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美吟

鎖定
《五美吟》是清代文學家曹雪芹的長篇小説《紅樓夢》中的組詩,共五首,見於小説第六十四回。這五首詩是小説女主人公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寄慨之作,依次寫了西施虞姬王昭君綠珠紅拂五個人物,所寫的人事並非都據史實。組詩風格豪放,在林黛玉詩中獨具一格。
作品名稱
五美吟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紅樓夢》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作    者
曹雪芹

五美吟作品原文

五美吟
西施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虞姫
腸斷烏騅夜嘯風,虞兮幽恨對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
明妃
絕豔驚人出漢宮,紅顏命薄古今同。
君王縱使輕顏色,予奪權何畀畫工
綠珠
瓦礫明珠一例拋,何曾石尉重嬌嬈
都緣頑福前生造,更有同歸慰寂寥
紅拂
長揖雄談態自殊,美人巨眼識窮途。
尸居餘氣楊公幕,豈得羈縻女丈夫 [1] 

五美吟註釋譯文

五美吟詞句註釋

⑴傾城:絕色美女的代稱,也叫“傾國”。語本漢代《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⑵兒家:古代女子自稱,此處指代西施。
⑶效顰(pín):相傳西施家鄉東村有女子,貌醜,人稱東施,因見西施“捧心而顰(皺眉)”的樣子很美,也學着捧心而顰,結果反而更醜。
⑷浣紗:西施和她家鄉的女子曾在若耶溪邊漂洗過棉紗。
⑸“腸斷”句:夜間駿馬嘶鳴,令人腸斷。烏騅(zhuī),史載項羽有“駿馬名騅”即是。程高本作“烏啼”。嘯風,是指馬鳴,也常説“嘶風”。
⑹虞兮:用項羽《垓下歌》中原詞。虞,即虞姬;兮,語氣詞。重瞳:一隻眼睛裏有兩個瞳孔。指項羽。《史記·項羽本紀》:“又聞項羽亦重瞳子。”
⑺黥(qíng)彭:黥布彭越,與項羽同為秦漢之際崛起的諸侯,歸附劉邦,為西漢開國功臣,初封異姓王,後以謀反罪被處死。醢(hǎi):肉醬。這裏指剁屍剮肉的酷刑,相傳由商紂王所創,用以對付九侯,但也有對活人使用者。彭越斬首後即被處以醢刑。
⑻飲劍:自刎。何如:還不如。虞姬自刎於楚帳,當是《楚漢春秋》等書據《史記》中基本史實加以敷演的。
⑼明妃:即王昭君。晉人避司馬昭之諱,改稱明妃或明君。
⑽出漢宮:指出塞和親事。
⑾輕:輕視,輕率。
⑿“予奪”句:為什麼把決定權交給畫工呢?予,賜予,加寵。奪,剝奪,棄置。畀(bì),給。
⒀綠珠:晉代石崇的侍妾。《晉書·石崇傳》:“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豔,善吹笛。孫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秀怒,矯詔收崇。崇正宴於樓上,介士到門,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當效死於君前。’因自投於樓下而死。”
⒁“瓦礫”句:把明珠(喻綠珠)當作瓦礫一樣地拋棄。石崇曾與王愷鬥富,隨手用鐵如意擊碎王愷的二尺多高的珊瑚寶樹,而把自己的三四尺高的賠他。所以這樣設喻。
⒂石尉:指石崇,字季倫,曾任散騎常侍,侍中、南蠻校尉,故世稱石尉。嬌嬈:嫵媚柔美的樣子,指綠珠等石崇的姬妾。
⒃同歸:化自潘岳《金谷集作詩》:“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晉潘岳與石崇交厚,同日被孫秀殺害,兩人在刑場相遇,潘岳誦以先前贈石崇的詩句:“白首同所歸”。事見《世説新語·仇隟》並《晉書·潘岳傳》,後用此典表示同時而死。
⒄紅拂:隋朝大臣楊素家裏的婢女,本姓張,因侍楊素時手執紅拂(揮灰塵的用具),後來就叫她紅拂。有一次,李靖(唐朝開國功臣)以布衣入見楊素,從容談論天下大事,紅拂在旁見他氣宇軒昂,談吐超人,知道他將來必非庸碌之輩,就連夜越楊府投奔李靖,與他同往太原輔佐李世民起兵討伐隋王朝。見唐代杜光庭虯髯客傳》。
⒅“長揖”句:李靖謁楊素時,楊素態度倨傲,李靖長揖不拜,並指責楊待客不遜,楊連忙謝罪,後來聽了李靖的一番高談雄辯更心悦誠服。長揖,站着作揖。程高本改“長揖”為“長劍”。
⒆尸居餘氣:用以説人將死,意思是雖存餘氣,而形同屍體。語出《晉書》。楊公幕:楊素的府署。
⒇羈縻(mí):羈絆,留住。女丈夫:指紅拂。後人稱她與李靖、虯髯客為“風塵三俠”。 [2]  [3] 

五美吟白話譯文

西施
傾國傾城的一代美女,早已葬身無情的浪花。吳王宮裏的人們啊,只能白白地懷念她。
輕薄的人兒喲,不要把東村醜女笑話:她雖然年老白了頭髮,尚能在溪邊怡然浣紗。
虞姫
聲聲哀嘶烏騅馬,肝腸斷裂啊,對着月夜悲風。虞姬啊滿懷幽恨,面對着意氣崩潰的英雄。
朝三暮四的英布和彭越,甘願深受酷刑而命終。如何比得你虞姬,拔劍自刎楚軍營帳中。
明妃
絕代佳人啊豔麗驚人,竟然被糊里糊塗送出漢宮。女子的命運從來如此,古往今來豈有不同。
縱使你漢元帝不重女色,怎麼能將決定人生命運的權利交給一個畫工?
綠珠
豪奢的權貴石季倫啊,何曾真的看重過你的嬌嬈?他把明珠和瓦礫一樣看待,隨心所欲地毀掉拋掉。
都是前生造定的福分吧,使他享盡你的貞烈情操;還讓你與他同歸於盡,去撫慰他陰間的無聊。
紅拂
一介平民進見大臣,拱手不拜雄辯健談,風度脱俗。一個侍女得見李靖,膽識過人慧眼獨具,識得英雄。
只比死屍多口氣的楊素,豈能束縛住女中丈夫? [3] 

五美吟創作背景

小説《紅樓夢》第六十四回説,林黛玉自謂“曾見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終身遭際令人可欣、可羨、可悲、可嘆者甚多,胡亂湊幾首詩,以寄感慨”。寶玉看了,讚不絕口,又説道:“妹妹這詩,恰好只做了五首,何不就命曰‘五美吟’?”於是不容分説,便提筆寫在後面。 [2] 

五美吟作品鑑賞

五美吟整體賞析

這是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寄慨之作,也可以看作曹雪芹的一組詠史懷古之作,所寫的人事其實並非都據史實。《西施》中東施效顰故事出自《莊子》,帶有寓言性質。《明妃》中寫的是王昭君的故事,《西京雜記》中所寫昭君不肯賄賂畫工以致不為元帝所知被詔使出塞的情節只是傳説。至於《紅拂》中的紅拂形象,嚴格説,並不是一個歷史人物,而是唐代小説家杜光庭《虯髯客傳》小説中人物,姓張,原為隋大臣楊素的家妓。李靖以一介布衣之士,欲上奇策於楊素,遭到踞見,當面責素道:“天下方亂,英雄競起,公為帝室重臣,須以收羅豪傑為心,不宜見賓客。”楊素身邊羅列的姬妾中有紅拂,一眼看準李靖,當夜即相私奔。後來二人遇到一位奇俠虯髯客,得到一筆厚贈,成為李靖贊助李世民建功立業的資本。
這組詩中議論本借古諷今,為現實感受而發。第一首詩題詠的是西施。西施本是越國人,卻被送入了吳宮,雖然錦衣玉食,卻無時不在吳宮中思念自己兒時生活過的越國,被人笑話“效顰”的東施,雖然老了依然在溪邊浣紗,卻仍在自己的家鄉。這首詩表達了一種去國懷鄉的憂思之情。黛玉嗟嘆“一代傾城”的西施如江水東流,浪花消逝,空憶兒家不得歸,其命運之不幸遠在白頭浣紗的“東村女”之上,這是寫她自己寄身於四顧無親的賈府,預感病體難久的悲哀。第二首詩題詠的是虞姬。四面楚歌聲中,烏騅馬在夜風中嘶鳴,虞姬與項羽在帳中四目相對,此刻應是滿腹的絕望與悔恨。黥布作為項羽帳下將領之一,卻叛楚投漢,漢朝建立後又起兵反漢,因謀反罪被殺。彭越作為劉邦麾下戰功顯赫的將領,卻被人誣告而遭冤殺。如果這兩人早知道自己他年後會受醢刑,還不如當時就在楚帳中飲劍而死。這首詩雖然是詠虞姬,實際卻是在嘆息那些被冤殺的將領。黛玉鄙薄反覆無常、苟且求榮、甘心得到恥辱下場的黥布、彭越,覺得不如虞美人“飲劍”於楚帳,是藉此寄託她自己“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的志願。第三首詩題詠的是明妃。明妃即漢朝和親的王昭君。詩中描寫她的容貌“絕豔驚人”,卻也更對比出她的薄命。而薄命人卻是今古相同。君王縱然並不好色,也不能把判定美醜對錯標準的權力交給畫工來決定。這首詩表面嘆息明妃的遭遇,實際卻罵了漢皇的昏庸與輕率。她譏刺漢元帝大權旁落,聽命於畫工,表現了自己不肯聽人擺佈的獨立性格。第四首詩題詠的是綠珠。石崇對身邊的姬妾都很殘暴,唯獨卻寵愛綠珠,而綠珠也不曾負他,石崇被殺後,綠珠也跳樓殉了他而去。這首詩表達了綠珠對石崇的堅貞與追隨。黛玉惋惜綠珠而對石崇有微詞,以為石崇生前珠玉綺羅之寵,抵不得綠珠臨危以死相報,又可見其在愛情上重在意氣相感,精神上有默契。第五首題詠的是紅拂。紅拂“美人巨眼識窮途”,“美人”“巨眼”連用,看起來很不諧調,其實正是此詩精彩之處,這正表現出紅拂眼光的不凡。黛玉欽佩紅拂卓識敢為,能不受相府權勢和封建禮教的“羈縻”,更突出地表現了她大膽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理想的思想。
組詩所詠是否也與小説情節有某種照應,這是可以研究的問題。五首詩寫的都是關於死亡或別離的內容,有的還涉及事敗或者獲罪被拘繫,這就好像不是偶然的。末首的題材與小説情節似乎相距較遠,但有些用語卻很像雙關,如“識窮途”之類即是。紅拂未受“尸居餘氣”的楊府的羈留而出走了,黛玉最終也離開了“尸居餘氣”的賈府而回到離恨天去了。當然,在現存材料很少的條件下,要確切地闡明作者的意圖還是不容易的。 [2] 

五美吟名家點評

四川大學教授周嘯天《古詩詞鑑賞》:作者通過“女丈夫”這樣的造語,活現了一位俠女形象。紅拂驚世駭俗的一個方面,是她敢於自媒,在婚姻上主動出擊,連李靖亦自愧弗如。聯想到《紅樓夢》小説,其中有一位敢於談婚議嫁、自行擇婿的剛烈女性,即尤三姐。曹雪芹對紅拂的歌詠和對尤三姐的讚美一樣,都表現出一種反封建的思想傾向。
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紅樓夢詩詞精選》:這幾首詩,黛玉表面上是在詠五美,實際卻是在詠歎自己。她在《西施》詩中借西施的“空自憶兒家”,來述説自己寄身賈府無家可歸的悽慘。在《虞姬》詩中,她借“飲劍”於楚帳的虞姬,來表明自己“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的心願。在《明妃》詩中,她對漢元帝的譏諷,顯示了她性格中清高孤傲的一面。而在《綠珠》詩中,黛玉認為,石崇的榮華富貴比不上綠珠臨危時的以死相報,這又可見黛玉重情的一面。至於在《紅拂》詩中,紅拂勇敢去追求自己所愛的行為,又何嘗不是黛玉敢恨敢愛的真實寫照呢? [4-5] 

五美吟作者簡介

曹雪芹,清代小説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祖籍河北豐潤,後遷至遼寧瀋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自其曾祖起,三代任江寧織造,其祖曹寅尤為康熙帝所信用。後因受統治階級內部鬥爭所牽連,產業被抄,遷居北京。他早年過了一段貴族家庭的繁華生活。後因家道衰落,趨於艱困。晚年居北京西郊,貧病而卒。性格高傲,憤世嫉俗,嗜酒健談。具有深厚的文化修養和卓越的藝術才能。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説創作,所創作的長篇小説《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説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 [6] 
參考資料
  • 1.    曹雪芹 高鶚.紅樓夢.北京:中華書局,2005:497-498
  • 2.    李楠 解譯.紅樓夢詩詞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6:269-274
  • 3.    季學原.紅樓夢詩歌精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217-228
  • 4.    周嘯天.古詩詞鑑賞.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689-690
  • 5.    孔慶東.紅樓夢詩詞(精選).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2018:133-134
  • 6.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