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之乎者也

(漢語成語)

鎖定
之乎者也(拼音:zhī hū zhě yě)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北宋·文瑩《湘山野錄》。 [1] 
“之乎者也”的原義是為文言文中常用的四個語助詞,故以之乎者也指讀書人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後用以譏諷讀書人只知道咬文嚼字,而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在句子中可充當主語、賓語。 [1] 
中文名
之乎者也
拼    音
zhī hū zhě yě
近義詞
咬文嚼字、焉哉乎也
反義詞
的了嗎呢
注音字母
ㄓ ㄏㄨ ㄓㄜˇ ㄧㄝˇ
成語出處
《湘山野錄》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主語、賓語

之乎者也成語出處

太祖皇帝將展外城,幸朱雀門,親自規畫,獨趙韓王普從幸。上指門額問普曰:“何不只書朱雀門, 須著之字安用?”普對曰:“語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北宋·文瑩《湘山野錄》) [3] 
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之乎者也”。 [3] 

之乎者也成語典故

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突然病死,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繼立為帝,他就是後周恭帝。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抓住這個時機,陰謀發動兵變。 [2]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在趙匡胤等人的指使下,鎮州、定州長官派人謊報軍情,説是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請求朝廷火速增派援兵。宰相範質不辨真偽,急急忙忙地派趙匡胤帶領精鋭部隊前往抵抗。趙匡胤率領大軍走到陳橋驛便停了下來,當晚便發動了“陳橋兵變”,眾將擁立趙匡胤為帝,趙匡胤得以黃袍加身,他便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 [2] 
趙匡胤當上皇帝以後,準備拓展京都外城。他帶着“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大臣趙普來到朱雀門前,察看那裏的地勢,策劃動工計劃。趙匡胤抬頭看見門額上寫着“朱雀之門”四個大字,越看越覺得彆扭,不禁回頭問趙普:“為什麼不寫‘朱雀門’三個字,偏偏要寫‘朱雀之門’四個字,多用一個‘之’字有什麼用?”趙普一本正經地答道:“這個‘之’字是語助詞。” [2] 
趙匡胤聽後哈哈大笑,説:“之乎者也這些虛字,能夠助得什麼事情。” [2] 
後來,民間就流傳這麼一句俗話:“之乎也者矣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2] 

之乎者也成語寓意

古時候的人説話愛咬文嚼字,引經據典,這被認為是“掉書袋”。在社會中,有的一些人也學古人,出口就是一些半文不白的話,有時還滿嘴“之乎者也”,這更被認為是一種附庸風雅、逞能賣弄之舉,是非常可笑的。 [2] 

之乎者也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之乎者也”在句子中可充當主語、賓語;形容古人説話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話或文章。 [1] 
  • 運用示例
元·關漢卿《關大王獨赴單刀會》第四折:“我跟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詩云子日,早該豁口截舌。” [4]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一個生意人家,只見這些‘之乎者也’的人來講呆話,覺得可厭,非止一日。” [1] 
現代·魯迅《吶喊·孔乙己》:“他對人説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5] 
現代·羅振玉《敦煌零拾·俚曲三種·嘆五更》:“之乎者也都不識,如今嗟嘆始悲吟。” [1] 
參考資料
  • 1.    之乎者也  .漢典
  • 2.    李波主編. 中華成語典故 中[M]. 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10.05:191
  • 3.    《最新活用成語辭典》編輯委員會編. 最新活用成語辭典[M].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2006.01:976
  • 4.    《漢語成語詞典》編寫組編. 漢語成語詞典[M].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2.01:932
  • 5.    朱瑞玟編著. 成語探源辭典[M].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1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