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六城同創

鎖定
2016年7月13日,邢台市“六城同創”行動全面啓動,力爭經過3至5年時間的努力,通過各項測評考核,進入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已達成)、國家園林城市(已達成)、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衞生城市行列,同時啓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創建工作。 [1] 
邢台市力爭2017年底進入河北省文明城市行列(已達成,於2017年12月14日榮獲河北省文明城市稱號 [2]  )。2018年進入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行列(已達成,邢台市於2018年2月入選中央文明辦確定的2018—2020年創建週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3]  ;2018年繼續保持國家園林城市稱號;2019年進入國家森林城市行列;2017年進入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行列(已達成,於2017年12月6日經水利部和河北省政府一致同意邢台市通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驗收 [4]  );2020年進入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行列;2018年進入河北省衞生城市行列,2020年進入國家衞生城市行列;2018年進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行列。 [1] 
今後,邢台市將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牽總,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國家衞生城市為支撐,以創建省級潔淨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補充,形成“6+2”創建工作格局。 [5] 
中文名
六城同創
外文名
Six Tongchuang
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要從建設環境優美、秩序優良、服務優質、人民羣眾滿意的文明城市入手,集中力量打好“兩改一清一拆”、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和環境整治、城市廣告整治、環境衞生管理、城市園林綠化五大戰役。按照全覆蓋的要求,廣泛開展省級文明城市、文明縣城、文明城區、文明社區創建活動。推動城鎮建設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城鄉居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面發展。全面實現城市綠化美化,街道整潔衞生;基礎設施齊全,生活舒適便利;社會秩序良好,人際關係和諧;社會風氣優良,友善互幫互助;市場誠信經營,文化氛圍濃厚;服務用語文明,管理優質高效的創建目標。 [1]  力爭2017年底進入省文明城市行列(已達成),2018年進入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行列(已達成)。 [3]  [5] 
二、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邢台市擁有3500餘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歷史上四次建國、五次定都,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處,位居河北省前列,已成為國家級大遺址保護區、河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在創建國家名城的過程中,結合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的基礎,進一步發掘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古城並恢復部分古都風貌,同時發展文化產業,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6] 
2017年7月10日,邢台市委書記王會勇專程到橋東區調研歷史文化遺存。他強調,要科學規劃,加強控制,分步實施,加快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步伐,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文化魅力。 [7] 
王會勇先後考察了羊市道傳統布袋院,邢台歷史文化公園古城牆、武廟牌坊,清風樓的宋璟碑、道德經幢和順德府衙恢復工程,開元寺佛教文化及寺廟周邊改造規劃,城隍廟和天寧寺恢復工程有關情況,聽取有關彙報,並就搞好文化遺存保護、加快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講了意見。 [7] 
王會勇指出,邢台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建城史,被專家譽為“先商之淵、祖乙之都,邢侯之國”。在漫長的歲月中,邢台人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文明,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保護並開發利用好這些歷史文化遺存,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相關單位一定要高度重視,深入挖掘,長遠謀劃,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不斷提升邢台的文化知名度,加快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7] 
王會勇強調,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定要堅持規劃先行。要邀請專家充分論證,嚴格按程序審批確保規劃,並加強對相關區域的規劃控制。在建築的體量、風格設計上要尊重歷史,堅持修舊如舊原則。在搞好規劃的基礎上,要分清輕重緩急,逐步實施,集中力量打造重點片區,確保謀劃一個建成一個。要把歷史文化名城創建與旅遊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處理好各個風貌片區、節點之間的關係,下大力搞好道路交通體系建設,通過創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加快推動中心城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力爭2018年進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行列 [7] 
三、繼續保持國家園林城市稱號,要提高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水平。以增加城市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為重點,全面加強城市公園綠地建設。加強道路、河道綠化建設,在市區新建2個以上5000平方米公園綠地。進一步加強城區綠化養護管理。進一步完善城區綠化養護考核管理制度,量化、細化城市綠地養護管理標準,加強對綠化養護單位的考核和管理。進一步規範園林綠化市場管理,全面提高城市綠化養護、管理水平。堅持問題導向,補齊短板,繼續保持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1] 
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要嚴格落實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標準,加快推進城市綠地建設、鄉村綠化建設、綠色通道建設,建設完善的森林生態體系。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生態的林產品,全面推進森林旅遊產業化進程,積極培植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精心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文化主題園,深入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完善古樹名木保護措施,廣泛開展生態科普教育活動,建設繁榮的森林生態文化體系。加強有害生物防治力度,提高森林防火綜合能力,提升森林資源管理水平,強化林業科技推廣水平,建設健全森林支撐保障體系,力爭2019年進入國家森林城市行列 [1] 
五、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要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生態效益型經濟。促進經濟、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形成生態效益型經濟新格局。大力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注重我市的環境實際,實行差別化的開發和保護策略,加強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要生態功能區等保護,着力提高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和完善垃圾收集處理系統,確保污水處理廠污泥得到無害化處置。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提高清潔能源使用率,構建潔淨、優美、安全等綠色環境體系,創造自然和諧的城市人居環境,力爭2020年進入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行列 [1]  [5] 
六、創建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要加強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控制,加強水資源管理法制建設、體制改革和基礎能力建設,建立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加大水資源優化配置格局與產業結構調整和非常規水資源利用開發力度,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健全資源安全保障體系。加大水污染防治、百泉泉水復湧與濕地修復、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城市水系連通和城市綠地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健全城鄉水生態保護與修復體系。從生態環境與人居環境文明建設、水生態保護管理制度文明建設、水生態意識和行為文明建設、水利風景區與親水工程建設和泉城水文化傳承與發展入手,進一步加大水文化體系建設,力爭2017年進入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行列(已達成) [1]  [5] 
2013年8月,邢台市被水利部確定為全國首批45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市之一。 [4] 
截至2016年底,試點各項任務目標全部完成,“西部山地生態屏障功能區、中部濕地保護生態功能區、東部平原地下水恢復區、城市泉水景觀生態功能區”的總體格局基本形成。 [4] 
水管理體系方面,邢台全市用水總量逐年下降,2016年為15.78億立方米,低於19.87億立方米的目標值。在水安全體系建設上,加快完善城市供水管網系統,新建、改建供水管網141公里,2016年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為17.17%,城市供水保證率達100%。在農村,大力實施聯村集中供水工程,使100多萬飲水困難農民吃上了放心水、安全水,基本解決了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2016年底,農村集中供水普及率達到了97%。水生態體系方面,加大山區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三年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79平方公里,營造水保林、經濟林230平方公里,封禁270平方公里,完成容器苗造林7萬畝,飛播造林25萬畝,封山育林27萬畝,水土流失治理率達到了62.65%。 [4] 
2017年8月27日,邢台市通過了試點技術評估。近日,水利部和省政府共同召開了邢台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驗收會,經實地查勘和研究討論,一致認為邢台市試點建設佈局合理、工作紮實、特色突出、成效明顯,發揮了試點的示範帶動作用,為華北缺水地區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提供了經驗和借鑑,同意邢台市通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驗收。 [4] 
七、創建國家衞生城市,要廣泛開展健康教育。落實健康教育機構人員、經費;學校、醫院、社區、公共場所、單位、新聞媒體要廣泛宣傳普及各種健康知識,增強市民健康意識;公共場所設立禁煙標誌,城市建成區禁止煙草廣告。全面改善公共場所衞生。各類公共場所具備有效的衞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明和衞生知識培訓合格證明,完善清洗、消毒、通風等各項設施。強化食品衞生監管。嚴厲查處無證經營行為,確保食品安全,杜絕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提高單位和居民區衞生水平。採取各種切實有效的措施,使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居民區(社區)衞生設施完善,衞生管理和經營秩序規範,形成乾淨、整潔、美化的良好局面,力爭2018年進入省衞生城市行列,2020年進入國家衞生城市行列 [1]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