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仙都摩崖題記

鎖定
仙都摩崖題記,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仙都風景名勝區。 [3]  仙都摩崖題記始於三國、興於魏晉。白巖人刻下“白巖潭”與“赤烏二年”的年號,為仙都摩崖題記之始。 [4] 
仙都摩崖題記年代跨唐宋元明清,書體有楷草隸篆行,文體有詩詞歌賦記,具有分佈廣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等鮮明特徵。仙都摩崖題記以楷書為主,行書為輔,“多點”是隸書、篆書和草書,125處摩崖題記中,有篆書2處,隸書9處,行(草)書25處,楷書89處。仙都摩崖題記延續1000多年,書法品類眾多,風格各異,題記中多次記錄的仙都山道教儒家的活動情況,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字資料,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 [2]  [4] 
2001年6月25日,仙都摩崖題記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仙都摩崖題記
地理位置
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仙都風景名勝區
所處時代
唐至近代 [1]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5-0448-4-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仙都摩崖題記歷史沿革

仙都摩崖題記始於三國、興於魏晉。據傳,仙都山最早的摩崖題記在小赤璧前的白巖潭內,因三國東吳赤烏年間久旱而好溪斷流,八公里外的白巖人在此買下水潭挑水吃,並刻下“白巖潭”與“赤烏二年”的年號,為仙都摩崖題記之始。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曾書“突星瀨”三字於溪邊大石。
現存摩崖題記囊括了從唐代民國的各個朝代,最早為唐乾元年間(758~760年)縉雲縣令李陽冰的“倪翁洞”三字,已有1300多年曆史。 [4] 

仙都摩崖題記遺址特點

  • 綜述
仙都摩崖題記年代跨唐宋元明清,書體有楷草隸篆行,文體有詩詞歌賦記,具有分佈廣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等鮮明特徵。仙都摩崖題記以楷書為主,行書為輔,“多點”是隸書、篆書和草書,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仙都摩崖題記包括楷、草、隸、篆、行等書體,品類繁多、書體齊全、風格各異,有的方峨奇偉,有的渾厚質樸,有的清朗明麗,有的蒼勁古拙。在125處摩崖題記中,有篆書2處,隸書9處,行(草)書25處,楷書89處。唐人尚法、宋人尚韻、明清尚趣的風格可見一斑,被譽為“活字帖”。其中,字徑最大為“鐵城”兩字,達3.2米。 [4] 
  • 一篆一隸五榜書
仙都摩崖題記具有代表性的是“一篆一隸五榜書”。“一篆”指唐李陽冰“倪翁洞”題記;“一隸”指民國樓村“問漁亭”題記;“五榜書”分別指明郝敬“鐵城”題記、明樊問德“旭山”題記、明常居敬“鼎湖勝蹟”題記、明龔勉“枕流漱石”題記、當代沙孟海“仙都”題記。 [4] 
圖片
簡介
“倪翁洞”題記 “倪翁洞”題記
“倪翁洞”題記
“倪翁洞”三字,是幅掛軸形浮雕,直寫1行,字徑45釐米,幅大50釐米×170釐米,開合有致,揖讓成趣,勁利豪爽。 [4] 
“問漁亭”題記 “問漁亭”題記
“問漁亭”題記
“問漁亭”題記(幅大130釐米×240釐米)。正文“問漁亭”三字,字徑65釐米,結體參《張遷》《禮器》意,漢韻純雅,靜穆宏大,拙樸渾厚,骨力內藴;附記63字,直寫3行,行19至24字不等,字徑9釐米,字字隸味與正文一氣貫之。 [4] 
“鐵城”題記 “鐵城”題記
“鐵城”題記
“鐵城”二字字徑320釐米,直寫1行,方筆奮身力運,墨氣淋漓,枯潤任然,書者激盪豪情,上下翻轉之態,今可稱榜書中見“勢”見“筆”的精品。 [4] 
“旭山”題記 “旭山”題記
“旭山”題記
“旭山”二字直寫,字徑200釐米,幅大260釐米×500釐米,“旭”字端穩齊整,安如泰山;“山”字中豎挺直,中宮漸收,靈動自然。 [4] 
“鼎湖勝蹟”題記 “鼎湖勝蹟”題記
“鼎湖勝蹟”題記
“鼎湖勝蹟”四字橫刻在鼎湖峯西面峯壁上,字徑達300釐米,幅大350釐米×1300釐米,字跡筆畫粗細齊整,雄壯圓厚。 [4] 
“枕流漱石”題記 “枕流漱石”題記
“枕流漱石”題記
“枕流漱石”四字,字徑85釐米,端莊俊逸,筆勢雄闊,方圓兼用,神韻盎然。 [4] 
“仙都”題記 “仙都”題記
“仙都”題記
當代書壇泰斗沙孟海1981年所書“仙都”二字,幅大300釐米×400釐米,用筆方圓互參,結字大開大合,近賞豪氣逼身,遠觀佳圖一幀,“仙”字如數峯橫卧,俯仰生情;“都”字末筆直刷突下,若神針出雲,攝人魂魄,已成為仙都的獨有標誌。 [4] 

仙都摩崖題記主要景點

  • 綜述
“仙都摩崖題記”遊以好溪為主線,以初陽山石刻羣為核心,順溪往下是小赤壁石刻羣,沿溪直上分別是鼎湖峯石刻羣,仙水洞石刻羣和鐵城、忘歸洞石刻,是“人在景中游、心追古賢人”的文化之旅、和諧之旅。其中,初陽山為仙都摩崖題記最集中、最精華處,初陽山亦名旭山,“當啓明時,日光先射”,“拂石提名記來路,桃源無不在人間”(明文似韓《初陽洞》),初陽山石刻羣包,括倪翁洞、問漁亭、旭山題刻、君子石等大小景點16個,景點融田園村落、秀山麗水、天然泉石於一體,是歷代文人雅士閒逸悠遊的“桃源仙境”。 [4] 
  • 仙水洞
仙水洞水質清醇甘涼,古往今來,段成式、周景復、皮日休陸龜蒙趙抃沈括李之儀蘇舜元等達官貴人和文宗巨匠都留下了他們的活動足跡,有宋代37題記處。宋人趙抃有詩云:“路人云端步步輕,洞中涓流一泓清。不逢真侶仙蹤在,猶喜摩崖紀姓名。” [4] 
  • 小赤壁
小赤壁位於好溪東岸,臨溪壁立,長有數里,高達百米。峭璧紅白相間,猶如焰火燒過,酷似長江赤壁。《縉雲縣志》載有“小赤壁朱子題字”,今已不見。峭壁上有署名“印海”的題記“小赤壁”。 [4] 
  • 鼎湖峯
鼎湖峯高170.8米,峯下有4處摩崖。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云:“黃帝旌旗去不回,片雲孤石獨崔嵬。有時風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點來。” [4] 

仙都摩崖題記文物遺存

仙都摩崖題記主要分佈在仙都的初陽山、鼎湖峯、仙水洞、鐵城、小赤壁、忘歸洞六景點內,年代為唐、宋、明、清、民國至近代。其中唐代2處,宋代有55處,明代28處,清代8處,民國16處,近代10處,待考6處;體裁以詩賦、散文、遊記為主,內容或抒胸襟、或紀遊蹤、或志景仰。現存摩崖題記125處。最早的題記為唐代書法家、乾元年間縉雲縣令李陽冰的“倪翁洞”三字篆書和建中元年高元和的一處遊記。題刻作者較著名的還有:兩宋趙忭、沈括、留元剛;明代鄭汝壁、樊獻科;清代袁枚、谷應泰;民國歐陽忠浩、樓村和現代的沙孟海等。 [3] 
仙都摩崖題記

仙都摩崖題記歷史文化

  • 歷史背景
文人題詠題名刻石之風,始於東漢,盛於唐宋。縉雲縣始建於唐武周萬歲登封元年(696年)。《隋書•地理志》載:永嘉郡括蒼縣“有縉雲山”,“黃帝煉丹於此”。縉雲山道教源於東漢時期,由道士王遠開創,為中國道教活動中心之一,仙都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九“玄都祈仙洞天”。東晉著名道士鄭隱、葛洪師徒曾在此煉丹。
仙都摩崖題記的盛衰與道教活動有密切關係。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是縉雲山道教發展的盛期,唐代道士周景復、劉處靜等曾在此修煉。到了宋代,皇帝在黃帝祠宇大治宮室,賜名“玉虛宮”。到了南宋,浙江成為全國政治經濟中心,仙都奇秀山水,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前來探勝。到了明代,縉雲名人輩出,一批縉雲籍進士先後歸隱仙都,吸引了各地的文人墨客前來訪賢,留下了“旭山”“昆巖洞天““鐵城”等近30處題記。清至民國時期,因尚佛輕道、戰禍連綿,來仙都山訪勝者多為名人官員,大多為遊記、題名之作。 [4] 
  • 小蓬萊歌
現存仙都摩崖題記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位於小赤壁的宋縉雲縣令王埴的《小蓬萊歌》和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的《遊仙都峯記》,《小蓬萊歌》全文共331字,文風平易暢達、從容婉轉,記錄王埴任縉雲縣令(1262~1265年)期間,與同僚諸生到黃帝祠宇祭孔,泛舟蓬萊,一路所見所聞。宋時“秀出東浙”的仙都,“仙之山兮嵬峨,仙之水兮委佗。....天風高兮海濤白,倒光景兮揮八極。....予將溯洄從之兮淡忘歸”的描述令人神往。《遊仙都峯記》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春,袁枚遊縉雲時所作。此前他已遊罷雁蕩,從人告訴他,永嘉仙岩、縉雲仙都均值得一遊。他本打算先遊仙巖,舟行10裏方知走岔了道,於是不再折返,順道一路來到縉雲。在540餘字的《遊仙都峯記》中描述了入縉雲“仙都二日遊”的經過。尤其是遊記最後的感嘆,“我之當遊仙都,仙都之當我遊,天也,非人也。然仙岩咫尺可遊,而於意外失之;仙都心已決舍,萬不能遊,而於意外得之。一遊也,無大關係,而世事之舛忤如是,其他可類推哉”,有感而發,情真意切;文采風神,足可百賞。 [4] 
  • 相關人物
李陽冰(722~785年),趙郡(今河北趙縣)人,李白族叔,是唐代小篆書法大家。在唐代,篆書推李陽冰為首,被譽為“若古釵倚物,力有萬鈞,李斯之後,一人而已”。《宣和書譜》稱:“有唐三百年,以篆稱者,唯陽冰獨步。”“方時,顏真卿以書名世,真卿書碑必得陽冰題其額,欲以擅連壁之美,蓋其篆法妙天下如此。”李陽冰於唐乾元年間(758~760年)任縉雲縣令,因敬“計倪歸隱仙都初陽山洞中”而題“倪翁洞”。《縉雲縣志》載,李陽冰在縉雲的篆書真跡作品有十二通。現存世者僅為四處,即倪翁洞、黃帝祠宇、城隍廟碑(宋拓)、忘歸台記(殘),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較高地位。 [4] 

仙都摩崖題記文物價值

仙都摩崖題記以題名為主,題字為輔,“多點”是題記、題詩和題款,具有重要的人文史料價值。現存仙都摩崖題記中,題名46處,題字45處,題記23處,題詩11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具有重要的人文史料價值。
仙都摩崖題記是縉雲文化研究的重要史料,是縉雲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的“活化石”。仙都摩崖題記中留下了東晉的鄭隱葛洪,南朝的陶弘景陸修靜,隋代的閭丘方遠,唐代的周景復、劉處靜,唐末五代的杜光庭,宋代的樓大度、黃見素、胡大用等道士在仙都的活動遺蹟。樓大度、黃見素與李仲輔同遊的一幕展現於仙水洞“李仲輔題記”;同處仙水洞的“楊景等奉詔祈雨題記”有紹興乙卯六月二十五日與樓大度、胡大用祈雨祠下,“甘雨踵至,合境告足”的記事。這些與在仙都出土的金龍玉簡、唐宋陶瓷、水井,都充分體現了仙都道教文化的深厚和歷史的悠久。 [4] 
仙都摩崖題記延續1000多年,書法品類眾多,風格各異,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不多見的。題記中多次記錄的仙都山道教及儒家的活動情況,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字資料。 [2] 

仙都摩崖題記保護措施

1989年,仙都摩崖題記被公佈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01年6月25日,仙都摩崖題記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仙都摩崖題記 仙都摩崖題記

仙都摩崖題記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仙都摩崖題記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仙都風景名勝區 [3] 
  • 交通信息
乘坐縉雲縣到壺鎮的中巴車可達。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