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亞里士多德全集

鎖定
《亞里士多德全集》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亞里士多德。本書收集了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和哲學思想。 [1] 
中文名
亞里士多德全集
別    名
工具論
作    者
亞里士多德
譯    者
苗力田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0年9月1日
頁    數
624 頁
定    價
47.5 元
裝    幀
精裝
ISBN
9787300008509

亞里士多德全集內容簡介

《亞里士多德全集》 《亞里士多德全集》
《亞里士多德全集》洋洋的300萬言充溢着愛智慧、求真知的精神,內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外至萬事萬物,內至人本身的肉體與心靈……如果我們可以把古希臘哲學比作古希臘文明的王冠,那麼亞里士多德哲學則是這座王冠上的一顆最璀璨奪目的寶

亞里士多德全集作品目錄

亞里士多德一生著述繁多,他所留下來的作品,僅依公元2世紀傳記作家第歐根尼·拉爾修在其《著名哲學家傳》中保存的目錄所載,就有164種400餘卷,共計445270行、現在我們能夠見到的只有47種。1831年,柏林科學院授命伊曼努爾·貝克爾(It-manuelBakker)編輯《亞里士多德全集》,歷經40年,到1870年完成,是為《亞里士多德全集》貝克爾標準本。90年後,又有奧托·吉岡(OttoGigon)的新版《亞里士多德全集》,是書在貝克爾標準本的基礎上又新增了最近幾十年所發現的亞里士多德著作的殘篇,尤其是《雅典政制》一書。漢譯本《亞里士多德全集》即依據Bakker-Gigon古希臘原文標準本編譯而成,它完全按照國際慣例進行頁碼編排,按學科門類依次分為10卷:
第一卷:
邏輯學,包括《範疇篇》、《解釋篇》、《前分析篇》、《後分析篇》、《論題篇》和《辯謬篇》;
第二卷:
物理學,包括《物理學》、《論天》、《論生成和消滅》、《天象學》和《論宇宙》;
第三卷:
心理學和生理學,包括《論靈魂》、《論感覺及其對象》、《論記憶》、《論睡眠》、《論夢》、《論睡眠中的徵兆》、《論青年和老年》、《論生與死》、《論呼吸》和《論氣息》;
第四卷:
動物學,《動物志》;
第五卷:
動物學,包括《論動物部分》、《論動物行進》、《論動物運動》和《論動物生成》;
第六卷:
物理學短篇著作,包括《問題集》等9種;
第七卷:
形而上學,包括《克塞諾芬和高爾吉亞》和《形而上學》;
第八卷:
倫理學,包括《尼各馬科倫理學》、《大倫理學》、《優苔謨倫理學》和《論善與惡》;
第九卷:
政治學和文藝學,包括《政治學》、《家政學》、《修辭學》、《亞歷山大修辭學》和《論詩》;
第十卷:
增補,包括《雅典政制》和《殘篇》選。

亞里士多德全集作品思想

眾所周知,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頭之一,也是人類精神文明的寶貴財富,而古希臘哲學作為古希臘文明的精華對於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在古希臘哲學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亞里士多德哲學佔據着重要的位置。亞里士多德不僅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而且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和科學家之一。黑格爾曾經説:"如果真有所謂人類導師的話,就應該認為亞里士多德是這樣一個人。"馬克思稱亞里士多德是"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亦稱之為"古代最博學的人物"。在人類思想史上,亞里士多德第一個以科學的方法闡明瞭各學科的對象、簡史和基本概念,並把混沌一團的科學分門別類。他一方面為科學奠定了注重經驗和實驗的基本原則,另一方面亦提出了公理化體系的理想。在某種意義上説,亞里士多德是許多學科--邏輯學、物理學、心理學、生物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等等--的奠基人。他以他淵博的知識、閎深的智慧對古希臘哲學作了全面的概括、總結和發展,使古希臘的思辨傳統在他那裏臻於極致、在他篇幅浩繁、內容豐富、分析演密的著作之中集中體現了古希臘哲學愛智慧、尚思辨、為學術而學術的"學以致知"的精神,從而成為當之無愧的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由此可見,漢譯十卷本《亞里士多德全集》對於我們研究亞里士多德哲學思想,並進而把握西方文明的源頭。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
亞里士多德認為,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不論現在還是最初,人都是由於好奇而開始哲學思考的,開始是對身邊所不懂的東西感到奇怪,繼而逐步前進,對更大的事情發生疑問。一個感到疑難和好奇的人,便覺得自己無知、如若人們為了擺脱無知而進行哲學思考,那麼很顯然他們是為了知識而追求知識,而並不以某種實用為目的。顯然,我們追求哲學並不是為了其他效用,正如我們把一個為自己而不是為別人而存在的人稱為自由人一樣,在各種科學中惟有哲學才是自由的,只有它是為了自身而存在。因此,一切科學都比哲學更為必要,但卻沒有一種科學比它更為高尚。
知識因其價值和目的而分為三大類,亦即理論知識、實踐知識和創制知識。理論知識是為知識自身而追求的,實踐知識是為行為而追求的,而創制知識則是為製造出來的事物即成果而追求的。根據研究對象的差異,理論科學又劃分為第一哲學或神學、自然哲學和數學,實踐科學劃分為倫理學、經濟學和政治學,創制科學則劃分為詩學、修辭學和辯證法。至於邏輯學,它是認識的工具而不是研究的對象。
第一哲學研究第一本原和根本原因,以往的哲學家們爭論不休的本原,實際上可以歸結為構成自然萬物之不可缺少的四種原因,亦即質料因--事物構成的根基,形式因-一事物何以是的原因,動力因-運動自何處來,目的因--事物何所為的原因。由於形式因、動力因和目的因是同一的,因此,這四種原因可以歸結為兩種原因--形成因和質料因。在個別的具體事物中,形式與質料是不可分離的,它們的分離只能在認識中發生。在認識中,形式先於質料,形式是現實,質料是潛能。
各種特殊或具體的科學研究的是存在的某一屬性或某一方面而不是存在本身,而這些屬性或方面當然要以存在為其基礎和前提,所以應該有一門學問專門研究存在本身,這就是第一哲學。存在着一種研究作為存在的存在,以及就自身而言依存於它們的東西的科學。它不同於任何一種各部類的科學,因為沒有任何別的科學普遍地研究作為存在的存在,而是從存在中切取某一部分,研究這一部分的偶性。既然我們尋求的是本原和最高的原因,很明顯它們必然就自身而言地為某種本性所有。故假若尋求存在物之元素的人尋求的就是這些本原,那麼這些元素必然並不為就偶性而言的存在所有,而是為作為存在的存在所有。所以我們應當把握的是作為存在的存在之最初原因。
存在有多種意義。但是它們都與一個本原相關,這就是實體,亦即一個事物是什麼的定義,或"其所是的是"。因為事物被説成是存在,有些由於是實體,有些由於是實體的偶性,有些由於是達到實體的途徑,有些則由於是實體的消滅、缺失、性質、製造能力或生成能力,或者由於是與實體相關的東西,或者由於是對這些東西中某一個或對實體的否定。所以正如一切是健康的事物都以健康為中心一樣,實體乃是存在的諸多意義的中心點。當然,存在是什麼,換言之,實體是什麼,不論在古老的過去、現在以至永遠的將來,都是個不斷追尋總得不到答案的問題。
一切技術,一切規劃以及一切實踐和抉擇,都以某種善為目標。因為人們有一個美好的想法,即宇宙萬物都是向善的。不同的事物所追求的目的不同,而人所追求的目的乃是至善,即一切事物所追求的最高目的。至善自身是無目的的,因為它自己就是自在自為的目的。人之所以為人在於地有理智。理智包括理論智慧(或思辨智慧)和實踐智慧兩個方面,其中實踐智慧的作用就在於判斷行為中什麼是正當的。一個人的行為是否符合德性,關鍵在於他的慾望和情感等非理性的部分是否能服從理智的律令,而正確的行為必須遵循恰當的理性原則,這種理性原則就是適度和中道。人類的幸福和至善就在於符合德性的活動,不過人類更關心的是具有積極意義的理性生活,所以惟有在思辨活動中追求智慧、靜觀真理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哲學能給人以最大的愉悦。
理智的思辨活動除了自身之外沒有別的目的,它有着本已的快樂,有着人可能有的自足、閒暇和孜孜不倦。如若一個人能終生都這樣生活,那就是人所能得到的最完滿的幸福、這是一種高於人的生活,我們不是作為人過這種生活,而是作為在我們之中的神。就其自身的思想,是關於就其自身為最善的東西而思想,最高層次的思想,是以至善為對象的思想。理智通過分享思想對象而思想自身。它由於接觸和思想變成思想的對象,所以思想和被思想的東西是同一的。思想就是對被思想者的接受,對實體的接受。在具有對象時思想就在實現着。這樣看來,在理智所具有的東西中,思想的現實活動比對象更為神聖,思辨是最大的快樂,是至高無上的、如若我們能有一刻享到神所永久享到的至福,那就令人受寵若驚了。如若享得多些,那就是更大的驚奇。事情就是如此。神是有生命的,生命就是思想的現實活動,神就是現實性,是就其自身的現實性,他的生命是至善和永恆。
亞里士多德對哲學最大的貢獻是創立了邏輯學中的三段論,至今仍被學術界尊為權威。
亞里士多德曾在柏拉圖的阿卡德米學院學習,在那裏,他被稱為學園的靈魂。他很尊重他的老師柏拉圖,但是他並不盲從,他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吾愛吾師,但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的理論有很大的差異,柏拉圖的思想是唯心主義,但亞里士多德的主張卻是接近唯物主義,柏拉圖曾表示只要亞里士多德肯承認他的錯誤,他便是學園的繼承人,但亞里士多德仍是堅持自己的觀點。他的這種敢於挑戰權威的思想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除了上述這些主要的思想之外,亞里士多德還廣泛涉獵了物理學、心理學、生物學、詩學等領域,作出了開創性的工作,為這些學科奠定了後世可以遵循的研究基礎。漢譯十卷本《亞里士多德全集》就包括了亞里士多德這些方面的思想,成為研究亞里士多德思想的第一手資料。
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走上了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為了實現這個宏偉的目標,需要我們繼承和發展全人類的文化遺產,既重視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因而如何繼承和發展人類精神文明的寶貴財富,努力提高中華民族的理論思維水平,以促進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就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説,將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全集翻譯成中文,學習和研究亞里士多德的思想,就不僅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亞里士多德生活在希臘文明衰落時期,他的著作歷經坎坷和磨難,直到他去世三百多年之後,在公元前1世紀時才由羅得島的安德羅尼柯編輯整理,形成了第一部《亞里士多德全集》。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原文為古希臘語,這是一種早已失傳了的死語言,即使是在強調古典文化教育的歐洲,人們比較重現古希臘語的學習,如果要想讀懂亞里士多德亦非易事。因此,專家學者們為了使更多的人學習亞里士多德哲學傾注了巨大的精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迄今為止也只有德、法、英、日等少數《亞里士多德全集》現代語譯本。過去,我國雖然也出版了一些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但是由於語言等因素的限制,這些翻譯著作既不完備全面,譯文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因而很難使人們完整、準確、全面地瞭解亞里士多德著作的全貌。所以,《亞里士多德全集》漢譯本的出版不僅在我國而且在世界上亦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被視為世界亞里士多德研究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亞里士多德全集編譯過程

全集的編譯歷經十餘載寒暑,可謂精益求精。在對亞里士多德哲學中的一些重要概念的翻譯方面,全集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礎上作了創新,從而為貼切、深刻地理解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思想、乃至西方哲學的精髓創造了條件。例如"本質"概念裏西方哲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從亞里士多德哲學中的totieeneinai一個短語而來,西方學者一般簡譯為essence,我國學者也隨之譯為"本質",但這樣一來就不能顯示"本質"一詞的原始意藴。苗力田教授為此一詞的翻譯歷經多年的推敲,起初譯為"是其所是",後又改為"其所以是的是",最後定為"其所是的是"真可謂殫精竭智。像這樣的例子在全集中比比皆是。從而全集為引進、消化和吸收西方哲學的概念,豐富和深化漢語思想做出了貢獻。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國內懂古希臘語的人才少之又少.翻譯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必須解決語言方面的難題,因此苗力田教授在編譯全集期間,着手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培養相關的人才。從而隨着全集編譯工作的進行,苗力田教授也同時為國家培養了多名古希臘語和古希臘哲學方面的專業人才。
在全集第一卷出版之時,苗力田教授為全集作了一篇總序,在總序中全面闡述了亞里士多德哲學的基本精神,説明了亞里士多德著作的傳播、現存狀況和漢譯本所依據的版本,論述了翻譯組在翻譯過程中所遵循的根本原則,亦即嚴格要求從古希臘語原文翻譯,儘量忠實於古希臘語原文,不加刪節,不作引申,用現代漢語明白通暢地再現亞里士多德的著作,這篇總序在1990年首先在《哲學研究》上發表,後由《中華讀書報》和《新華文摘》全文轉載。《全集》中譯本出版之後。受到了專家學者普遍的好評,基本上達到了原初預期的目標。現在,《全集》中有許多卷已經再版了l-2次,而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正在籌備出版光盤版。《全集》第一卷於1992年獲得了國家教委高等院校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特等獎。《全集》出齊之後,又於1998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哲學學科一等獎。
我們正處在世紀之交的偉大歷史時期,中國要走向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就需要了解世界,瞭解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提高理論思維的水平。就此而論,《亞里士多德全集》的翻譯出版無論從哪個方面説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亞里士多德全集作品影響

該書獲得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2] 

亞里士多德全集作品評價

十卷本的漢譯本《亞里士多德全集》為漢語思想界研究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思想提供了可靠的學術依據。在這十卷中,第七卷、第八卷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亞里士多德的基本哲學思想就反映在其中。在這裏,亞里士多德不僅提出了許多本體論認識論和倫理學上的重要問題,而且針對它們作了開創性的、細緻而深入的探討。

亞里士多德全集編者簡介

苗力田教授主持編譯,參加翻譯工作的人員有徐開來餘紀元、秦典華、顏一、崔延強李秋零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