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共伯和

鎖定
共伯和(生卒年不詳),因不同歷史文獻有異説,他的具體身份和角色在學術界仍存在一定爭議。一説為共國(在今河南輝縣)國君,名和,好行仁義,諸侯賢之。一説“共伯和”為衞武公的別稱 [5] 
共伯和乃衞國公室之人,屬於周厲王之世,封於衞國共邑,故稱共伯和。 [6] 
所處時代
西周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共國(今河南省輝縣市
本    名
共伯和

共伯和人物生平

共伯和,西周年間攝行天子事的諸侯。《竹書紀年》等皆曰共和行政即是共伯和干政十四年。

共伯和史料記載

莊子·讓王》:“許由娛於潁陽,而共伯得乎共首。”西晉司馬彪注:“共伯名和,修其行,好賢仁,諸侯皆以為賢。周厲王之難,天子曠絕,諸侯皆請以為天子,共伯不聽,即幹王位。十四年,大旱屋焚,卜於太陽,兆曰厲王為祟。召公乃立宣王。共伯復歸於宗,逍遙得意共山之首。”
《竹書紀年》:和有至德,尊之不喜,廢之不怒,逍遙得志於共山之首。 [3] 
呂氏春秋》:“共伯和修其行,好賢仁,而海內皆以來為稽矣。周厲之難,天子曠絕,而天下皆來謂矣。” [4] 
呂氏春秋·孝行覽第二·慎人》:“許由虞乎潁陽,而共伯得乎共首。”東漢高誘注:“共,國;伯,爵也。棄其國,隱於共首山而得其志也。”
《紀年》:“(幽)〔厲〕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攝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晉書·束皙傳》引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至於厲王,王心戾虐,萬民弗忍,居王於彘。諸侯釋位,以間王政。” [1] 
史記正義》引《魯連子》:「衞州共城縣,本週共伯之國也。共伯名和,好行仁義,諸侯賢之。周厲王無道,國人作難,王奔於彘,諸侯奉和以行天子事,號曰『共和』元年。十四年,厲王死於彘,共伯使諸侯奉王子靖為宣王,而共伯復歸國於衞也。」《史記·周本紀·正義》
清華簡系年》:厲王大虐於周,卿李(士)、諸正、萬民弗刃(忍)於厥心,乃歸厲王於徹(彘),共伯和立,十又四年,厲王生宣王,宣王即位,共伯和歸於宋〈宗〉。
汲冢紀年》曰:共國之伯名和,行天子政。《通鑑外紀》卷三引
《汲冢書》:共伯名和。《國語補音》卷一
據西漢司馬遷史記》,西周厲王奔彘後,朝政由周公、召公所共同執掌而稱“共和執政”。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