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雞犬不寧

(漢語成語)

鎖定
雞犬不寧,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唐·柳宗元捕蛇者説》。 [1] 
這則成語形容聲音嘈雜或騷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其本身結構為主謂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狀語。 [1] 
中文名
雞犬不寧
拼    音
jī quǎn bù níng
近義詞
雞飛狗跳雞飛狗走
反義詞
雞犬不驚
出    處
捕蛇者説
注    音
ㄐㄧ ㄑㄨㄢˇ ㄅㄨˋ ㄋㄧㄥˊ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狀語

雞犬不寧成語出處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説》) [1] 
後人據此提煉出成語“雞犬不寧”。 [1] 

雞犬不寧成語故事

唐朝中期,政治極為混亂,宦官專權再加上藩鎮割據,統治者拼命地搜刮民脂民膏,揮霍享樂,窮兵黷武。永貞元年(805年),柳宗元貶到永州擔任司馬。在做司馬的過程中,柳宗元更加深入地接觸到了唐朝社會,目睹了民間哀鴻遍野的悲慘景象。
永州產一種毒蛇,這種蛇的毒性非常大,凡是它爬過的地方草木都會枯死;人如果被它咬了一口,就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醫治了。可是,這個地方卻偏有不怕死的人,他們不但不怕這種劇毒的蛇,而且專以捕這種蛇為生。有一次,柳宗元就遇到了這樣一位姓蔣的捕蛇者,他祖孫幾代人都以捕蛇為生。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被毒蛇咬死的,而他卻還死不悔改,繼續以捕蛇為業。柳宗元感到很奇怪便問他:“這個行當多危險啊。不但如此,又讓你勞累不堪。你為什麼還要從事它呢?”姓蔣的捕蛇者嘆了一口氣,説:“您説得對,這個行當確實很不好,但比起種田的人卻不知要好出多少倍。您剛來這裏,有些事您還不知道。那些以種田為業的鄰居的困苦就別提了。他們要拿出自己土地上所有產出的東西交納租税,自己只能忍飢挨餓,頂風冒雨,甚至慘死路邊。那些與我祖父同時居住在這裏的人當中,十家中現在只剩下一家了;與我父親一起居住在這裏的人當中,十人也只剩下兩人了;和我在一起居住了十二年的,十家中也剩下不到四五家了。他們大多數都逃亡了,有的為生活所迫,只得搬家了。我現在留在這裏,還算是很幸運的呢!”柳宗元很納悶,問他:“這是為什麼呢?”捕蛇的人憤憤地説:“這是那些兇狠的官吏逼的。他們經常來到鄉里,氣勢洶洶地催交各種賦税,擔驚受怕的不僅僅是人,就是村子裏的雞和狗這些動物也不得安寧。而我呢,跟他們比起來真是幸運多了,每年只要交幾條蛇就行了。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寧可冒着生命的危險去捕蛇,也不願意去種田。”
柳宗元聽完之後,深感震驚,寫下了一篇散文《捕蛇者説》,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了無情的揭露。 [2] 

雞犬不寧成語寓意

“雞犬不寧”這則成語故事反映了“苛政猛於虎”的現實,村子裏的雞和狗這些動物也不得安寧,説明了官府催逼賦税的殘酷無情,對老百姓的騷擾非常厲害。 [3-4] 

雞犬不寧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雞犬不寧”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來形容騷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 [1] 
運用示例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六回:“你弟兄窩藏強盜,鬧了兩座軍州,自去落草。官府着落地方搜緝,攪得雞犬不寧!” [1]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十二回:“攪得村裏人家,雞犬不寧,夜裏都是擔驚受怕,睡不著的!” [1] 
清·曾樸孽海花》第五回:“朝一個封奏,晚一個密摺,鬧得雞犬不寧。” [1] 
參考資料
  • 1.    雞犬不寧的解釋|雞犬不寧的意思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8-21]
  • 2.    崔鍾雷主編.成語典故大全.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18:160-161
  • 3.    李一華 呂德申.漢語成語詞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375
  • 4.    陳忠梅主編.中華典故(一).瀋陽:遼海出版社,201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