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冷家村

(山東省煙台市海陽朱吳鎮下轄村)

鎖定
泰昌元年(1620年),冷、王兩姓來此建村定居。因冷姓人口多,故命名冷家村。 冷家村位於海陽市東北部,朱吳鎮東北部,地處東經121°10′,北緯36°56′。東鄰北桃口村,南與垛崮村隔山相望,西與南河東村相接,北與三王家村相交。隸屬朱吳鎮。距鎮政府駐地9公里,距市政府駐地25公里。 全村轄區面積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8公頃,山嵐53.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花生蘋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480户,139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有冷、王、荊等3姓,均為漢族,其中冷姓人口較多。 [1] 
中文名稱
冷家村
轄區面積
2.5平方公里
户    數
480户
人    口
1392人

冷家村歷史沿革

1941年本村解放。 同年10月日軍進村燒殺搶掠,抓走村民20餘人,打死4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萬餘元。 1956年村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
1973年建起麪粉廠和磚瓦廠。
1985年冷吉勇、冷濤、冷傑松等在部隊參加對越自衞反擊戰,冷傑松獲偵察英雄榮譽稱號。
1998年春節前海陽市市長王國羣來村看望貧困户於在河、王濤等。
1998年12月村投資10萬元,購置推土機、榨油機。 [1] 

冷家村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00公斤,總產20.7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300公斤,總產62.2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350公斤。2002 年,糧食畝產619公斤,總產75萬公斤。 1955年,始栽植蘋果。2000年,蘋果面積達到2.7公頃,收入20萬元。 1998年,建起苗圃、種豬場。 2002年,第一產業總收入933萬元,其中農業551萬元,林業6萬元,畜牧養殖業376萬元。
第二產業建國前,僅有油坊及木匠、鐵匠等,從業人員20餘人,收入僅夠自給。 1963年,村集體建麪粉廠、粉坊、磚瓦廠,後發展起建築業。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達到350人,收入276萬元,其中工業220萬元,建築業56萬元。
第三產業1963年,辦起供銷社代銷店。改革開放後,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先後辦起修理部、商店、飲食店等。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00餘人,收入340萬元,其中運輸業4萬元,商飲業11萬元,服務業325萬元。 [1] 

冷家村社會進步

冷家村文教進步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冷家小學。1976年,冷家小學改為冷家聯中,時有教師12人,學生200餘人。1982年,冷家聯中由聯辦村共同出資20萬元,修建新校舍,有教職工15人,學生250餘人。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46人。

冷家村生活改善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僅100公斤左右,只能靠糠菜補充。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
市慈善總會辦公室工作人員來到朱吳鎮冷家村 市慈善總會辦公室工作人員來到朱吳鎮冷家村
年,全村人均糧食200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300公斤,全村總收入31萬元。2002年,人均糧食500公斤,全村有運輸車300輛,摩托車100輛,電話360部,彩電380台,電冰箱160台,洗衣機20台。 [1] 

冷家村基礎設施

冷家村是朱吳鎮的偏僻村莊,該村雙拳出擊,拓寬羣眾致富門路與改善村居環境共同推進,村民們享受到了新農村建設給他們帶來的實惠。
日前,冷家村舉行了開集儀式,這裏也成了周邊村莊的商品集散地,集市的開設給村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
拓寬致富門路 拓寬致富門路
也幫助村民拓寬了致富門路,與此同時,開集儀式還請來了京劇團的表演,耍花槍等節目的表演讓村民在家門口欣賞了一道藝術大餐。
在拓寬羣眾致富門路,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基礎上,冷家村還着力改善村居環境,硬化村內道路四公里,村民切實擺脱了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的困境,道路兩側的綠化亮化則讓村民一年四季與綠色為伴。 [2] 

冷家村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9年,冷漢章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1年1月,成立黨支部,時有黨員6人。在黨支部領導下,成立兩個互助組,先後開展了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組織支前十餘次。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20名。2002年,有4個黨小組,黨員65名。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冷春同、王如煥、冷學成、王如昌、王同順、王同金、冷紹殿、冷胡洋、冷北榮、冷胡月、冷傑民。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3月,設立村公所,王如真任第一任村長。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複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王如真、王如昌、冷雲法、冷春山、冷胡海、王同金、王同順、冷胡金、冷紹基、冷北榮、冷建富、冷胡月、冷傑民。 [1] 

冷家村當地人物

冷家村冷春振

(1915.11-1995.4)1944年4月,被膠東軍區授予民兵模範光榮稱號。

冷家村冷湖山

曾用名冷山、冷冰。1922年5月生,中共黨員。1938年7月,參加中共地下黨秘密活動。1939年7月,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4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村長、青救會長,區武委會主任、宣傳委員,華東支前司令部支前營營長,區長,山東省人事廳一處調配組長(處級),華東煤管局人事科長、幹部處處長,棗莊礦務局技校校長,棗莊市人事局局長等職。曾榮立一、二、三等功10次。

冷家村冷傑松

1961年1月生,中共黨員。1978年任教,1979年參軍。歷任排長、參謀、連長、營長、副團長、團長、師參謀長等職。1985年參加對越自衞反擊戰,戰鬥中機智勇敢,被譽為“冷大膽”。1987年12月30日,受到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接見,並被授予偵察英雄榮譽稱號。後被共青團中央授予衞國為民英雄及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稱號。曾立一等功1次。1990年,當選為第七屆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系北京市第十屆人大代表。大校軍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