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仿

(國家一級作曲家)

鎖定
何仿(1928年2月 2013年9月21日),安徽天長人,中國傑出的音樂家、國家一級作曲家
本    名
何仿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8年2月
逝世日期
2013年9月21日
代表作品
茉莉花
職    業
作曲家
籍    貫
安徽天長

何仿個人履歷

1956年照片 1956年照片
何仿,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曲家。1928年2月出生在安徽天長市石樑鎮何莊村。1941年春入新四軍淮南聯中。1942年調進淮南大眾劇團。 194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華東(第三)野戰軍政治部文工二團、華東軍區解放軍劇院、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工作。歷任團員、音樂組長、副股長、作曲、合唱隊長兼指揮、副團長、前線歌舞團團長、藝術指導
解放後的創作
1950年秋,何仿進入上海音樂學院幹部進修班學習深造。第二年春,他創作了獻給志願軍的頌歌《慰問前方戰士》(程今詞),1951年夏,又創作出隊列歌曲《前進在陸地天空海洋》(洛辛詞)。
1957年秋,何仿回到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任合唱隊隊長兼指揮。此時正值總政調該團到北京彙報演出和公演,何仿指導排練了安徽民歌《姐在田裏薅豆棵》,浙江民歌《李三寶》,蘇皖民歌《茉莉花》。《茉莉花》演唱後反響更大。《茉莉花》體現了何仿在學習民間藝術、蒐集加工整理民歌方面的突出成就,構成了他藝術生命的一個輝煌側面。
此後,何仿的主要精力用於組織建設合唱事業方面,前線歌舞團男女聲小合唱、混聲合唱的藝術水平空前提高,《澧水船伕號子》、《五個炊事兵》、《我們是千里海防的巡邏兵》等合唱,都曾名動一時。1964年,何仿被選調北京,參加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音樂指揮。這構成了他藝術生命的又一個重要側面。
80年代後的創作
上世紀80年代,何仿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譜寫了《將軍騎馬上雪山》、《我從江南到天山》等,一如既往地歌頌社會主義祖國、歌唱民族大團結、歌唱人民軍隊
何仿新時期歌曲創作的藝術風格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戰歌風的宣傳鼓動歌曲,旋律雄健豪邁,多用來歌唱祖國、軍隊、長城等莊嚴重大題材;一類是帶有民歌風的抒情歌曲,旋律委婉多姿,多用來歌唱地方風物和鄉情等題材。但不論哪一類歌曲,其調式或旋律都既繼承了民族音樂傳統,又汲取融化了西洋音樂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2009年春,81歲高齡的何仿應來安縣政府之邀,為“中國·來安第二屆白鷺島生態文化旅遊節開幕式暨歌舞晚會”譜寫了女聲獨唱《美麗的白鷺島》(嚴希作詞,張其萍演唱)。這首歌的曲調具有皖東民歌元素,富有地域文化色彩。聽過這首歌的人們都説非常好聽,何仿本人亦很滿意。這首歌充分展示了何仿老年階段蓬勃的藝術生命力。
1951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幹部進修班,1956年入總政文化部合唱指揮訓練班,師從德國專家。一曲清麗優美的民歌《茉莉花》,唱紅了中國,響徹了全球,也給其收集加工者帶來了聲譽。著名軍旅音樂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江蘇民歌《茉莉花》蒐集加工整理者何仿,因肺部感染於2013年9月21日中午12時在南京逝世,享年85歲。 [1] 

何仿所獲榮譽

曾先後榮獲“獨立功勳榮譽章”、“解放獎章”,並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

何仿作品介紹

何仿作品有《毛澤東的戰士人民的兵》《前進在陸地天空海洋》《五個炊事兵》《我們是千里海防的巡邏兵》《我的名字叫中國》和歌劇音樂《大翻身》等,曾多次獲獎,並收集、加工、整理江蘇民歌茉莉花》。
1949 年7月6日,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舉行的音樂會上,何仿指揮第三野戰軍文工團演唱《淮海戰役組歌》。
1964年,參加指揮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1993年出版了《何仿歌曲選集》,2000年出版了《何仿音樂作品選》。何仿早期作品《反攻》、《民兵之歌》被輯入《抗日戰爭歌曲選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