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峯山

(湖北五峯山)

鎖定
五峯山位於,五座山峯貫如連珠,又稱連珠山。清代因在其第一峯龍首山建連珠塔,文人學者多有題吟,給人漫妙美麗的感覺。其實在老百姓的眼中,它只是一座雜草叢生、人煙稀少的荒山
中文名
五峯山
別    名
連珠山
歷史沿革
正因為五峯山是荒山,清代一直是漢軍綠旗施南營的軍馬場,軍馬在山上自由放牧,因此山上近三千畝的土地一直為朝廷所有。民國建立,清軍軍馬場廢棄,五峯山仍為國家公產,只不過不牧放軍馬了,更加荒蕪。民國年間,恩施縣商會會長王獻谷向政府承包了五峯山,招聘農民墾荒種茶,五峯山民户大量增加,荒地逐漸變為田園,但比起坪壩地區仍然顯得落後荒涼。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運動中,五峯山的土地分給了農户,這樣一來,實際上國家公產變成了私產,直至農業合作化運動,又才收歸集體所有
抗日戰爭時期,中共鄂西特委設五峯山紅巖獅,湖北省教育學院(後改國立師範學院)設五峯山大埡口,中國茶葉公司恩施直屬實驗茶廠亦設五峯山。解放後,恩施縣黨校設原國師大舊址,五峯山成了共產黨幹部的培訓基地。
上世紀五十年代,史代富成為五峯山農民的領頭人,發起改造五峯山貧窮落後面貌的運動,五峯山人興茶、興菜、興水果,使五峯山有了花果山的美譽,史代富成為全國勞動模範。作家餘友三以史代富事蹟寫出報告文學《花果山迷》,在《收穫》雜誌發表,五峯山因此名聲遠揚。
改革開放後,一件件大事更是讓五峯山人不會忘懷: 1982年,連珠塔維修,作為恩施市第一個旅遊景點對外開放;1984年,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乘車經過五峯山; 1989年,電視連續劇《天池山血淚》在五峯山連珠塔、茶廠、市黨校取景拍攝;2003年,位於五峯山紅巖獅的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共鄂西特委舊址復修,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外開放。現如今,五峯山餐館林立,車流如織,成了市區人民飲食消費的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