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孔慶東

鎖定
孔慶東,男,漢族,中共黨員,1964年生於黑龍江哈爾濱市,祖籍山東費縣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
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主攻中國現當代文學,兼及思想文化評論。
中文名
孔慶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出生日期
1964年9月22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中文系
職    業
教師
外文名
Kong Qingdong
別    名
孔和尚,孔醉,醉嬰,叢劍
代表作品
超越雅俗》《1921誰主沉浮》《國文國史三十年》《47樓207
祖    籍
山東費縣
職    稱
北京大學教授

孔慶東人物經歷

孔慶東 孔慶東
1964年9月22日生。
1983年自哈爾濱市第三中學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96年獲博士。
本科畢業後師從於北大中文系的兩位名師:是錢理羣先生的碩士、嚴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現代小説與武俠小説,語言駕馭出色,文章不僅生動有趣且憤世嫉俗。
現任北大中文系教授,主要從事現當代小説戲劇研究和通俗文學研究,兼及思想文化批評。曾經在韓國梨花女子大學任教2年。人稱“北大醉俠”。

孔慶東主要作品

著有《47樓207》《空山瘋語》《黑色的孤獨》《口號萬歲》《獨立韓秋》《匹馬西風》《誰主沉浮》《青樓文化》《超越雅俗》《井底飛天》《金庸俠語》《笑書神俠》《四十不壞》《千夫所指》《生活的勇氣》《膾炙英雄》《四十五歲風滿樓》等文集、選集。在多家電台電視台和多所大專院校設壇講授金庸武俠小説,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金庸和魯迅。並出版《正説魯迅》。 [1] 

孔慶東主要觀點

“醉俠”只能喝半瓶
孔慶東
孔慶東(1張)
孔慶東説:“有很多人知道我的祖籍是山東,是孔子的後人,我又是來自東北,聽見‘醉俠’這一稱呼就以為我很能喝酒,但事實上我本人是不勝酒力的,最多也就喝半瓶,醉俠是我個人希望達到的某種境界。”
金庸不是自己最愛
有報道稱,金庸的《雪山飛狐》是在“金庸迷”孔慶東的倡導下進入北京中學教材的,2007年08月28日,孔慶東一聽這個問題就來了精神:“今年的語文課本里一篇金庸的小説都沒有。為什麼孔慶東編的語文課本就一定要有金庸?金庸在我的喜好裏還排不到前五呢。”“金庸好不好?是好。但金庸的作品很多都是長篇小説,怎麼節選就是一個大問題。”
魯迅的地位不可動搖
孔慶東最欣賞的作家是魯迅。儘管孔慶東醉心武俠,不過當提到魯迅和金庸時,他的反應依然很大。“祥林嫂講了80年了,但從來不會從課本里退出去,因為這部作品很讓人感動。就連來中國的留學生讀魯迅的作品也會感動。不過《狂人日記》、《阿Q正傳》對現在的中學生來講的確太深了。”
百家講壇》很危險越來越娛樂化
百家講壇》越來越娛樂化,這點比較危險,它表現出的趨向性就很危險。因為學術的東西只能是更讓人愛聽但不能娛樂,如果那樣就偏離了它原有的軌跡。現在的電視節目越來越追求收視率,這也許是《百家講壇》最應該警惕的。”

孔慶東學術思想

孔慶東,據稱是孔子的後代。如果説孔子後代中著名的大有人在,孔慶東實在不算什麼。正如他的姓氏給他帶來的,這個人跟傳統有着難以割捨的關係。不過,這種難以割捨,除了繼承之外,更多地是有着解構的意義。

孔慶東解構傳統

孔慶東
孔慶東(1張)
中國人解構傳統,並非始於二十世紀。早在元明時代,縱然理學盛行,由於知識分子受到理學的打壓,人慾在天理面前居於弱勢,就不得不對傳統進行解構了。元雜劇那種來自底層的聲音已經是一個信號。到了明朝,這種聲音已經從底層走向高崗,最典型的就是《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演義》和《金瓶梅》這四大奇書的出現。《三國》尚兵家,《西遊》以佛為底子三教合一,《封神》尚道家,《金瓶》尚世俗。儘管這四大名著中仍然存在着道德的意義,但已經跟理學、道學相去甚遠。有明一代,處於中國文藝復興的前夜。這股潮流,延伸到清代,仍然有《紅樓夢》、《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等“雜書”產生,而清代甚至對戲曲特別入迷,元明的《西廂記》《牡丹亭》在清代大受歡迎不説,《桃花扇》也在這個時代正式登場。到清末,慈禧對京戲的發展也起到了長足的作用。慈禧那句有名的“戴上行頭,就是帝王將相,不用向老佛爺下跪”更是表現了對戲曲的尊重。但這一時期的解構,縱然有破,也有立。傳統被解構之後,不是削弱,而是加強了。中國人就有這樣的能力,在邏輯搞通之前,先進行揉和,直到最後跟邏輯契合為止。這也是中醫存在的意義,這裏就不多説了。

孔慶東解構孔子

孔慶東
孔慶東(1張)
二十世紀早期,隨着西學東漸,中國人解構傳統的步子明顯加快了。孔子在二十世紀遭遇了兩次最嚴重的挑戰,一是“打倒孔家店”,二是“打倒孔老二”。西學邏輯鮮明,思維清晰,一百年過去,孔子早已不是聖人。解構繼續進行,傳統依然堅挺。回頭看這一百年,我們會驚奇地發現,二十世紀不過是中世紀以降中國人解構傳統的歷史長河中有機的組成部分。這段歷史除了打上西學的標籤看的格外醒目之外,跟先前的解構其實是不能分離的。從而我們也能從中看出一種端倪,破的是傳統糟粕,立的只是傳統中的精華。在這種解構傳統的歷史中,孔慶東走上了歷史的對立面。“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壞事不難,但要一輩子都做好事,就非常難得了。”這一句改編自老毛的話被孔慶東用來説歐陽鋒,一改先輩孔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拳拳之心,而是用一種戲謔的口氣,從人性的最深處正視一個人。孔子的後代在這裏已經採用了西方人學的立場。人是大寫的,人不是道德條條框框可以框死的。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不是符號,人是活生生的。

孔慶東選擇金庸

孔慶東
孔慶東(1張)
孔慶東選擇了金庸,在王朔看來,這是給金庸抬轎子。但王朔不明白,一個人之所以被人抬轎子,是因為這個人有轎子可抬。一個人之所以給別人抬轎子,除了阿諛的原因,另外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自己的利益,一個是給對方抬轎子已經到了一種歷史的需要了。我找不到孔慶東阿諛金庸的動機,也看不出孔慶東給金庸抬轎子對自己有什麼好處。《詩》三百篇,不得不發。孔子的後代在這裏又繼承了先輩純正的詩情,我讀書,我感動,於是轎子就抬起來了。
孔慶東這一轎子,實際上是解構了一種新的傳統。也就是在幾十年的文學世界裏,評價文學的某種標準。學者們不是去深刻體察文學的內在意義,津津樂道於文學的外部形式,只要看着不順眼的,一概不接受。天啦,以這種文學標準,如果從古以來就是這樣,人們就只能讀到祭司的祝辭,真正的文學從冒頭的時候起,就會被迎頭打死。文學一旦有了章法,文學也就死了。因為文學從一開始就是破除章法而不是建立章法的。誰能讓人耳目一新,誰的文學才是好文學。誰的文學跟別人一個樣子,誰的文學也就沒有生命了。 [2] 

孔慶東人物軼事

孔慶東作品 孔慶東作品
現場,有活動主辦方徵集的小讀者向孔慶東請教關於寫作的問題,沒想到孔慶東居然充當起了“壞叔叔”的角色,他説:“寫作就是要不斷地刪減,就像你以後長大了找老婆一樣,喜歡的很多,但不能都娶為老婆啊,要學會‘割愛’。”
孔慶東戲稱因為自己是來自哈爾濱“小地方”的人,所以在北大讀書時很自卑,“不小心説了幾句話,卻發現很多人喜歡聽,還有些人居然聽不懂,所以一下就建立信心了。”
孔慶東對成名感到很煩惱,“以前可以兩隻手放開在大街上一邊騎車,一邊唱歌,現在必須得裝得道貌岸然;以前老愛坐公交觀察人,現在老是在車上被人觀察。”
對於金庸不斷改寫小説,孔慶東認為他並不是想賺錢,“金庸身體好,沒事做,香港也迴歸了,沒這麼多《基本法》讓他起草啊!”
不管是對於“80後”作家韓寒、郭敬明,還是武俠小説家步非煙,孔慶東只説同樣一句話“我對他們是很看好的”。而對“80後”詩人黃莽(山水悟道)説:“愛國才是好龍兒。”
孔慶東 孔慶東
孔慶東常自稱“孔和尚”,孔老師對此解答如下:“這個事看你怎麼理解和尚。什麼是和尚,和尚本來是幹什麼的?和尚本來是普渡眾生的,和尚是救苦救難的,和尚是大徹大悟的,高級的和尚就是佛,跟他吃肉不吃肉、喝酒不喝酒、有沒有老婆孩子沒有關係。那些都是對低級和尚的要求,怕他不幹好事,所以設了一些規矩來要求,真正達到境界根本就不需要。所以是不是和尚,跟出家不出家沒有關係。”

孔慶東爭議事件

批《往事並不如煙》
孔慶東
孔慶東(16張)
2007年,孔慶東在演講中公開批駁章詒和的《往事並不如煙》一書,説如果按照無產階級政黨的立場,指“她那個階級是我們政權的敵人”,“共產黨對他們是極其寬大的,但他們仍夢想變天,説當年反右反錯了”,孔慶東説:“你(指右派)既然認為是堂堂正正的英雄,為什麼要求共產黨平反?”“改革開放後都平反昭雪了,但大右派還百倍瘋狂地向人民索取,比當年兇惡10倍”。“我們平民百姓的血淚誰去寫?礦井砸死60多人,誰給每人寫一部《往事並不冒煙》他們一人死了賠多少錢?生命都是有價錢的。上層人的生命價格和下層人的生命價格不一樣嗎?革命本來就要改變這東西。” [3] 
讚揚朝鮮
孔慶東懷念金日成、金正日 合影照 孔慶東懷念金日成、金正日 合影照
2010年,孔慶東批評韓國,讚揚朝鮮的社會主義制度和金正日的主體思想,稱“沒有偉大的領袖和勞動黨,沒有強大的人民軍,沒有寧死不屈的民族骨氣和奮發忘我的勞動熱情,早都死絕了。”他的《獨立韓秋》一書在韓國方面要求下遭禁,隨後改名《匹馬西風》重新出版。2012年中期,孔慶東於其微博中讚揚朝鮮是個學習型國家。重視教育,反指“日本人雖然也滿大街看書,但看的多是漫畫,而且八成是色情漫畫”。孔慶東此言遭到一些人的圍攻。
2010年2月,孔慶東在第一視頻節目中對新聞“英媒曝朝鮮為金正恩建造豪宅辦公室”的評論中稱“剛從朝鮮回來”,沒看到朝鮮人民捱餓,並説中國人也“從60年代到現在吃得好好的,紅光滿面的”,該新聞是“帝國主義”和“狼”對北朝鮮領導人的妖魔化和醜化,並批評某些中國人,沒有資格去“跟着帝國主義批評自己的一個兄弟國家”。孔在節目中還當着電視觀眾的面批評該欄目主持人石菲犯了錯誤,要求其做“深刻的反思”。 這是該檔評論節目的一個頗具特色的“互動形式”,引起一些媒體效仿。
力挺郭德綱
孔慶東 孔慶東
2010年8月17日,第一視頻網站《坐視天下》節目,請來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子第73代直系傳人孔慶東做客,就郭德綱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進行點評,孔慶東立場鮮明地力挺郭德綱,並在節目中指出“反三俗”對象不該是郭德綱。郭德綱不是“反三俗”對象。
在節目中,面對一系列郭德綱事件的新聞鏈接,孔慶東説:“就在今年7月,國家提出要反對‘庸俗、低俗、媚俗’。反三俗應該反誰?是反郭德綱嗎?我們大量的媒體,天天在搞三俗!平時幹什麼去了?這些人就怕三俗打到自己頭上,所以倒打一耙!”
打人對不對該由司法機關
節目中也鏈接郭德綱鄰居毆打記者的視頻,孔慶東認為媒體已經無權管誰家亂搭亂建或者誰打人不對,這都是治安管理部門負責的區域,媒體這麼做是越權:“誰圈佔綠地,是否違法,是你媒體説了算嗎?媒體只能質疑。另外你現在已經不是干涉郭德綱一家的事情。你要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幹擾到什麼程度?!”對於記者被毆打,孔慶東也表示打記者可能是不對,不過不是由記者來説的:“‘不對’也需要公安機關來説。不是説打人就不對。八路軍打鬼子,天經地義!警察打流氓,天經地義!所以説,打人對不對,要由司法機關來説。”
老百姓喜歡郭德綱
緊接着《坐視天下》又播出了網友對於郭德綱的支持“郭德綱你是夠三俗的,你在天津的演出居然返場24場,你憑什麼為了普通老百姓返那麼多場?!”根據網友的發言,孔慶東又説:“這個網友其實是在正話反説。這個網友就代表了人民的心聲。人民是多麼喜歡郭德綱!郭德綱就是隻演一場,也可以拿那麼多錢。但是他為了老百姓對他的喜愛,返場24次。可是我們很多人,不但不理解老百姓正義的要求,不理解郭德綱,反而給他加上一個三俗的罪名。”
郭德綱是民族英雄
孔慶東更是猛誇郭德綱是民族英雄:“郭德綱是我們國家相聲界唯一的,敢於諷刺權貴、敢於諷刺不正之風、敢於反對潛規則的,這樣一個民族英雄!郭德綱説他徒弟是民族英雄,這話不對!郭德綱自己是民族英雄!”郭德綱曾在相聲專場裏説自己藏秘排油那會真想到過移民,孔慶東説那後果可嚴重了:“假如郭德綱真移民了,假如有一天郭德綱在境外演出出言不遜,這個責任誰來承擔?!誰要為此而辭職!我很快也要去《人民日報》發表一篇文章,我就要指出‘誰是真正的三俗’、‘哪些部門要為這個事情承擔責任!’”
連年參加孔子和平獎
孔慶東是孔子和平獎發起人及評委。管理部門曾決定停止 “第二屆孔子和平獎”頒獎活動。某些媒體也誤解為是與諾貝爾和平獎對立。但該獎最後並未終止,已經連辦五屆,並得到越來越多的各界支持。 [4]  [5] 
與南方系爆發衝突
2011年11月7日下午,孔在其新浪微博上聲稱,之前在拒絕《南方人物週刊》採訪時爆粗口 :“一分鐘前,漢奸刊物《南方人物週刊》電話騷擾要採訪我,態度很和氣,語言很陰險。孔和尚斬釘截鐵答覆了一個排比句:京罵!”
隨後,遭辱罵的記者曹林華接受《濟南時報》的採訪,指出孔慶東並沒有在電話中説出上述排比句,只是在微博中誇大了用語,並認為孔慶東的性格具有理性和表演性的兩面性。此事引發了媒體和一些公共知識分子的批評。但是相當多網民表達了對孔慶東的支持,比如鳳凰網舉行的網絡調查中得到了高達六成投票者的支持。 [6]  孔慶東事後説,他的“三罵”不過“是個火力偵察”,有意讓“漢奸媒體”對他“ 進行‘反革命圍剿’”,讓他們“自我暴露”。 [7] 
評論香港地鐵車廂進食事件
2012年1月19日,孔慶東於內地“第一視頻”網絡電視台《孔和尚有話説》節目中,對香港網上一段內地兒童於香港地鐵車廂進食的短片作出評論。孔慶東認為港人過去受到殖民主義影響,自我身分優越,在上下文非常清晰的語境中,説“迄今為止,香港很多人是狗”。此語很快被斷章取義,海內外數百家媒體進行連續圍攻。孔慶東亦談及到本港的殖民地歷史及法治制度,他表示 :
“很多香港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總是開口就説我們香港啦,你們中國啦……這種人給人家英國殖民者當走狗當慣了,到現在都是狗,你們不是人。我知道香港人有很多是好人,但也有很多香港人,至今都是狗。” [8] 
2012年1月21日,孔慶東接受第一視頻電話訪問時,曾經作出以下辯稱。
孔慶東
孔慶東(1張)
“我説過香港人是狗嗎?沒有!”
“我什麼時候説過不説普通話的就是王八蛋?......你用對方不懂的話去侮辱對方就是王八蛋!”
“我説哪裏都有一部份人是狗,北京也有一部份是狗。” [9] 
此外,孔慶東認為是媒體歪曲其言論,故意炒作,“特別是過年的時候,就有一些言論,破壞香港跟內地的關係”他對媒體的報道手法感到遺憾,要求道歉,又強調自己只是罵部分香港人是狗,而他也曾罵北京人、上海人是狗。 [10] 
他稱不少內地人到香港旅遊時遭到不禮貌的對待,認為自己只是批判事實,是為了香港人好。
孔慶東又在其微博中寫道﹕“假如真有一個人説‘香港人是狗’,那這個人應該道歉。而這句話恰好是南方報系説的,所以我鄭重要求南方報系向我並同時向香港人民道歉。支援南方報系認罪的舉手!”
嘲諷台灣選舉
2012年1月下旬,孔慶東在電視評論節目上中嘲諷台灣選舉是假民主,説馬英九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得票只不過600萬是“微弱勝出”,“連半個北京都不如”;他表示沒看見馬英九執政的台灣有什麼進步,他還嘲諷台灣地區領導人大選是人們只顧着在電視上看熱鬧的“選舉電視劇”。綠委宣稱孔只會討好共產極權,而沒有一點學術良心;藍委認為台灣選舉獲得了世界肯定,孔狹隘的認知程度令人驚訝,其偏激言論只顯示出他一點也不瞭解台灣民主。 [11] 
與網友衝突
孔慶東
孔慶東(1張)
2012年5月6日,孔慶東在微博上發表博文《立春過後是立夏》, 文中引用陸游一首詩。一個匿名網民以為是孔的詩,到孔慶東的微博空間進行碰瓷,稱該詩“格律不對……好歹孤仄孤平不該犯”, 用以貶損孔的學術水平。孔慶東回覆“你就是個狗漢奸……我看你媽又孤又平”。該匿名網民遂向法院起訴孔慶東。2013年,海淀法院一審判決孔慶東在一家全國發行的報刊公開道歉,並賠償精神撫慰金200元、給付公證費1000元。 [12] 
對簿公堂
孔慶東認為《孔慶東現象批判》一書以虛構、謾罵、譏諷、誣陷、誹謗等手法和方式對自己進行惡意中傷和人身攻擊,嚴重侵犯了自己人格,損毀了自己名譽,故起訴至法院,要求判令作者曾勳和中國財富出版社立即停止《孔慶東現象批判》一書的出版發行,並將已發行的上述書籍予以銷燬。法院已經判決,被告方在國內知名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失5千元。 [13] 
告電台主持人
2014年12月16日,北大教授孔慶東狀告南京廣播電視台主持人吳曉平侵犯名譽權一案一審被海淀法院駁回。法院認為,吳曉平在《聽我韶韶》欄目中就涉及孔慶東的一起案件進行評論,所依據的報道和案件情況是真實的,評論有誠意,並非藉機損害孔名譽,進行人格侮辱,新聞評論即使言辭稍有過激,也應予以理解與寬容。公眾人物的人格利益在法律保護上應當適當克減。 [14] 
出家傳聞
2013年4月26日,微博網友“賓語”爆料稱:“在事先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孔和尚突然決定在張家界天門山寺出家,並且不再回北大了。天門山寺決定擇日舉行剃度儀式……”,引來眾多網友的關注。
“策馬入林”:孔和尚要當真和尚啦。
“李尋歡”:我覺得孔和尚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
“黔城雨人”:孔教授一度以和尚自居,如今得以遂願,皈依佛門是好事啊~!以後不叫和尚了,以你教授的“前身”,叫你“慶東法師”得了
“賓語”:湖南、湖北都已經傳開了。當年歌星李娜就是在這裏出家的。
“黃勝友”:北大少了大教授,天門山多了大和尚!
微博賬號被禁言
2023年1月5日,據微博管理員根據《微博社區公約》等相關規定,對孔慶東賬號視程度予以階段性禁言至永久禁言處置。 [16] 

孔慶東主要著作

孔慶東專著與論集

《一醉五十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4年7月。
《紅色娘子軍——中國戲劇發展縱論》,中華書局2014年1月。
《未名湖畔花生樹》,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3年12月。
《重簾不卷亂讀書》,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3年12月。
《國文國史三十年》(第二卷),中華書局2012年3月。
《國文國史三十年》(第一卷),中華書局2011年11月。
《無限江山》,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
《夢遊九天——金庸的醉俠世界》,東方出版社2011年1月。
《四十五歲風滿樓》,文化藝術出版杜2010年2月。
《千杯不醉——孔慶東看北大》,重慶出版社2009年8月。
《摸不着門——孔慶東談教育》,華東師大出版社2009年5月。
《撕開的黎明》,長江文藝出版社2009年2月。
《四十不壞》,重慶出版社2009年2月。
《千夫所指》,重慶出版社2008年12月。
《膾炙英雄》,中國長安出版社2008年12月。
《正説魯迅》,重慶出版社2008年11月。
《金庸評傳》,重慶出版社2008年11月。
《笑書神俠》,重慶出版社2008年11月。
《井底飛天》,重慶出版社2008年11月。
《超越雅俗》,重慶出版社2008年10月。
《1921:誰主沉浮》,重慶出版社2008年10月。
《青樓文化》,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10月。
《47樓207》,重慶出版社2008年6月。
《空山瘋語》,重慶出版社2008年5月。
《獨立韓秋》,重慶出版社2008年5月。
《口號萬歲》,重慶出版社2008年4月。
《超越雅俗——抗戰時期的通俗小説》,浙江教育出版社《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碩士文庫續編》2005年4月。
《金庸評傳》,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孔慶東編著

《我們的詩文》(《北大中文百年紀念》,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淪陷區文學大系》
《周作人散文選》
《程小青文集》
《王安憶小説選》

孔慶東論文及學術隨筆

《企業管理與人文精神》,長江文藝出版社《水玉小集》卷二,3000字。2016年1月。
《郁達夫的沉淪與自述》,汕頭大學學報2016年1期,12千字。《新華文摘》2016年10期論點摘編。
《九日論酒》,《中外酒業》2016年1月號,2千字。
《<紅樓夢續>的文化意義》,西藏人民出版社《紅樓夢》2016年2月。
《魯迅、老舍、金庸憑什麼是大師?》,《青年文摘》2016年11期刊載孔慶東。摘自《青年博覽》2016年8期。
《當代社會的罪與罰》,《警察書屋》試刊號,2016年。
《經典的意義》,經典文化叢書序,2016年。2千字。
《階級身份焦慮下的選擇性閲讀》(國家瑋、孔慶東),《山東大學學報》2016年4期。
《貓眼石》外二首,《稻香湖》季刊2016年3期。
《蜜罐與煉獄》,《海淀文藝》2016年4期。
《孔乙己考研》,《名作欣賞》2016年8期。
紅色娘子軍與戲劇的可能性,《廣西師範學院學報》2015年11月26日。
最好天天不上班,《特別關注》2015年8月1日。
新人民文藝的可能性,《環球財經》2015年3月1日。
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中原文化研究》2015年3月1日。
賈平凹的病相,湖南大學出版社《賈平凹創作問題批判》2015年2月。
江湖的人性源泉,《學術界》2015年2月。
中國的月亮門,《海淀文藝》2015年1月。
鴛蝴派與現代性的同步,《文學評論》2014年10。
解讀魯迅:勇猛堅韌的革命戰士,《紅旗文稿》2014年10月1日。
甲午戰爭的反思,《軍事文摘》2014年9月。
解讀《民兵葛二蛋》,《藝術手冊》中國書店2014年8月。
寫好作文的10個秘訣,《中國少年文摘》2014年5月。
試談沈從文的自卑情結,《王瑤先生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三聯書店2014年5月。
《紅色娘子軍》的版本,《學術界》2014年5月1日。
茅盾小説創作的開端,《廣西師範學院學報》2014年2月。
話説平江不肖生,《名作欣賞》2014年1月。
武俠藴含人文素養,《特別關注》2013年12期。
魯迅是語文的金鑰匙,《語文建設》2013年11期。
北京人吃文斷字,商務印書館世界漢語教學研究中心《漫話中國人》2013年10月。
老百姓的離騷,《中華讀書報》2013年9月11日。
通俗小説的概念誤區,北京大學出版社《問學求實錄》2013年9月。
人文學中談管理,《北大商業評論》2013年第9期。
我講現代文學史,《中國大學教學》2013年第6期。《師資建設》2013年第10期轉載。
語文教學要繼承孔子,《小學語文》2013年第5期。
早期中國偵探小説簡論,《啄木鳥》2012年12月號。
至情至性牡丹亭,《藝術評論》2012年第12期。
三圓四不扁的世界,《和平》創刊號2012年6月20日。
紅樓夢續的文化意義,《和平》創刊號2012年6月20日。
國民黨鬥不過“文化黑客”,《特別文摘》2012年第5期。
《四世同堂》的當代文化意義,廣西師範學院學報2012年第4期。
當下中國的罪與罰——評李迪《丹東看守所的故事》,《人民公安》半月刊2011年20期。
從扁到圓:20世紀80年代小説中的軍人形象,《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歌頌與諷喻,《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2011年7月出版第9輯。
紅樓夢續的文化意義,《文學研究文摘》2011年第3期。
如何認識青樓文化,《齊魯週刊》2011年第20期。
李贄的文與人,《廣西師院學報》2011年第2期。
論魯迅、陳寅恪對唐傳奇的考評,《學術界》2011年第3期。
論《四世同堂》的話劇改編,《藝術評論》2011年1、2、3期。
王度廬的小品文初論,上海遠東出版社2011年3月版。
鴛鴦蝴蝶派與左翼文學,《汕頭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
以陳釀的氣度進行文化勾兑,《人民論壇》2011年1月。
淺論北京話的“吃文斷字”現象,《澳門語言學刊》2011年第1期。
閲卷是一門學問,《渤海早報》2010年12月13日。
奇景奇意奇句——簡論岑參邊塞詩之奇,《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10年第四季。
陽剛鐵漢鄭證因,《文史參考》2010年第18期。
反諷武俠大師——白羽 ,《文史參考》2010第17期。
“雅”“俗”標準如何辨析,《人民論壇》2010年8月下。
文化缺失與精英養成,《綠葉》2010年第7期。
一代劍仙還珠樓主,《文史參考》2010年第10期。
碧血丹心文公直,《文史參考》2010年第8期。
語文教育要恆温,《教師博覽》2010年第4期。
中國的教育問題,《海峽商業》2010年第4期。
武俠小説中的旅遊元素,《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
漫談金庸小説,華文出版社《黨員領導幹部十三堂文學修養課》2010年4月。
會黨專家姚民哀,《文史參考》2010年第6期。
武俠文化在緬甸的傳播,《華文文學》2010年第2期。
俠骨柔情顧明道,《文史參考》2010年第5期。
現代文學凌亂史,《文匯讀書週報》2010年3月5日。
北派武俠鼻祖:趙煥亭,《文史參考》2010年第2期。
如何處理東北亞和平,《觀察與交流》。
論當代港台言情小説,《學術界》2010年第1期。
話説平江不肖生,《文史參考》2010年1月。
武林中的美洲豹,《文史參考》2009年12月號。
儒家文化與俠義精神,《善者》2009年12月號。
好“吃”字兒的北京話,《博覽羣書》2009年10月號。
霸道之臍,《東方文化週刊》2009年第9期。
“雙璧”之書,《文匯讀書週報》。
孫子兵法與當代文化,《孫子與齊文化》2009年第8期。
教育培養什麼人,《教師月刊》2009年7月號。
偉大的二重性格,《世界文化論壇》2009年第4期。
蒼生之道,《社會科學論壇》2009年第4期。
建立中國考試學,《語文考試研究》創刊號2009年1月20日。
小説·電影·現代性——以小説《海上花列傳》和電影《海上花》為中心,《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劍海鷹揚司馬翎,《中華讀書報》2008年4月2日。
金庸小説的人民性,《醫學人文講壇》2008年1月版。
清潔高雅輪流轉,《九鼎》創刊號2007年9月20日。
人道的莊嚴,《首播》2007年第9期。
百年小説大師張恨水,《百年潮》2007年第6期。
博客,當代文學的新文體,《文藝爭鳴》2007年第4期。
身陷重圍的魯迅,《海內與海外》2007年第3期。
現代文學基礎課教學體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4期。
論《蜀山劍俠傳》的超越生命觀,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8期。
大學語文的教學改革方向,《中國大學教學》2006年第7期。
論《蜀山劍俠傳》的超越生命觀,《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晉人之美——反映中國文人生活的最初結集《世説新語》,《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6年4月20日。
懷疑與應對,《藝術評論》2006年第1期。
《鹿鼎記》的思想藝術價值,汕頭大學《華文文學》2005年11月。
舊體詩與中國現代文學,《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舊體詩與現代文學,《汕頭大學學報》2005年10月20日。
老舍與國民精神,《北京大學學報》2005年10月20日。
丁西林劇作“欺騙模式”初探,《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2年01期。
試談沈從文的自卑情結,《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9年01期。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