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鎖定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位於保定市蓮池區東風東路585號,佔地面積為8000平方米。民國元年(1912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開辦,民國十二年(1923年)8月,保定軍校停辦。 [1] 
2002年,擴建後的保定軍校紀念館包括軍校大門、東西耳房、東西配房、東西廂房、尚武堂(校長室)及部分校舍,主要建築均仿照原軍校式樣,為青磚灰瓦,小式硬山。軍校檢閲台也進行了修復,基本恢復原來的歷史風貌。 [2]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是中國近代史上成立最早、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學制最正規、門類最齊全的軍事學府,被稱為“將軍的搖籃”。它的建立為推動中國近代歷史的進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在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2-4] 
2006年5月25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6] 
中文名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別    名
保定軍校
地理位置
保定市蓮池區東風東路585號
所處時間
1912~1923年
建築面積
8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文物編號
6-0897-5-024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歷史沿革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原是一座擁有廟產千畝,殿宇百間的關帝廟,後改為兵營,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遭八國聯軍焚燬。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11月,李鴻章病逝,袁世凱到保定接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天津小站的練兵教員根據《辛丑條約》不準駐紮天津附近,於是移兵至保定。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在保定東關外創練常備軍(新軍)並設軍政司(旋改督練公所),下設兵備、參謀、教練三處,分別由劉永慶、段祺瑞馮國璋任總辦。同年5月,經袁世凱奏準,在保定東關外開辦“北洋行營將弁學堂”,由馮國璋任總辦(即校長)。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2月,袁世凱奏請開辦陸軍小學堂、陸軍中學堂、兵官學堂、陸軍大學堂,進行正規軍事教育訓練。並於保定東關外,建成“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同年8月,學堂開始第一屆招生。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為了統一兵制,將兵權收回中央,清政府設立陸軍部,同年8月,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停辦,在該校舊址創立全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直屬中央管轄。
清光緒三十二年~清宣統三年(1906~1911年),清政府分別在保定校址開辦:陸軍部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軍官學堂、陸軍預備大學堂。
民國元年(1912年),袁世凱任中華民國總統後,任命段祺瑞為陸軍總長,同年7月,經陸軍部批准把陸軍預備大學堂搬至北京,並更名為陸軍大學。同年10月,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開辦,第一任校長為段祺瑞親信趙理泰
民國二年(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發,兩廣、兩湖、江西、安徽、江蘇、福建及四川等省籍的軍校學生,利用軍校放暑假期間,紛紛跑到江西等地參加反袁作戰,直到民國三年(1914年)3月底才輾轉返校。
民國九年(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直係軍閥將投降後的皖系第十五師官兵收容在保定軍校內,由於未能及時得到軍餉,十五師官兵發生譁變,將軍校洗劫一空,並縱火焚燒了校舍房屋。曹錕派兵前來鎮壓時,又趁機掠走步槍2000支,騾馬300匹,以致學校無法復課。
民國十二年(1923年)8月,保定軍校停辦。保定軍校停辦後,曹錕在漕河辦的講武堂移至軍校舊址。曹錕倒台後,該講武堂停辦,軍校先後成為直系、奉系、國民黨等軍隊的兵營,每換一次防,校舍便遭一次破壞。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保定軍校成了日本侵略軍在保定的重要基地。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後,保定軍校校舍被拆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7月,軍校校舍被當時的國民黨駐軍拆毀修築工事。 [2] 
保定解放後,保定軍校改建為農場,又改為畜牧場。
1993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被公佈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同年6月,成立了保定軍校紀念館籌建處。
1995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上建成了仿原軍校建築風格的紀念館第一期工程。
2002年,紀念館擴建後佔地為12畝(8000平方米),修復了檢閲台,至6月,擴建工程完工,擴建後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主要包括:大門、尚武堂、東西廂房、教室、宿舍等。同年9月,保定市建成華北最大的保定軍校廣場對外開放。
2003年10月,保定軍校紀念館正式開館。 [1] 
2017年4月30日,保定軍校紀念館免費對觀眾開放。 [7] 
軍校紀念館大門 軍校紀念館大門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建築格局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6張)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原佔地3000多畝,由校本部、分校、大操場和靶場四部分組成,建築格局工整對稱。 [8]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原建築佈局是仿日本土官學校而建,主體建築是校本部,另有大操場、靶場及分校等等。校本部高大的圍牆外四周還有護衞河環繞校部。軍校大門三開間。坐北朝南,與直隸總督署大門相仿,門前有一米多高石砌台階,朱漆的大門上飾著銅釘銅環,門楣上方懸“陸軍軍官學校”的橫匾,大門對面隔河為高大的照壁,跨過木板平橋,是筆直的甬路貫穿校門直至尚武堂。
校本部分南北兩院,共佔地200餘畝。北院是生活區,南院又分東、中、西三路,為軍校的樞紐和教學區。中路有大門、校部辦公室和尚武堂,東西兩路備有10排帶走廊的青磚瓦房,工整對稱,小式硬山建築。各排之間互有定廊相通,每兩排為一獨院,建有月亮門,每院約住一連學員,稱“一連道子”,是學生上課學習生活的場所。
尚武堂之後為內操場。北側並列着兩株古柏。二樹間懸掛一口銅鐘,這裏是發號施令的地方,成為全校活動的中心。尚武堂後抱廈是學校開會時的主席台、兩邊有台階上下。尚武堂兩側有四套院落與尚武堂迴廊貫通,是教官辦公生活的場所。
大操場位於校本部西側,佔地1000餘畝,建有演武廳、檢閲台。演武廳包括:室內運動場、休息室。檢閲台上建有8間前面帶抱廈的硬山建築,東南角有一旗杆。演武廳的東邊還建有:單槓、雙槓、浪橋、平台、天橋、木馬、鞦韆等,是軍校習武練兵的場所。
分校在校本部的東側,建有十幾排對稱的青磚瓦房,佔地100餘畝,是軍校新學員訓練的場所。
靶場分南、北兩靶場,共佔地700餘畝 [9] 
擴建後的保定軍校紀念館包括軍校大門、東西耳房、東西配房、東西廂房、尚武堂(校長室)及部分校舍,主要建築均仿照原軍校式樣,為青磚灰瓦,小式硬山。軍校檢閲台也進行了修復,基本恢復原來的歷史風貌。 [2]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主要建築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綜述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包括軍校大門、東西耳房、東西配房、東西廂房、尚武堂(校長室)及部分校舍。 [2]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尚武堂

尚武堂坐北朝南,是校長、教育長的辦公室,五開間,硬山建築,兩側帶有耳房,前廊後廈。廳門上方懸有黎元洪親筆手書的“尚武堂”白底黑字的橫匯,兩側門桂上還有一幅對聯相襯。上聯書:尚文陰符簡練揣摩傳一派;下聯書:武侯蹈略鞠躬盡瘁法千秋。 [9]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檢閲台

保定軍校檢閲台,俗稱點將台,又稱演武廳,是檢閲軍校學員和駐保軍隊的場所。整個檢閲台佔地4畝,東西、南北各長50米,高2.2米。 [1] 
檢閲台 檢閲台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主要展覽

雕塑
雕塑(7張)
保定軍校紀念館現有固定陳列2個,一為《保定軍校文物史料展》,展覽分為:“中國近代教育的興起和發展”、“辛亥革命和北伐戰爭時期的保定軍校生”、“抗日戰爭時期的保定軍校生”、“解放戰爭時期的保定軍校生”、“新中國建設時期的保定軍校生”等部分,用圖片、圖表、模型、雕塑等手段全面、系統、客觀地展示了保定軍校的歷史發展進程和保定軍校學生在中國近代史上的作用。展覽面積1000平方米,展出藏品240餘件。一為“保定軍校將軍牆”,用青銅雕塑的形式展示了從保定軍校中走出的100位將軍。
2002年以來,為揭示保定軍校的歷史文化內涵,豐富展覽內容,保定軍校紀念館還相繼舉辦了《黃琪翔將軍紀念室》、《喬明禮將軍紀念室》、《保定軍校畢業的農工黨領導人陳列室》、《葉挺將軍生平展》、《中國近代四大軍校校史聯展》等臨時展覽。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歷史文化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歷任校長

第一任:趙理泰(1912.10-1912.12),字康侯,安徽合肥人,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生。陸軍少將。
第二任:蔣方震(1912.12-1913.09),字百里,浙江海寧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生。陸軍少將。
第三任:曲同豐(1913.09-1915.09),字偉卿,山東福山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生。陸軍少將。
第四任:王汝賢(1915.09-1916.06),字少甫,北京密雲人,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生。陸軍中將。
第五任:楊祖德(1917.01-1919.02),字子蔭,山東濰坊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生。陸軍少將。
第六任:賈德耀(1919.08-1921.05),字昆庭,安徽合肥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生。陸軍中將。
第七任:張鴻緒(1921.06-1922.09),字紹先,直隸天津人,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生。陸軍中將。
第八任:孫樹林(1922.10-1923.08),字少荃,直隸大城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生。陸軍少將。 [10]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校訓

守信、守時、苦讀、勤練、愛校、愛國
校訓 校訓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學科建設

保定軍校主要功能為訓練初級軍官。學習期為兩年,共設有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5科,步兵科7連,每連約120人;騎兵科2連,每連約100人;炮兵科2連,每連約60多人;工兵科1連,約60多人;輜重兵科1連,約100人。每科設科長1人,直接管理本科學生教育事務。學生按120人左右編成連,每連3排,每排3班。充當連長的,多系晚清時期的陸軍速成學堂畢業生。每科設有教官,擔任戰術、築城、兵器、交通4大教程的教育學科。學科還有軍制學、各兵科的典範令、各種外國語文等。術科則分操場、野外、劈刺、體操等。還有測量地形學習和實施等。
教育方法,多采用日本和德國的方式方法。每天至少有半天時間教授課程,除有關軍事的戰術、兵器、測繪、築壘及典範令外,並增加理化、數學、歷史、地理等,每節課為一個半小時。典範令小冊子是教練各項軍事動作的準繩。普通知識和外語是輔助教育,聘文職教員擔任,以充實學生的軍事知識,為逐步全面學習各種軍事演習準備條件。術科訓練,先在操場進行各種制式教練,再到各教練場演習。野外演習,先由簡入繁,再逐步進入全面聯合演習。實彈射擊有打靶場,乘馬訓練有馬場,炮兵訓練有炮場,工兵有土木工作業場、架橋作業場,爆破演習則選擇不致造成危害的場所。輔助術科如體操、劈刺、武術等,都有專業教官,在大院進行。器械操在校後門外的器械操場進行。這些訓練每課多為一小時,正式出操訓練一般兩小時,野外演習至少用半天的時間,科目複雜且遠離學校時,則增加到一至數日。大演習還攜帶帳篷、炊具,在演習地組織生活。
在軍校的兩年中,一年半的時間在校學習,另半年時間分別在長辛店和唐湖鎮(北京和保定之間)兩地舉行野營,實施實彈射擊和測量實習。實習完畢後,返校舉行畢業式。畢業後,分發各省陸軍部隊見習半年。見習期滿,就分配到各部隊中充當幹部,由最低的少尉做起。由陸軍小學至中學至保定軍校,學生共經過了7年多的時間的學習,所以當時畢業分發到全國各地陸軍軍隊中,一般是受到歡迎的。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學術資源

校中的教育長、教官,多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隊長、排長等多是過去北洋速成武備學堂畢業生。助教是挑選一些優秀士兵充當。校中一切制度,基本是仿效日本和德國。教學器材以及槍支、火炮、彈藥等軍用器材,多是購自日本。也有一些購自德國,如克虜伯山炮、野炮等。
當時的所有經費、器材,由陸軍部頒發。每個學生的武器裝具被服書籍伙食等,都系公費開支,併發給學生每月津貼銀洋2元。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歷史人物

從民國元年(1912年)算起,保定軍校辦過九期,畢業生有6000餘人。若從北洋武備學堂算起,保定軍校訓練了近1萬名軍官,其中1600多人獲得將軍頭銜。其中包括蔣介石白崇禧葉挺張治中傅作義等中國現代史上的知名人物,李濟深裴昌會唐生智陳銘樞蔣光鼐等一大批民革先輩都曾就讀於保定軍校。 [2] 
附:畢業(含肄業)於保定軍校1-9期及清末開設於保定的諸軍事學堂之高級將領部分名錄
1期(1912年8月秋入學、1914年11月畢業、1114名)
唐生智董宋珩、蔣光鼐、李世榮、晏勳甫、傅汝鈞、魏益三、龔浩、曹士傑、曹浩森(肄業)、夏首勳、晏道剛、周址、周玳、周祖晃、榮鴻臚、榮臻、張定璠、張樾亭、張篤倫、張鉞、吳尚、楊愛源、楊澄源、蘇炳文、劉文島、劉玉珂、門炳嶽、門致中、劉鳳池、王鎮淮、王天培、左世允、馮軼裴、向傳義(肄業)、李必番、李品仙、孫楚、孫震、李樹春、李興中、甄紀印、季芳(肄業)、鄭大章、陳銘樞(肄業)、鄧演存、傅汝鈞、萬耀煌、張維藩、李宗黃、榮鴻臚、王天培、田頌堯、鄧錫侯(肄業)、謝珂。
2期(1914年初入學、1916年5-6月畢業、956名)
陳驥、陳國棟、陳樹藩、陳繼承、陳鼎勳、李雲傑、杜春沂、劉興、劉峙、劉文輝、劉尚志、馬曉軍、呂公望、劉玉珂、鄧錫侯、李鼎新、陳嘉謨、王暤南、秦德純、秦紹觀、葉琪、馮鵬翥、邢震南、周斕、施北衡、祝紹周、廖磊、唐俊德、富佔魁、梁培璜、徐啓明、陶峙嶽、黃隱、彭誠孚、熊式輝、戴嶽。
3期(1914年8月入學、1916年8月畢業、801名)
徐祖貽、徐庭瑤、徐培根、夏威、趙觀濤、陶柳、陶鈞、黃紹竑、梁朝璣、戴戟、周碞、周鳳歧(肄業)、姚純、賀維珍、何宣、何健、陳以忠、陳安寶、蕭山令、張剛、張貞、張義純、張治中、陳焯、吳石、朱傳經、王天鳴、白崇禧、毛秉文、張培梅、趙守鈺、姚琮、於達、王懋功(肄業)、賈康、孔慶桂、呂煥炎、劉建緒、劉和鼎、楊效歐、吳國楨、顏仁毅。
4期(1915年秋入學、1917年秋畢業、209名)
朱懷冰、尹呈輔、王翰鳴、劉祖舜、劉膺古、汪之斌、胡宗鐸、彭進之、程汝懷。
5期(1916年6月入學、1918年9月畢業、630名)
張蔭梧、吳克仁、李服膺、王靖國、白濡青、李生達、楊耀芳、劉翼飛、嚴重、何紹南、耿幼麟(肄業)、趙承綬、唐永良、鄭俊彥、孟憲吉、董英斌、魯英麟、傅作義、賴世璜、楚溪春。
6期(1917年初入學、1919年春畢業、1333名)
林廷華、歐陽駒、周渾元、周毓英、郝夢齡、趙博生、胡祖玉、餘漢謀、陳公俠、邵百昌、吳奇偉、李振球、李揚敬、李文田、上官雲相、鄧龍光、鄧演達、葉挺、葉肇、呂超、呂瑞英、華振中、朱暉日、劉茂恩、楊傑、楊宏光、李漢魂、阮玄武、顧祝同、徐旨乾、郭懺、呂競存、譚邃、羅策羣、繆培南、黃琪翔、黃鎮球、覃連芳、韓漢英、韓德勤、彭位仁、彭毓斌、樊崧甫、何柱國。
7期(1917年秋入學、1919年秋畢業、191名)
陳長捷、黃維剛。
8期(1918年8月入學、1922年7月畢業、638名)
陳誠、馬法五、王育瑛、王景宋、王以哲、古鼎華、史文桂、史澤波、孔令恂、劉奉濱、劉珍年、劉春榮、李士林、韓洞、鄒洪、張權、張文清、張東凱、陳孔達、宋肯堂、柳際明、周祥初、張厚琬、周至柔、郭思演、韓錫侯、傅仲芳、徐梁、高卓東、胡伯翰、裴昌會、郜子舉、郗恩綏、羅卓英。
9期(1921年10月入學、1923年8月畢業、702名)
李宗弼、劉萬春、劉多荃、李覺、牟中珩、何基灃、宋邦榮、張知行、張克俠、張壽齡、賀粹之、周福成、施中誠、郭寄嶠、展書堂(期肄業)、董振堂、黎行恕、林伯森。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活動建設

2011年9月19日,紀念辛亥革命一百週年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史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河北省保定軍校紀念館舉行。這是民革中央第一個掛牌的黨史教育基地。 [2] 
2017年8月1日,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葉挺將軍生平展》在保定軍校紀念館開展,此次展覽由保定軍校紀念館與廣東惠州市惠陽區葉挺紀念館聯合舉辦。 [11]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文物價值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是中國近代史上成立最早、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學制最正規、門類最齊全的軍事學府,被稱為“將軍的搖籃”。它的建立為推動中國近代歷史的進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2]  [4] 
保定軍校作為民國初年影響最大的一所正規化軍事學校,是新舊軍校教育體制變化的交匯點,既體現了舊軍校體制的終結,又為新軍校體制的實施提供實驗基地。歷史證明,新的軍校體制更適應近代軍事的特點和社會的需求。新軍校體制下的保定軍校改變了袁世凱時期以及以前的“兵為將有”的狀態,為以後各種軍事學校提供了可以借鑑的教育理念、管理制度、教學內容、教育模式。同時,也輸送了許多優秀的軍事教育人才。雖然在現代軍事教育體制剛剛運行不久保定軍校即遭天折但仍掩蓋不了其對近代軍事教育發展產生的奠基作用。其在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3]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文物保護

1993年7月15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被公佈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 [12] 
2006年5月25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2014年,保定軍校紀念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四批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3] 
2017年12月2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6] 
國保碑 國保碑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位於保定市蓮池區東風東路585號。
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08:00~17:30(1月1日~12月31日)
門票價格
免費
交通信息
保定市乘坐5路、17路、55路、61路、101路、遊1路、遊3路、10路、遊5路公交,軍校廣場站下車即到。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