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而忘私

鎖定
公而忘私(gōng ér wàng sī )是一則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漢書·賈誼傳》。 [1] 
公而忘私的意思是為了公事而不考慮私事,為了集體利益而不考慮個人得失。該成語的結構為聯合式;在句中一般作主語、謂語、賓語。 [2] 
中文名
公而忘私
外文名
be so devoted to public interests as to forget one’s own interests [2] 
拼    音
gōng ér wàng sī
近義詞
大公無私殺身成仁捨身求法捨生取義為國捐軀 [2] 
反義詞
自私自利、損人利已
別    名
公耳忘私、公爾忘私
出    處
《漢書·賈誼傳》
注音字母
ㄍㄨㄥ ㄦˊ ㄨㄤˋ ㄙ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功能
作主語、謂語、賓語

公而忘私成語出處

漢代·班固《漢書·賈誼傳》:“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義所在。” [1] 
後由此總結出成語“公而忘私”。 [1] 

公而忘私成語故事

漢代初年,有個叫賈誼的人,他小時候就聰明,年輕的時候就能吟詩作賦,文章寫得非常華美。河南郡守吳公對他非常器重,專門聘請他在手下當官。在賈誼的輔佐下,吳公治理河南郡,成績卓著。 [1] 
漢文帝登基後,聽聞河南郡守治理有方,就升了吳公的官,吳公就向皇帝推薦了賈誼。漢文帝召來賈誼,給了他一個博士的官職。當時賈誼只有二十一歲,在所有博士中年紀最輕。每次討論國家大事,賈誼都有高深的見解,提出了很多治國的好辦法。漢文帝非常欣賞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內賈誼就升官了。賈誼經常對皇帝説,君王應該公而忘私,為天下人考慮,不能有私心。朝廷中的小人嫉妒賈誼的才華,就經常向皇帝進讒言,污衊賈誼,還捏造了許多罪名,陷害他。後來賈誼被貶官,離開京城,到梁國去做梁王的老師。 [1] 
不幸的是,在賈誼三十二歲那年,梁王騎馬的時候,不小心從馬上摔下來死了。賈誼認為自己身為太傅,沒有盡到責任,深深自責,經常哭泣,心情十分憂鬱,為此生了病,不久就去世了。賈誼死的時候只有三十三歲。 [1] 

公而忘私成語寓意

人的生命固然可貴,但生命的價值不在於活着,而在於它所藴含的道德價值。生之所以可貴。就是因為它能“載義”,而一樁樁義舉,都有益於對生命的開拓、充實、豐富、延長、保護……為義而死之所以靜美,就是因為它雖是生命的結束,但死中振奮着永垂不朽的精神,死得其所,重於泰山。一個人能夠獻身於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無論是生是死,都是實現了生命的價值,都能閃耀出奪目的光輝。為了集體利益而不考慮個人得失,公而忘私、克已奉公是一種美德。自古以來,有千千萬萬的人為了國家的生死存亡公而忘私、流血犧牲,正是由於他們的無私奉獻,才保證了國家的安寧、統一和強大。作為青少年,也要像仁人志士那樣做一個公而忘私的人。 [3-4] 

公而忘私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公而忘私的結構為聯合式;在句中一般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褒義。 [2] 
運用示例
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自古道:‘公而忘私,國而忘家。’我們科場是朝廷大典,你我為朝廷辦事,就是不顧私親,也還覺得於心無愧。” [5] 
現代·郭沫若水平線下·到宜興去》:“像他這樣不折不扣的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國中,究竟能有幾個?” [2] 
現代·魯迅《兩地書》九:“而當時改革的人,個個似乎有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一種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氣概。” [6] 
參考資料
  • 1.    朱學博編寫.讓孩子能説會用的成語故事 銀版[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6.01:60-61
  • 2.    公而忘私  .漢典[引用日期2021-11-16]
  • 3.    韓清林主編.中華十德與國學 鄉村版 五年級 上[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8.06:3
  • 4.    史世海著.品讀歷史 感悟忠信[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6.07:28
  • 5.    閆秀文編著.中華成語探源 白金典藏版[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4.12:211
  • 6.    許正元編著.古今連用成語手冊[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1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