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兩宋社會經濟研究

鎖定
《兩宋社會經濟研究》是2010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葛金芒。 [1]  《兩宋社會經濟研究》由葛金芒所著,所收論文基本保持了發表時的原貌,僅僅改正了個別誤植和錯漏之處,其餘一仍其舊,較真實地反映了作者當時的認識水平,以及對某些認識的變化過程。
書    名
兩宋社會經濟研究
作    者
葛金芳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12月1日
頁    數
426 頁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806968833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所屬叢書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叢書
條形碼
9787806968833

兩宋社會經濟研究編輯推薦

該書學術功底深厚,學術視野開闊,史料蒐集功夫紮實,理論分析深入;語言通順、流暢,無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錯誤,對有志於兩宋經濟史研究的學者而言,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兩宋社會經濟研究作者簡介

葛金芳,北京師範大學“985”特聘教授,杭州社會科學院南宋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湖北大學教授、教學名師。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出版《中國經濟通史》(第五卷)等十餘本專著,在《歷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約計560餘萬字。

兩宋社會經濟研究目錄

第一編 兩宋經濟運動的時代特徵/1
第一章 11—13世紀我國經濟運動的時代特徵/3
一、東亞文明圈和整體性觀念/4
二、10—13世紀中國經濟的四大特徵/6
三、經濟史研究的走向和《宋遼夏金經濟研析》的結構/10
第二章 中國封建租佃經濟主導地位的確立前提
——兼論唐宋之際地權關係和階級構成的變化/14
序論——封建租佃經濟的三大歷史前提產生於唐宋之際地
權關係與階級構成的變動之中/14
第一個前提——地主階級大土地所有制必須確立自身的優
勢和合法地位/16
第二個前提——農民階級的主體構成必須完成由中古自耕
農向契約佃農的過渡/20
第三個前提——超經濟強制的鬆弛必須達到多數佃農爭得
遷徙與退佃自由的程度/24
簡要結論/28
第三章 宋代經濟: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首次啓動/30
一、從人類經濟發展的共同道路看中國傳統經濟發展的高峯段落/31
二、宋代經濟:工商業文明因素的急速成長和海洋發展路向的初現/33
三、原始工業化進程的啓動及其表現/36
四、宋代原始工業化進程賴以啓動的經濟基礎、科技條件和
社會環境/42
第四章 兩宋東南沿海地區海洋發展路向論略/47
一、頭枕“三河”、面向草原與頭枕江南、面向海洋:發端於唐
宋之際的經濟發展路向的重大轉折/47
二、東南沿海地區海洋發展路向的五大表徵/51
三、東南沿海地區走上外向型經濟發展道’路的原因分析/64
第五章 宋代“錢荒”成因再探/68
一、問題的提出/68
二、分析宋代“錢荒”現象的兩個前提性認識/70
三、從民間銷錢鑄器看銅錢幣材值的低估/73
四、從銅錢“泄於四夷”看宋錢境外購買力的高揚/74
五、從銅錢積貯沉澱看民間對銅錢實際價值的認同/77
六、從政府的鑄造成本看銅錢實際價值的低估/79
七、從銅的生產看銅錢實際價值的相對穩定/81
八、明中葉以白銀為本位的貴金屬貨幣體系的確立導致“錢
荒”現象的終結/83
第二編 南宋經濟專題研究/87
第六章 南宋紡織業的生產與銷售形態論略/89
一、中央和地方的官營紡織工場/89
二、民間紡織業的重新分類:自給型、税賦型和市場型/91
三、專業蠶桑户、桑圃户的出現/93
四、紡織機户的增多及其性質/96
五、包買商的出現及其作用/98
第七章 從南宋手工業看江南早期工業化進程的啓動/102
一、南宋手工業獲得的主要成就/102
二、南宋手工業的增長方式與時代特色/106
三、南宋手工業的發展條件和原始工業化進程/112
四、南宋手工業的內外環境及其發展前景/119
第八章 從南宋義役看江南鄉村治理秩序之重建/124
一、義役實施概況及其階段劃分/125
二、義役類型及其運作方式/129
三、義役敗壞的原因分析:利益博弈,制度變異和政府不當干預/134
四、評價:民間鄉紳參與鄉村治理秩序建設的有益嘗試/138
第九章 南宋橋樑數量、類型及造橋技術考述/141
一、從數量看南宋造橋熱的興起/141
二、南宋橋樑分類:梁墩橋、廊屋橋浮橋伸臂橋與拱橋/155
三、橋樑建設的資金籌措/166
四、南宋橋樑建造技術的巨大進步/176
第三編 宋代經濟史考證/187
第十章 北宋五等版簿考辯/189
一、五等版簿的形成過程/189
二、五等版簿的主要特徵/192
三、户籍分類的經濟原則/195
四、主客户集團的內部構成/196
第十一章 宋代户帖考釋/201
一、户帖釋義及其內容/202
二、户帖的諸項功能/207
三、户帖在兩宋版籍體系中的地位/212
四、幾個遺留問題——户帖與其他籍賬的關係/215
第十二章 北宋制置三司條例司考述/217
一、條例司設置緣由/217
二、條例司的性質和職能/218
三、條例司內部機構設置和屬員/220
四、條例司與其他機構的關係/223
第十三章 宋代江南地區的糧食畝產及其估算方法辨析/226
一、江南畝產的數據考察/227
二、私田租額的浮動及其與官田租額的區別/230
三、從耕作制度的變化看畝產估算/236
第四編 宋以降社會經濟運動的趨勢分析/241
第十四章 同質社會:關於中國古代社會特質、結構及其演
進軌跡的新思索/243
序言:中國古代社會究應如何分期:基於經濟與社會形態特
質相異而提出的一種新的分期方法/243
一、先秦族羣社會:村社共同體的普遍存在和血緣關係的明
顯遺存/246
二、春秋戰國:先秦族羣社會向漢唐吏民社會的過渡/249
三、漢唐吏民社會:以小農經濟為基礎,國家對小農農村實行
嚴密控制/254
四、晚唐五代:漢唐吏民社會向宋明租佃社會的轉折/258
五、宋明租佃社會:工商業文明的快速成長和海洋發展路向
的初現/261
六、遼夏金元社會:帶有遊牧文明色彩,並存有大量前封建制
因素/265
七、清前期:宋明社會和遼金元社會的綜合體/273
第十五章 大陸帝國與海洋帝國
——兼析中國傳統社會的運行軌跡/279
一、兩種不同類型的帝國/279
二、“頭枕東南,面向海洋”之初現/280
三、海洋發展路向至明清中輟的原因/282
第十六章 “農商社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宋以降(11—20世紀)江南區域社會經濟變遷論略/285
緒論:江南區域社會經濟的同質性考察/286
特徵之一:商品性農業的成長導致農村傳統經濟結構發生顯
著變化/291
特徵之二:江南市鎮興起、市鎮網絡形成,城市化進程以市鎮
為據點不斷加速/295
特徵之三:早期工業化進程開始啓動,經濟成長方式從傳統
的“廣泛型成長”向“斯密型成長”轉變/300
特徵之四:區域貿易、區間貿易和國際貿易擴展,市場容量增
大,經濟開放度提高,一些發達地區由封閉向開放
轉變/305
特徵之五:紙幣、商業信用、包買商和僱傭勞動等帶有近代色
彩的新經濟因素已然出現並有所成長/3ll
餘論:江南區域社會經濟的近代命運/316
第十七章 再論宋明理學的倫理學轉向及其對傳統社會近
代轉型之影響/320
一、重新審視宋明理學的緣由兼及本文題旨/320
二、宋明理學在致思路向上由外向內的重大轉折,攔腰斬斷
了原生儒學由“內聖”而“外王”的經世路線/323
三、以倫理學為本位的政治哲學走上歧途,主要發揮着維繫、
強化專制獨裁體制的作用/328
四、宋明理學的社會哲學由獨善其身走向團聚家族,使得宗
法家族在族田、義莊的基礎上得以更生重建,更加強固了
傳統等級社會的統治秩序/334
第十八章 試論中國傳統社會的制度性缺陷/337
一、生存空間爭奪戰和“文明衝力擴散説”/338
二、小農經濟因人口重壓陷入低水平均衡的泥淖,嚴重阻滯
了原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341
三、城市缺乏獨立運行的生命機制,不能承擔起為原始工業
化的各種組織因素提供生長基地的重任/343
四、儒家文化的誤入歧途和中華文明內在惰性的增強/344
五、原始工業化進程推進主體的異化和制度環境的缺失/347
第五編 學術史與方法論/35l
第十九章 唐宋之際經濟變革研究的學術史回顧/353
小引:“唐宋變革期”的內涵和學界認識的軌跡/353
一、環境與氣候變遷/357
二、農牧業經濟板塊錯動與經濟重心南移/362
三、土地制度和農村經濟/370
四、商業形態、貨幣體系與都市化進程/377
五、財政與賦役/388
六、域內和海外交通網絡/397
七、區域經濟/401
餘論/406
第二十章 經濟史研究方法論舉要/408
一、學術視野/408
二、史料功夫/411
三、理論素養/412
附錄:葛金芳論著目錄/417
一、著作/417
二、論文/418
後記/42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