,描述大丈夫的人生觀;尾聯點明壯士懷抱強烈的建功立業的志向,為達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全詩敍離別而全無依依不捨的離愁別怨,通篇以議論為主,寫得慷慨激昂,議論滔滔,形象豐滿,別具一格。
作品名稱
別離曲
作品別名
別離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作    者
陸龜蒙

別離曲作品原文

別離曲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杖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顏
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1] 

別離曲註釋譯文

別離曲詞句註釋

⑴杖劍:同“仗劍”,持劍。尊:酒器。
⑵遊子顏:遊子往往因去國懷鄉而心情欠佳,面帶愁容。
⑶蝮蛇:一種奇毒的蛇。螫(shì):毒蟲刺人。
⑷解腕:斬斷手腕。
⑸志:立志,志向。 [2] 

別離曲白話譯文

大丈夫並非沒有眼淚,只是眼淚不隨便拋灑在離別的時刻。
持着寶劍走天涯,端起酒杯豪飲,以面帶愁容的遊子為恥。
一旦毒蛇螫手,為去患除毒,壯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斬斷。
他的志向在於博取功名建功立業,離別有什麼值得哀嘆的。

別離曲作品鑑賞

別離曲整體賞析

這首詩,雖題為“別離曲”,卻全無依依不捨的離愁別怨,而是寫得慷慨激昂,議論滔滔,形象豐滿,別具一格。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下筆挺拔剛健,調子高昂,一掃送別詩的老套,生動地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堅強剛毅,真有一種“直疑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人驚絕”(沈德潛説詩晬語》捲上)的氣勢,給人以難忘的印象。“杖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顏”,以彩筆濃墨描畫出大丈夫豪壯偉岸的形象。威武瀟酒,胸懷開闊,風度不凡,氣宇軒昂,彷彿是壯士奔赴戰場前的杖劍壯別,充滿着豪情。“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運用成語,描述大丈夫的人生觀。“蝮蛇螫手,壯士解腕”,本意是説,毒蛇咬手後,為了不讓蛇毒攻心而致死,壯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斬斷,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作者在這裏形象地體現出壯士為了事業的勝利和理想的實現而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如此拓開,有力地烘托出尾聯揭示的中心思想。“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兩句總束前文,點明壯士懷抱強烈的建功立業的志向,為達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那麼,眼前的離別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不算一回事了,根本不值得嘆息。
此詩以議論為詩,由於詩中的議論充滿感情色彩,“帶情韻以行”,所以寫得生動、鮮明、激昂、雄奇,給人以壯美的感受。 [3] 

別離曲名家點評

清末楊鍾羲《歷代五言詩評選》:“皮、陸松陵唱和,皆不在《文藪》《叢書》中,詩多鬆浮,此為清緊。” [4] 

別離曲作者簡介

陸龜蒙(?—約881),唐代文學家。字魯望,自稱江湖散人、天隨子,人稱甫裏先生。姑蘇(今江蘇蘇州)人。舉進士不第。曾為湖、蘇二州從事,後隱居松江甫裏,經營茶園。善詩文,與皮日休齊名,人稱“皮陸”。所作小品文,頗多憤世嫉俗之語。有《甫裏集》。《全唐詩》錄存其詩十四卷。 [5]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8
  • 2.    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796-797
  • 3.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289-1290
  • 4.    陳伯海.唐詩匯評(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730
  • 5.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