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僧伽羅

鎖定
僧伽羅(梵語名Simhalauipa),是斯里蘭卡古代名稱,又稱獅子國、師子國、師子洲。宋代之後,稱呼它為細蘭。明朝時稱錫蘭
中文名
僧伽羅
外文名
Simhalauipa
解    釋
是斯里蘭卡古代名稱
來    源
大唐西域記

僧伽羅名稱釋義

僧伽羅是梵語古名Simhalauipa的音譯,字根來自梵語Simhalauipa,意為馴獅人,因此被意譯為獅子國。《梁書》稱獅子國,玄奘《大唐西域記》作僧伽羅,義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作師子國、師子洲。
至宋代時,因為古阿拉伯語稱其為Sirandib,宋代趙汝適諸蕃志》音譯為“細蘭”,當時細蘭是三佛齊的屬國 [1]  。明代馬歡著《瀛涯勝覽》稱“錫蘭”。

僧伽羅地理風土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中記載:“僧伽羅國。周七千餘里。國大都城週四十餘里。土地沃壤氣序温暑。稼穡時播花果具繁。人户殷盛家產富饒。其形卑黑其性獷烈。好學尚德崇善勤福。” [2] 
國中有山名細輪疊(Sirandib) [3]  ,又名翠蘭山,高大參天,山頂有巨人右足印,長八尺深二尺,相傳是創世天神留下的 [4]  。山上出產貓兒睛、藍寶石、紅寶石,隨山雨衝下山澗,當地人從沙中撿寶。海中的螺蚌產珍珠 [5] 

僧伽羅由來與傳説

相傳,梵珈國(Wanga,今在孟加拉國境內)國王喜得千金,取名蘇悉瑪(Susima)。算命先生説,小公主未來配偶必定是頭雄獅。國王不忍心讓女兒遭此厄運,於是將她幽禁在皇宮閣樓裏。時間催着蘇悉瑪一天天長大。她決心衝破這無盡的寂寞。一天晚上,她趁着月色,悄悄的溜出了皇宮,來到一個叫拉扎的地方,天亮時,遇商隊,結伴而行。突然間,林中竄出一頭雄獅擋住去路,商人們見勢不好,紛紛落荒而逃。蘇悉瑪從未見過外面的世界,此時顯得異常平靜。他帶着幾分好奇,慢慢的靠近它,輕輕的撫摸它。雄獅心軟了,心動了,小心翼翼的將蘇悉瑪馱至自己的洞穴。公主與雄獅墜入愛河,生下一雙人模人樣的龍鳳胎。兒子取名為辛哈巴胡(Sinhabahu),意為獅之臂,女兒取名為辛哈希瓦莉(Sinhasivali)意為獅之美女。
辛哈巴胡懂事後,為有一個獅子父親感到恥辱,一再懇求母親離他而去,被斷然拒絕。情急之中,辛哈巴胡肩扛着母親,手拽着妹妹,回到梵珈國。雄獅不見妻子兒女,心急如焚,神昏意亂,以至獸性大發,把附近寧靜的村寨攪得雞犬不寧。國王聞訊,下令捉拿害獸。辛哈巴胡不顧母親再三勸阻,直奔王宮請纓,國王允諾:”你若除掉這頭蠻獅,我這江山社稷,交與你治理。"
辛哈巴胡向獅子洞穴走去。悲痛欲絕的獅父看見多日不見的兒子,驚喜不已。正當他張開雙臂準備擁抱時,辛哈巴胡的利箭正中它的咽喉,獅子應聲倒斃。捷報傳來,梵珈城一片歡騰。此時,梵珈國王也壽終正寢。臣民們擁立辛哈巴胡為新國王。但辛哈巴胡明白,殺死了親生父親,已犯天條,決不可擔當此任。於是,他帶着妹妹回到拉扎地區,建立自己的獨立王國,封妹妹為王后,定都辛哈城。他們一共生養了32個子女,立長子維賈亞(Vijaya)為太子。然而這位太子生性專橫,為非作歹,激起民憤。國王多次警告無濟於事,不得不下令將他和他的700名隨從一起裝上大船放逐海外。經多日漂流,他們在釋迦摩尼圓寂當晚登上了斯里蘭卡島。因為島是紅壤地,他們上岸時,雙手都沾上了紅泥。於是就把這個島稱作檀巴潘尼(Tambapannni),即紅銅色土地。
維賈亞贏取島上的土著夜叉部落首領的女兒庫維尼(Kuveni)為妻,並在庫維尼的協助下,打敗夜叉部落和那加部落,佔領全島,建國稱王。由於種族偏見,維賈亞的臣民不承認庫維尼的王后身份。維賈亞遺棄了庫維尼和他們生育的子女,專派使臣前往印度摩度羅國招親,摩度羅國王欣然同意,派出一位公主和700名宮女來到蘭卡,與維賈亞和他的700名隨從配婚。他們的後代就是斯里蘭卡的主體民族,Sinhala。Sinha是獅子的意思,la是殺死的意思。Sinhala既弒獅人。Sinhala的中文音譯為辛哈勒,但我國自唐代以來一直譯為僧伽羅,久而久之,也就約定俗成了。

僧伽羅與中國關係

東晉高僧法顯在410年由南印度搭乘海舶到達獅子國。法顯在此國住二年,求得《彌沙塞律》藏本,得《長阿含》,《雜阿含》,和一部《雜藏》 [6] 
根據《梁書》、《宋史》記載,428年、670年、750年僧伽羅國曾到中國朝貢。唐代到過師子國的僧人包括益州成都義朗法師、益州清城僧人明遠、襄陽禪師靈運、交州窺衝法師、慧琰法師、荊州江陵無行禪師(到師子洲觀禮佛牙)、愛州大乘燈禪師、高麗僧哲弟子玄遊等。 [7]  明朝永樂七年鄭和第三次下西洋,皇上命正使太監鄭和等齎捧詔敕金銀供器等到錫蘭山寺佈施,並建立《佈施錫蘭山佛寺碑》 [8]  ,此碑現存於科倫坡博物館。鄭和訪問錫蘭山國時,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負固不恭,謀害舟師”,被鄭和覺察,離開錫蘭山前往他國。回程時再次訪問錫蘭山國,亞烈苦奈兒誘騙鄭和到國中,發兵五萬圍攻鄭和船隊,又伐木阻斷鄭和歸路。鄭和趁賊兵傾巢而出,國中空虛,帶領隨從二千官兵,取小道出其不意突襲亞烈苦奈兒王城,破城而入,生擒亞烈苦奈兒並家屬。永樂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國獻亞烈苦奈兒與永樂帝,朝臣齊奏誅殺,永樂帝憐憫亞烈苦奈兒無知,釋放亞烈苦奈兒和妻子,給予衣食,命禮部商議,選其國人中賢者為王 [9]  。選賢者邪把乃耶,遣使齎引,誥封為錫蘭山國王,並遣返亞烈苦奈兒。
參考資料
  • 1.    (宋)趙汝適《諸蕃志 · 三佛齊》
  • 2.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 季羨林等校注 卷第十一
  • 3.    (宋)趙汝適《諸蕃志 · 細蘭》
  • 4.    (明)嚴從簡《殊域周咨錄 · 錫蘭》
  • 5.    (明)馬歡著《瀛涯勝覽 · 錫蘭》
  • 6.    (晉)法顯《佛國記》
  • 7.    (唐)義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 8.    (明)費信《星槎勝覽 · 錫蘭山國》
  • 9.    《明成祖實錄》卷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