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兩院院士大會

鎖定
兩院院士大會指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
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於2021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京召開;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於5月28日至6月2日在京召開。 [1] 
中文名
兩院院士大會
含    義
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
開始時間
2021年5月28日

兩院院士大會背景介紹

兩院院士大會指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 [1] 

兩院院士大會發展歷史

第二十次
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於2021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京召開;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於5月28日至6月2日在京召開。
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主題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弘揚科學家精神,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為科技自立自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的主要內容有:黨和國家領導人重要講話和報告,學習黨和國家領導人重要講話精神,聽取並審議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工作報告,各學部院士聽取並審議本學部常委會工作報告,舉辦第七屆學部學術年會,舉辦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加強學風建設報告會,頒發2019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證書,頒發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審議表決《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修訂稿,舉辦“科學人生·百年”院士風采展,討論學部工作等。
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的主要議程包括:黨和國家領導人作重要講話和報告,組織院士學習中央領導同志重要講話,2021年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會議,頒發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等。 [1] 
習近平在兩院院士大會的講話(摘要)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科技事業。從革命時期高度重視知識分子工作,到新中國成立後吹響“向科學進軍”的號角,到改革開放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從進入新世紀深入實施知識創新工程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不斷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到黨的十八大後提出創新是第一動力、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科技事業在黨和人民事業中始終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發揮了十分重要的戰略作用。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第一,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要加快制定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基礎研究要勇於探索、突出原創,推進對宇宙演化、意識本質、物質結構、生命起源等的探索和發現,拓展認識自然的邊界,開闢新的認知疆域。基礎研究更要應用牽引、突破瓶頸,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凝練科學問題,弄通“卡脖子”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原理。要加大基礎研究財政投入力度、優化支出結構,對企業基礎研究投入實行税收優惠,鼓勵社會以捐贈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形成持續穩定的投入機制。
科技攻關要堅持問題導向,奔着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要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在石油天然氣、基礎原材料、高端芯片、工業軟件、農作物種子、科學試驗用儀器設備、化學制劑等方面關鍵核心技術上全力攻堅,加快突破一批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設備、疫苗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要在事關發展全局和國家安全的基礎核心領域,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先進製造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前瞻部署一批戰略性、儲備性技術研發項目,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要優化財政科技投入,重點投向戰略性、關鍵性領域。
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於做“減法”。要拿出更大的勇氣推動科技管理職能轉變,按照抓戰略、抓改革、抓規劃、抓服務的定位,轉變作風,提升能力,減少分錢、分物、定項目等直接干預,強化規劃政策引導,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讓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從繁瑣、不必要的體制機制束縛中解放出來!
創新不問出身,英雄不論出處。要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要研究真問題,形成真榜、實榜。要真研究問題,讓那些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科技領軍人才掛帥出征,推行技術總師負責制、經費包乾制、信用承諾制,做到不論資歷、不設門檻,讓有真才實學的科技人員英雄有用武之地!
第四,構建開放創新生態,參與全球科技治理。科學技術具有世界性、時代性,是人類共同的財富。要統籌發展和安全,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聚焦氣候變化、人類健康等問題,加強同各國科研人員的聯合研發。要主動設計和牽頭髮起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設立面向全球的科學研究基金。
科技是發展的利器,也可能成為風險的源頭。要前瞻研判科技發展帶來的規則衝突、社會風險、倫理挑戰,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倫理審查規則及監管框架。要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讓科技更好增進人類福祉,讓中國科技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國家、民族長遠發展的大計。當今世界的競爭説到底是人才競爭、教育競爭。要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更加重視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培育。
科技創新離不開科技人員持久的時間投入。為了保證科研人員的時間,1961年中央就曾提出“保證科技人員每週有5天時間搞科研工作”。保障時間就是保護創新能力!要建立讓科研人員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機制,讓科技人員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創新和研發活動。各類應景性、應酬性活動少一點科技人員參加,不會帶來什麼損失!決不能讓科技人員把大量時間花在一些無謂的迎來送往活動上,花在不必要的評審評價活動上,花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種種活動上!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