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分(拼音:fēn,fèn),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用刀把某物一分為二,本義即分開的意思。“分”是分別、分開的意思,引申為分派、分出。“分”由本義又引申為分解、分辨、區別的意思。以上義讀fēn。“分”由分開又引申為組成整體的必要元素,即分出的結果,這一意義讀作fèn。 [3] 
中文名
拼    音
fēn,fèn
部    首
八、刀 [5] 
五    筆
WVB(86);WVR(98) [1] 
倉    頡
CSH [1] 
鄭    碼
OYD [1] 
筆    順
撇、捺、橫折鈎、撇
字    級
一級(編號:0146) [2] 
平水韻
上平十二文(fēn);去聲十三問(fèn) [4] 
總筆畫
2+2
筆順編號
3453
注音字母
ㄈㄣ,ㄈㄣˋ
四角碼
8022₇ [1] 
統一碼
基本區 U+5206 [1] 
造字法
會意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分”字的甲骨文寫作圖1,甲骨文字形,中間是一把“”;兩邊的兩豎組成“八”字,表示一個物體被刀分成兩半。金文字形與甲骨文一樣。秦篆字形與甲骨文、金文相同,只是符號化了。漢隸字形進一步演化成楷書的“分”字。從甲骨文字形來看,“分”最初之義就是用刀把物體分開成幾個部分。從甲骨文到金文,乃至小篆,“分”字的形體幾乎無變化,只是對其構形分析有會意、形聲之分歧,馬敍倫先生就認為“分”字應該是從刀、八聲。馬先生的説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八”字古音為幫母質部,“分”字古音為幫母文部,二字雙聲,韻為陽入對轉,古音相同或相近,“分”應當是會意兼形聲字。林義光《文源》説:“八、分雙聲對轉,實本同字。”高鴻縉《中國字例》進一步申述其意:“林説是也。八之意本為分,取假象分背之形,指事字,動詞,後世(殷代已然)借用為數目八九之八。久而不返,乃加刀為意符(言刀所以分也)作分,以還其原。殷以來兩字分行,鮮知其本為一字矣。”諸位古文字學家的意思,就是“八”與“分”是一組古今字,“八”是古字,而“分”是後起的今字,是在古字“八”的基礎上增加形符“刀”而構成的形聲字。 [11] 
“分”承擔了“八”字“分開”“分割”的本義,又衍生髮展出許多引申義。“分開”的結果會形成新的部分、支系,這些部分被叫做“分”(讀音為fèn),又寫作“份”。如:“股分”(今寫作“股份”)“部分”(或寫作“部份”)。這些分出的部分又可以給不同的人擁有,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又引申出“分配、給予”的意思。例如“分紅”的“分”以及“這是分下來的任務”中的“分”。東西合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會產生混淆,如果分開了會更加清楚,因此“分”的本義又可以引申出分解、分辨、區別的意思,例如“分析”的“分”就是分別、區別的意思。
“分”在現代漢語中比較常見的還有節氣詞“春分、秋分”。春天、秋天的一半叫“春分、秋分”,這個“分”也是“分割”的意思,是將春秋季節分割為兩段。此外還有人民幣的單位“分”,以及數學運算單位“分母、分子”、“百分之”等,是來自“部分”的引申。 [10] 

詳細釋義

“分”的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fēn
動詞
使整體事物變成幾部分或使連在一起的事物離開(跟“合”相對)。
divide;
separate;
part;leave
《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
《孫子‧謀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漢書‧地理志上》:“陵夷至於戰國,天下分而為七。”
分裂;分散;分離;
難捨難分;一分為二
指破裂。

素問‧五常政大論》:“其動瘍湧,分潰癰腫。”王冰注:“分,裂也。”

辨別;區別。
distinguish
《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峻青《滄海日出》:“這廣闊無垠的天空和這廣闊無垠的大海,完全被粉紅色的霞光溶合在一起了,分不清它們的界限。”
發給;散發。
distribute;
assign;
allot;
assign
《左傳‧昭公十四年》:“分貧振窮,長孤幼,養老疾,收介特,救災患,宥孤寡。”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諷刺》:“人大抵願意有名,活的時候做自傳,死了想有人分訃文,做行實,甚而至於還‘宣付國史館立傳。’”
李龍雲《有這樣一個小院》:“其實,像小海他們那樣分到‘五建’當個建築工人也不錯。”
分配;分發
翻。

錢霖《哨遍》套曲:“一斗粟與親眷分了顏面,二斤麻把相知結下寇讎。”

形容詞
分明;清楚。

漢·劉向《列女傳‧齊女徐吾》:“徐吾自列,辭語甚分,卒得容入,終無後言。”
《隋書‧經籍志二》:“唯《周易》、《紀年》最為分了。”

分設的;部分的。
branch

分會;分局;分公司
一半。

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三峽)》:“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梁啓超《澳亞歸舟雜興》:“日出見鷗知島近,宵分聞雨感秋深。”
遍。

《左傳‧哀公元年》:“親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軍,熟食者分,而後敢食。”

同“紛”。紛亂的樣子。
disorderly


名詞
分數;評定成績或勝負時所記的數字。
score

得分;扣分;總分
指數學中的分數。
fraction

約分;通分
即“八分”。書法字體的一種。

元·偈傒斯《贈吳主一》詩:“二碑分法古所藏,隸多分少須精詳。”

古代指春分、秋分。
Equinox
《左傳‧昭公十七年》:“日過分而未至。”

姓氏用字。



量詞
計時單位,一小時的六十分之一。
minute


市制長度單位,一寸的十分之一。



市制重量或質量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



角度弧度的單位,60秒等於1分,60分等於1度。
minute


經度緯度的單位,60秒等於1分,60分等於1度。
minute


市制地積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


利率單位,年利一分按十分之一計算,月利一分按百分之一計算。



十分之一(用於某些計量單位或抽象事物)。
one tenth

分米;分升
價值等於某貨幣單位百分之一的單位。
cent

美分
表示數學中的分數


五分之一
評定成績的標誌。

這場球賽雙方只差幾分。

副詞
分頭,各自。
respectively;
separately
《漢書‧王莽傳下》:“莽又多遣大夫謁者分教民煮草木為酪。”

fèn
名詞
工作、職責、權限等的範圍。

《荀子‧王霸》:“相者,論列百官之長,要百事之聽,以飾朝廷臣下百吏之分。”
《淮南子‧本經訓》:“古者天子一畿,諸侯一國,各守其分,不得相侵。”
分內;本分;過分;恰如其分
指構成事物的各種不同的物質或因素。
component

水分;養分;肥分
整體或全數中的一部分。
component;
part
《百喻經‧二子分財喻》:“二子隨教,於其死後分作二分。”
清·周樹槐《宋景公論》:“宋景公之時,熒惑守心。心,宋分也。公憂之。”

名譽;情誼。

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吾與夫子,義貫丹青,好和琴瑟,分過友生。”
唐·李綽《尚書故實》:“此人詬責之曰:‘與人有分,不恤其孤,可乎?’”
情分;分好 [1] 
身份。
status
《荀子·王制》:“分均則不偏,執(勢)齊則不壹,眾齊則不使。”
《禮記·禮運》:“故禮達而分定。
分上;分理;分限;分勢 [1] 
緣分;命運;機遇。
lot
《百喻經‧渴見水喻》:“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將來無得道分,流轉生死。”
福分
資質。
endowments
晉·袁宏《後漢紀‧靈帝紀》:“古之為士,將以兼政,可則進,不可則止。量分受官,分極則身退矣。”
才分;天分
地分;地域。

唐·賈島《晚晴見終南諸峯》詩:“秦分積多峯,連巴勢不窮。”

部曲,隊伍。

《禮記‧樂記》:“分夾而進,事蚤濟也。”鄭玄注:“分,猶部曲也。”

動詞
甘願;滿意。
content
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自分黃耇,永無執珪之望。”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文學》:“於法開始與支公爭名,後精漸歸支,意甚不分,遂遁跡剡下。”

意料;料想。
anticipate
晉·袁宏《後漢紀‧順帝紀》:“嬰雖為大賊起於狂暴,自分必及禍。”
唐·張漸《朗月行》:“去歲草始榮,與君新相知;今年花未落,誰分生別離。”

該;應當。

唐·元稹《酬樂天見憶》:“與君皆直戇,須分老泥沙。”

量詞
舊同“份”,用於搭配成組的東西。

《水滸傳》第五三回:“那分面卻熱,老兒低着頭,伏桌兒吃。”
《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自明日為始,我教當直的每日另買一分肉菜供給他兩口。”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字典》)

近義辨析

分—份
“分”“份”音近形似,都可以表示整體的一部分,一般來説,“分”的具體內涵比較抽象,而“份”的具體內涵比較具體。
從用字規範的角度上説,應該用“份”的大致有五種情況:一是用作量詞,如一份禮物、兩份文件、這份材料、那份報紙;二是用在省、縣、年、月後面,表示劃分的單元,如省份、縣份、年份、月份;三是指整體中的一部分,如股份、份額,送禮的“份子”;四是單獨使用,意為程度、地步,如“事情鬧到了這份上”;五是個別約定俗成的用法,如“身份”。
應該繼續用“分”的,大致也有三種情況:一是指成分,即構成事物的因素,可以是自然形態的,如鹽分、水分、養分,也可以是人文形態的,如情分、緣分、福分;二是指地位、職責、權利的範圍和限度,如分內、分外、安分守己、恰如其分;三是用於“分子”一詞,指屬於一定階段、階層、集團或具有某種特徵的人,如知識分子、骨幹分子。 [11-12]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二】【八部】甫文切(fēn)
別也。從八從刀,刀以分別物也。 [6] 

説文解字注

別也。從八刀。會意。
刀以分別物也。此釋從刀之意也。甫文切,十三部。 [7] 

廣韻

府文切,平文幫 ‖ 分聲文1部(fēn)
分,賦也。施也。與也。《説文》:“別也。”府文切。六。
扶問切,去問竝 ‖ 分聲文1部(fèn)
分,分劑。扶問切。又方文切。五。 [8]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部】分;康熙筆畫:4;部外筆畫:2
(fēn)《唐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方文切。並音餴。《説文》:別也。從八刀,刀以分別物也。《易·繫辭》:物以羣分。
又《增韻》:裂也,判也。
又《廣韻》:賦也,施也。《增韻》:與也。
又《玉篇》:隔也。
又《前漢·律曆志》:一黍之廣為一分。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別也。
又半也。《公羊傳·莊二年》:師喪分焉。《荀子·仲尼篇》: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
又徧也。《左傳·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後敢食。
又與紛通。《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終始也。《淮南子·繆稱訓》:禍之生也分分。注:猶紛紛。
又《周禮·天官》:以待國之匪頒。注:匪讀為分。
(fèn)又《唐韻》扶問切。《集韻》《韻會》符問切。並汾去聲。名分也。《禮·禮運》:禮達而分定。
又均也,分劑也。《禮·曲禮》:分毋求多。
又分位也。漢諸葛亮《出師表》: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fèn)又《集韻》方問切,紛去聲。均也。《左傳·僖元年》:救患分災。
(fěn)又《正韻》府吻切,音粉。《爾雅·釋器》:律謂之分。注:分音粉,律管可以分氣。
又《韻補》葉膚容切。音豐。曹植《七啓》:太極之初,渾沌未分。萬物紛錯,與道俱隆。又葉膚眠切,音近徧。班固《西都賦》:九市開場,貨別隊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 [9]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分字書寫筆順 分字書寫筆順
“八”寬“刀”窄,“八”罩住“刀”。“八”,頂部撇低捺高,撇尖過橫中線,捺從豎中線左側起筆,捺腳在橫中線。“刀”,㇆(橫折鈎)的橫段在橫中線下側,豎鈎段左拐,鈎底在豎中線;撇筆從豎中線左側起筆,撇尖與“八”的撇尖垂直對齊 [5]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p
i̯wən
王力系統
p
ǐwən
董同龢系統
p
juə̆n
周法高系統
p
jwən
李方桂系統
p
jən
西漢



東漢





jən


jə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文欣

jwen
北魏後期北齊
文欣

jwen
齊梁陳北周隋

jwe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p
i̯uən
擬音/王力系統

p
ǐuən
擬音/董同龢系統

p
juən
擬音/周法高系統

p
iuən
擬音/李方桂系統

p
juən
擬音/陳新雄系統

pf
ǐuən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15]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二十文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府文切/方文切
pjuən
去聲
二十三問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扶問切
bʰjuən
集韻

平聲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方文切
pfiuən

平聲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符分切
bviuən

去聲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方問切
pfiuən

去聲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符問切
bviuən

去聲

開口呼
二等
全濁
皮莧切
bæn
禮部韻略


平聲





方文切



去聲





扶問切

增韻


平聲





敷文切



上聲





府吻切



去聲





扶問切

中原音韻

陰平
真文

開口呼

全清

fuən
忿

去聲
真文

開口呼

全清

fuən
中州音韻


平聲
真文





敷奔切



去聲
真文





葉分去聲

洪武正韻

平聲
八真


全清
敷文切
fən

上聲
八軫


全清
府吻切
fən

去聲
八震


全濁
房問切
vən
分韻撮要

陰平
第八賓稟嬪𤲃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14]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0-08-04]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3]
  • 3.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132-133
  • 4.    平水韻 十二文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8-03]
  • 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91
  • 6.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59
  • 7.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1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70
  • 8.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396
  • 9.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63
  • 10.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132-133
  • 11.    蔣德平著.漢字中的歷法之美[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7.12:93-99
  • 12.    劉志基,鵬宇著.字辨百題[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8.08:61-62
  • 13.    分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1-08-09]
  • 14.    分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8-09]
  • 15.    分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8-0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