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

鎖定
《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是宋代詩人蘇軾的作品之一。
作品名稱
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
作    者
蘇軾
創作年代
宋哲宗紹聖二年(1095年)
作品出處
《蘇軾詩全集》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創作地點
惠州

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詩詞正文

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
題記:攜白酒、鱸魚等物,雖非珍饈美饌,然與好友醉飽高眠,而樂亦在其中矣。
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嘗灩玉蛆。
暫借垂蓮十分盞,一澆空腹五車書。
青浮卵碗槐芽餅,紅點冰盤藿葉魚。
醉飽高眠真事業,此生有味在三餘1
1 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董遇“三餘”讀書,出自陳壽的《三國志·魏志·董遇傳》,指讀好書要抓緊一切閒餘時間。

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詩詞翻譯

枇杷已成熟,金燦燦圓潤如珠,新開一罈桑落酒,酒花潔白豐盈。
借用使君的垂蓮盞,痛飲一番,來澆空有滿腹經綸的胸中塊壘。
圓形碗盛放槐芽餅,浮現一抹青色,光潔如冰的盤子裝上藿葉魚,呈現點點緋紅。
好好享受吃飽喝醉的美好時光,此生最美的日子就是這閒暇時光。

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詩歌背景

這首詩歌出自《蘇軾詩全集 ·卷二十三》。寫這首詩的時候,蘇軾年近6旬,被貶為遠寧軍節度副使,惠州(今廣東惠陽)安置。蘇軾日夜奔馳,千里迢迢赴貶所,受到了嶺南百姓熱情的歡迎。他把皇帝賞賜的黃金拿出來,捐助疏浚西湖,並修了一條長堤。 [1] 

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典故趣聞

詹使君是誰
“詹使君”:使君,漢代稱呼太守刺史,漢以後用做對州郡長官的尊稱。詹使君,指時任惠州最高長官、惠州知州詹範。
詹範,“字器之,崇安(今屬福建)人。東坡詩文記載:“詹使君,仁厚君子也。極蒙他照管,仍不輟攜具來相就。”他是蘇東坡的超級粉絲,簡稱“東粉”。
宋哲宗八年十月,蘇軾被貶謫到惠州。 [1]  蘇東坡被貶惠州,案情重大,“罪惡滔天”,新朋舊友,人人自危,同僚部屬,避之不及。作為東坡的領導,冒着可能招到自己上級打擊的風險,把“罪臣”蘇東坡奉為“上賓”,“待以殊禮”。此乃“閩南人 好兄弟”超級東粉真情懷的故事。
槐葉冷淘是什麼
蘇東坡很會吃,可以説是一個雜食家。那他吃的“槐葉冷淘”是甚麼東西呢?
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 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
“槐葉冷淘”是中國古時傳統的一種時令涼食,有記載最早始於唐代,採青槐嫩葉搗汁和麪,切成餅、條、絲等形狀,煮熟後放在冰窖冷貯或井中浸冷而成。
另外一説,這是失聯的宮廷食品。據唐玄宗時由朝廷指定專人修撰的《唐六典》中記載:“太官令夏供槐葉冷淘。凡朝會燕饗,九品以上並供其膳食。” [2]  炎夏裏,槐葉汁的清香涼苦正好可以使人食畢敗火生津,實乃給文武百官最佳的犒賞。而槐葉青嫩不過幾天,稍一見長便苦澀難食;暑熱天氣,平常人家哪有冰可用,用得起冰的是宮廷。因其難得、名貴,所以“槐葉冷淘”是大內才能做出來的宮廷食品。
隨着時間的推移,宮廷食品逐漸傳入市肆民間,並將用槐葉與麪粉合制,改“槐葉冷淘”為翡翠面(如今的菠菜面),成為城鄉人民的盛夏消暑美味。 [3] 

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稱大蘇,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4] 
作者關係
文豪
唐宋八大家

唐代
宋代
宋詞
宋詞四大家



書法
宋書法四大家—蘇黃米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