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峯山

(雲南省陸良縣山名)

鎖定
位於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馬街鎮境內,海拔最高2339米,一般在2000米左右,與終南山龍海山南麓構成一月牙形環帶,彩色沙林躺在她懷裏。景區有名樹多種,還有許多鳥獸和藥材菌類,堪稱一個小小的野生動植物王國。
五峯山有一水、一寺、一潭、二場、三坡、三箐、三巖、五凹、五壁、五峯、百蝶、百鳥、百樹、千花的自然景觀和歷代名人雕塑之人文景觀。
中文名
五峯山
外文名
wu feng shan
植    物
柏樹、白果樹、松樹
地    址
陸良縣 [1] 

五峯山景區簡介

五峯山是南嶺主山,傳為爨氏第二避暑勝地,海拔最高2339米,一般在2000米上下,與終南山龍海山南麓構成一月牙形環帶,彩色沙林躺在她懷裏。山間有一條長流水,建有畜水38萬立方米的水庫一座。景區有名樹多種,其中稀有的白果樹直徑達1.8米。有的柏樹長在石縫之中,樹幹蒼老,根鬚壯,有人説它是參日月之精華,沾天地之靈氣而生長,是柏中之壽星,還有許多鳥獸和藥材菌類,堪稱一個小小的野生動植物王國。全山處處有景,移步景添、各具異彩,最奇特的是許多線條稜角分明,大小不一的岩層,天造地設砌成了城堡、山牆、屋基之類構築羣。許是古城廢虛,許是龍宮遺址,許是外星來客之設計,任人去幻想、猜測、去編織神話。古有遊客留下讚歎之碑刻寫道:“遊此、覺猶是山也,色澤猶是水也,而聲音和猶是林鳥也。”足見該遊者已入畫中。

五峯山景區歷史

五峯山 五峯山
五峯山寺相傳始建於爨氏統治時期,距今已1600餘年,明代稱為興福寺。關於興福,寺還有一個美麗的神話,清光緒年間,陸良馬街良迪村一少年書生殷承瓛到道觀自學,許願今後我若成器定在觀前立石雕獅、驢、象、麒麟表敬意。後來,承瓛赴日留學,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活動,歸國後參加雲南九九起義”繼之任蔡鄂都督的參謀總長授藏西征司令,護國戰爭參謀處長。晚年篤信佛教,以班禪及同行習秘法,遂在五峯寺前立石雕以了心願。 [2] 

五峯山主要景物

五峯山 五峯山
五峯山有一水、一寺、一潭、二場、三坡、三箐、三巖、五凹、五壁、五峯、百蝶、百鳥、千花、百樹的自然景觀和歷代名人雕塑之人文景觀。可謂曲徑通幽,處處有景,移步換景,各具異彩。 [2] 
五峯山深處的魚體大菁,有原始森林,樹古藤老,密蔭匝地,清幽寧靜,這裏葉篩陽光撤碎金,風送林聲奏悠音,溪聲佩然,鳥聲不斷。
寺前,有百年銀杏毀後復發的子孫樹;寺旁,有峭壁遮掩之泉潭、壁滴水珠,聲如擊佩;寺腳,有一巨石,上生翠柏四株,主根嶙峋裸然,煞是奇觀。
晴看五峯,一遍蒼海,林波搖曳;陰看五峯,白霧繫腰,迷濛玲瓏;晨看五峯,一片霞蔚,暮看五峯,層林盡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