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倉頡廟碑

鎖定
《倉頡廟碑》是刊刻於東漢延熹五年(162年)正月的一方碑刻,又稱“倉頡冢碑”等,無撰書人姓名,屬隸書書法作品,原立於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史官鎮的倉頡廟內,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1-2] 
《倉頡廟碑》是為倉頡立的紀念碑,碑文內容頌揚倉頡的聰敏天資、德行與創造文字的功績。 [3]  書法上吸取了漢簡的靈動韻致,筆法上刀不掩筆,注重筆墨書寫意味的傳達,字體規矩整齊,一筆不苟,縱逸飛動,筆勢開張,左右分馳,風姿橫溢。 [4] 
中文名
倉頡廟碑
別    名
倉頡冢碑、蒼頡廟碑
創作年份
東漢延熹五年(162年)正月 [5] 
書法類型
隸書
現藏地
西安碑林博物館

倉頡廟碑碑刻內容

碑陽
碑陽 碑陽 [6]
惟延□年□□潁川劉君諱桓字□光……┘以省火,流德教於千里,□禮樂之□……┘逢□義立□□親,乃諏訪國老……┘彌久,奠之□室。於是乎□作教告……┘誓,寫彼鳥跡,以紀時事。示……┘蒼頡,天生德於大聖,四目靈光,為百王作書,以傳萬嗣。陶……┘法度,非書不明;古今行事,非品□無以垂示。三綱六紀……┘地理,卬覽縣象,俯名山川,五常之貌,含氣庶品,非書不記。……┘靈□□□大表千秋,□□□□世未生者皆□□服其教。□為德也,莫……┘□□陰陽併兼,□□□□□,乾行無已,順環無端。……┘□三百,選有德聖裔,以□之黍稷稻梁,潔齊□□,良辰薦禮,告□□□,復民五家。須……┘□禱祈雨降子□□□□□□盜賊文……┘□□□穎川……訓古今……┘□□□□歌之義,乃作頌曰┘:老名永久彌光。無德不報,□□百行。順禮……┘聲,休嘉孔融……┘劉府君大漢枝族,應期作弼,宗……┘禮崇樂,以化未造。勸詣璧廱……┘□虞□令問,節高□配。聖德合苻,出……┘……┘……┘……┘……┘……┘ [7]  [8] 
碑穿左側宋人題字:汲郡呂大忠、華陰┘喬嶽同過┘倉頡祠下。┘嘉祐庚子五月┘。(説明:除這部分為從左往右外,其餘均從右往左。) [9] 
碑穿右側漢人題字:左馮翊東牟平陵衡君諱┘□,字□升,以熹平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於┘□□□祠出奉錢二百┘□ □之禮。┘ [7] 
碑陰
碑陰 碑陰 [10]
上列
下列
故□陽……
……
□□□□□陳□□
……
□□□□□陳□千
議曹……
故督盜賊文□趙□千
少府史……
故記史池陽吉□□二百
教化史……
五官掾高陵□□千
持事掾……
奏曹掾池陽吉□千
高陵守……
□□掾雲陽□□千
持事掾高……
……
故□□亭長□
……千五百
……掾高……
……千
……池陽吉□……
……
……
……
……
……
……
……
……勺……
……
……
……
……掾萬……
……
……
……千
……
曹史蓮勺□□千
……曹……
……池陽□□千
……掾曹……
□倉曹史臨晉楊仲千
……
……雲陽□□千
……
□曹史……
……
(左側文字來源:《漢碑全集(三)》 [10]  及《秦漢碑述》 [8] 
碑左側
碑側(左側-右側) 碑側(左側-右側) [11]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議曹史蓮勺楊□三千┘
功曹書佐頻陽成扶千┘
騎吏蓮勺任參六百┘
騎吏高陵□肆六百┘
騎吏臨晉□珠六百┘
□吏高陵張順六百┘
高陵左鄉有秩……┘
萬年左鄉有秩遊智千┘
萬年北鄉有秩畢奮千五百┘
蓮勺左鄉有秩杜衡千五百┘
池陽左鄉有秩何博千五百┘
夏陽候長……┘
夏陽候長馬琪千┘
粟邑候長何惲千┘
□羽候長……┘
(碑左側文字來源:《漢碑全集(三)》 [12] 
碑右側
第一列:衙令朔方臨戎孫羨□□□□□□從事。永壽二年┘朔方太守上郡仇君察孝,除郎中、太原陽曲長。延熹四年┘九月乙酉,詔書遷衙令,五年正月到官。奉見┘劉明府,立祠刊石,表章大聖之遺靈,以示來世之未┘生。謹出錢千百□者,下行自紀姓名┘。衙守丞臨晉張疇字元德五百。守左尉萬年長沙瑗字君平五百┘。 [8]  [12]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衙縣三老上官鳳季方三百
功曹史上官□□載三百
……
衙鄉三老時勤伯秋三百
錄事史楊禽孟布三百
軍假司馬衙……
衙主記掾揚綬子長三百
集曹掾馬津子孝三百
從掾位衙……
衙門下功曹裴篤伯安三百
倉曹掾任就子□□百
從掾位衙張……
衙門下游徼許愔功上三百
故功曹郭□□□三百
故文學掾衙李……
衙門下賊曹白餘子□三百
集曹……三百
故文學掾……
(碑右側文字來源:《漢碑全集(三)》 [12] 
(説明:□,表示缺一字;……,表示缺若干字;┘,表示分行。)

倉頡廟碑創作背景

倉頡,也稱蒼頡,在中華上古傳説中是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被後人尊為中華文字始祖。東漢延熹五年(162年),為紀念中華人文初祖倉頡,時任衙縣縣令的孫羨奉左馮翊太守劉桓之命刻立了《倉頡廟碑》。 [13-14] 

倉頡廟碑藝術鑑賞

倉頡廟碑技法

倉頡廟碑-碑陽(故宮博物院藏明早期拓本)
倉頡廟碑-碑陽(故宮博物院藏明早期拓本)(4張)
《倉頡廟碑》在技法上主要有以下特點:①筆法上,筆畫波磔分明,形態變化較大,如“上”字、“酉”字、“遷”字、“下”字等的橫波磔各具風采。其他筆畫亦如此。②結體上比較隨意,大小、長短差異較大,如“察”字、“遷”字、“遺”字、“靈”字等比較突出。多數字的結體自守法度比較嚴謹,如“五”字、“祠”字、“石”字、“行”字等。少數字形取法率意,力求灑脱奔放。③章法上與當時的其它漢碑有較大不同,其豎行各字間較緊湊,橫排並不對齊,豎行間距離明顯。左邊一行和下部各行為記錄捐資者所書,字間行間更緊密,書刻率意自然。 [15] 
(圖冊來源:故宮博物院 [13] 

倉頡廟碑風格

風格上,《倉頡廟碑》汲取了漢簡和帛書靈動韻致的筆法,筆畫規短,方圓皆備,平直中雜有微妙的弧度,顯示出豐富的節奏感。刀刻縱逸飛動,左右分馳,極盡其勢,飄逸而不失厚重,多變而不失勁健,整體融疏放、灑脱、秀逸為一體。 [16] 
碑陽的“倉頡天生德於大聖”等字表現出其結體的內聚,用筆的沉着,充分表現出了漢代人特有的氣質。碑左側文字的書法氣息如漢簡上文字,用筆活潑,開合自由,如“史”字、“蓮”字、“功”字等,撇捺筆的表現都較為突出。碑右側的文字則表現得調皮可愛。如第一列第一行的“壽”字,上小下大,如安坐在石几上的一個壽星,蒼勁中充滿了安詳之情。第一列第二行的“曲”字,兩豎筆上端有一個封口,如篆書寫法,用筆乾淨利落;“年”字最後一橫畫落筆時向上一翹,動感十足。第二列第一行的“百”字,第一橫畫長向右伸去,而且還有一定的起伏變化。第二列第三行的“功”字左邊第二橫筆與右邊“力”字的橫筆合而為一,互相借用同時將左邊的“工”提到了左上角,將“力”字撇畫努力向左下伸去,承接住“工”字,形成了一個上下結構的文字形式,在變化中增加了許多藝術性。 [17] 

倉頡廟碑作品評價

清代古文字學家吳玉搢:碑字特小,隸法頗精。兩側字時有縱筆,不及前碑之嚴整,然其佳處亦饒有曹郃陽碑陰風致。(《金石存·卷六·隸一·漢蒼頡廟碑並碑陰兩側》) [18-19] 
清代書法家翁方綱:碑文二十四行,陰亦如之。其每行字數,則本自修短參差,極隸書變勢之宜。吳氏擬以郃陽《曹全碑》,猶未盡也。(《兩漢金石記·卷十一·蒼頡廟碑》) [8]  [20] 
近代書法藝術家楊守敬:碑多漫滅,唯兩側字稍明晰。漢隸之小者,自《武氏祠畫象》外,即推此。(《激素飛清閣評碑記·卷一·漢》) [21] 

倉頡廟碑歷史傳承

倉頡廟碑及廣武將軍碑複製碑記 倉頡廟碑及廣武將軍碑複製碑記
《倉頡廟碑》原立於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史官鎮的倉頡廟內, [2]  歐陽修集古錄》、趙明誠金石錄》、洪适隸釋》、翁方綱《兩漢金石記》、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等著錄, [8]  1971年移入西安碑林博物館。 [1] 
參考資料
  • 1.    《倉頡廟》碑  .渭南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25]
  • 2.    趙力光 編著.風雨滄桑九百年:圖説西安碑林 碑石(秦-盛唐).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7年05月第1版:14
  • 3.    碑林區地方誌辦公室 主編.碑林年鑑 2011.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年08月第1版:53
  • 4.    賀華 編著.西安碑林故事.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46
  • 5.    梁披雲 主編.中國書法大辭典(下冊).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年01月第1版:1068
  • 6.    徐玉立 主編.漢碑全集(三).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08月第1版:918
  • 7.    徐玉立 主編.漢碑全集(三).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08月第1版:919
  • 8.    袁維春 撰.秦漢碑述.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232-237
  • 9.    孫洵 著.清代乾嘉學派與書法.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118
  • 10.    徐玉立 主編.漢碑全集(三).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08月第1版:929
  • 11.    徐玉立 主編.漢碑全集(三).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08月第1版:933
  • 12.    徐玉立 主編.漢碑全集(三).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08月第1版:934
  • 13.    倉頡廟碑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0-05-25]
  • 14.    李檣 著.杞芳堂讀碑記.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年01月第1版:63
  • 15.    張又棟 編著.書法創作大典·隸書卷.北京:新時代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79
  • 16.    中共渭南市委宣傳部 主編.文物古蹟.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06月第1版:119
  • 17.    宗鳴安 著.碑帖收藏與研究.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01月第1版:96
  • 18.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 編.石刻史料新編(九).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12月初版:6652
  • 19.    劉天琪 主編.中華大典·藝術典·書法藝術分典(書跡總部).長沙:嶽麓書社,2017年11月第1版:780
  • 20.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 編.石刻史料新編(十).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12月初版:7357
  • 21.    謝承仁 主編.楊守敬集(第八冊).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04月第1版:54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