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伏蠅

鎖定
伏蠅屬於典型的“完全變態昆蟲”。體長可達10mm,體色暗綠,有鈍金屬光澤、顏黑色,有稀疏黃色粉被,觸角大部紅色,前中鬃發達,後中最後2對發達,後背中鬃有4-5個鬃位,上腋瓣上面外方有白色纖毛。
中文名
伏蠅
外文名
Phormia regina
體    長
10毫米
體    色
暗綠色
分佈區域
我國西北、華北、東北地區
分佈城市
上海南京鄭州宜賓

伏蠅分佈

本種為全北區種類,在我國主要分佈於西北、華北、東北,分佈的南緣大約在上海南京鄭州宜賓一線,它在西北、東北的種羣數量大。

伏蠅活動特點

伏蠅(22張)
伏蠅
伏蠅(6張)
伏蠅是在白晝活動頻繁的昆蟲,具有明顯的趨光性。夜間則靜止棲息。活動、棲息場所,取決於蠅種、季節、温度和地域。在某些季節,廄腐蠅、夏側蠅、市蠅也會侵入住宅內。大頭金蠅絲光綠蠅麗蠅伏蠅、麻蠅等則主要活動、棲息於户外。  蒼蠅的活動受温度影響很大。它在4~7℃時僅能爬行, 10~15℃時可以飛翔,20℃以上才能攝食、交配、產卵,30~35℃時尤其活躍,35~40 ℃因過熱而停止活動,45 ~47 ℃時致死。  蒼蠅善於飛翔。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6~8 千米,最高每晝夜飛行8~18 千米。但平常多在孳生地半徑100 ~200 米範圍內活動,大都不超過1~2 千米。  起飛時的飛行特點:蒼蠅在起飛的啓動階段,總是通過中足和後足的“蹬地”動作彈跳,在0.03秒的時間內離地並展開翅膀。蒼蠅的飛行路線與地面的角度常常小於40度,只有在極其偶然的情況下才出現接近垂直的起飛傾角,不過在離地10毫米後又會轉為傾斜角度。  蒼蠅的越冬方式頗為複雜。既能以蛹態越冬,也能以蠅蛆、成蟲方式越冬。在北方寒帶、温帶地區,自然界看不到活動態的家蠅,但在人工取暖的室內仍有成蠅活動,蔬菜大棚温室往往成為翌年春暖時蒼蠅大量孳生的發源地。在江南和部分華北地區,冬季平均温度在0 ℃以下,蒼蠅能夠巧妙地以蛹態越冬,少數地區也能發現蟄伏的雌蠅的被畜禽糞覆蓋的蠅蛆。在華南亞熱帶地區,平均氣温在5 ℃以上,蒼蠅不存在休眠狀態,可以繼續孳生繁殖。

伏蠅生長過程

它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蛆)、成蟲四個時期,各個時期的形態完全不同。

伏蠅雌雄特點

伏蠅 伏蠅
1、從它們的個體中看:羣體中個體較小的一般為雄性,個體較大的一般為雌性
2、看它們的肚子分別雌雄:雄性蒼蠅的肚子小而扁,雌性蒼蠅的肚子大而圓;
3、看它們的屁股分雌性:雄性蒼蠅的屁股是圓形的,雌性蒼蠅的屁股是尖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