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吾騶

鎖定
何吾騶(1581年-1651年),字龍友,號象岡,初字瑞虎,晚號閒足道人。廣州府香山縣(今廣東中山)小欖人。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告士,歷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 [1] 
何吾騶擅長書法,著有《元氣堂文集》30卷、《元氣堂詩集》3卷、《經筵日講拜稽錄》4卷、《周易補註》4卷、《雲笈軒稿》2卷、《中麓閣集》1卷。 [1] 
全    名
何吾騶
龍友、瑞虎
象岡、閒足道人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州府香山縣(今中山)小欖
出生日期
1581年
逝世日期
1651年
主要作品
《元氣常詩集》三卷
《元氣堂文集》三十卷
《雲芨軒稿》二卷

何吾騶人物生平

何吾騶(1581年-1651年),宇龍友,初字瑞虎,號象岡,晚年更號“閒足道人”,廣東中山小欖人。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告士。天啓初,授編修,能文敢言,著史立論以弘揚正氣為宗旨。崇禎元年(1628),因學問淵博,通達時務,晉開為左春坊充經筵日講官,承命講述時務之策。
崇禎二年(1629)後金兵入窺北京城郊,其奏獻退兵之策,使京城得解圍。翌年再獻策,使明軍先後獲登萊和河內(羽林)兩役之捷。升為禮部右侍郎,協理詹事府事。崇禎六年(1633)秋,升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當時崇禎帝力圖振興,急待於治。其每逢暖閣召對,凡會計、典禮、邊防、河漕、水旱、盜賊諸事,莫不言之切實。翌年,崇禎以昔年登萊、河內兩役之功,加其太子太保,升文淵閣大學士,在朝中推引正人,保全君子,調護言臣,盡職盡責。其時温體仁久專朝政,擬旨欲罷斥不附己的給事中許譽卿,其助文震孟力爭,而得罪温體仁,遭罷官返鄉。1636年7月,創辦香山書院,培英育秀,黎遂球陳子升、謝長文、鄺露陳邦彥等皆受教其門下。
崇禎十七年(1644)明亡,次年唐王朱聿鍵立於閩,建號隆武,其被屢召出山。隆武二年(1646)5月入直,被委為首輔,向隆武帝痛述政務得失,對起用賢才、刷新吏治、組建新軍、改革軍事等建言,但不被採納。隆武帝被清兵俘虜遇難,其脱險返鄉,首倡擁立桂王朱由榔繼位,因足疾復發回香山養病。同年冬,清兵破廣州,此時順德,香山一帶仍奉紹武正朔,其密遣陳正攝香山縣事,安撫流亡,圖劃防禦,並約大學士陳子壯起兵共同抗擊清兵。陳子壯陳邦彥張家玉皆戰敗成仁,號稱“嶺南三忠”。
清總督佟養甲下令緝“三忠”餘部,謂各地凡有其黨潛伏而不報者,搜出即屠殺當地人民。有人密告其起兵助陳子壯抗清,佟養甲即下令屠香山,其聞訊速離開香山潛往廣州,以免清軍禍及家鄉。在廣州策動清將李成棟劫持佟養甲向永曆帝投誠,以致粵境歸順南明。功成後,辭謝永曆帝的恩賜,復歸香山養病,但仍關注反清大局,曾一度應召參預朝政,但很快因永曆朝內派系紛爭而憤然去職。
後清軍攻廣州,被永曆帝封以太傅銜領兵抗擊。掩護永曆帝撤退人廣西。廣州、桂林先後失守。1651年卒後,清順治十三年(1656)骸骨移葬小欖鳳山。擅長書法,著有《元氣堂文集》30卷、《元氣堂詩集》3卷《經筵日講拜稽錄》4卷、《周易補註》4卷、《雲笈軒稿》2卷、《中麓閣集》1卷。 [1] 

何吾騶主要作品

何吾騶作品 何吾騶作品
著有《元氣常詩集》三卷、《元氣堂文集》三十卷、《雲芨軒稿》二卷、《經筵日講拜稽集》四卷、《周易補註》四卷、《中麓閣集》及石刻楷書四種等。其詩文篤實淵雅,為時人所重。當時倪元璐、鄺露、伍瑞隆(香山小欖人)等皆其同返。其兼善書法,取法鍾繇王羲之蘇軾等名家,兼習章草,融會貫通。與其詩文同受推崇。當時書壇四大名家邢侗、董其昌、米萬鍾張瑞圖等推服其為“樹一幟於嶺外”。所選登之作豪逸雄渾,有章草之韻味。
參考資料
  • 1.    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編,中山市人物誌[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10.第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