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鎖定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China Associ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CAHE)成立於1983年5月30日,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由從事高等教育事業的高等學校社會組織教育工作者以及支持高等教育發展的事業單位、行業企業和個人自願組成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1-2] 
目前,學會有70多個分支機構,單位會員1700餘家。學會按照《章程》開展各項工作,主要業務有:理論研究、學術交流、專業培訓、展覽展示、國際合作、諮詢服務、書刊編輯、行業標準研製和行業監測等,並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工作 [36] 
2021年12月,《民政部關於表彰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的決定》正式發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榮獲“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稱號 [37] 
中文名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外文名
China Associ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47] 
簡    稱
CAHE
創辦時間
1983年5月30日
辦學性質
社會團體
主管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現任領導
杜玉波 [46]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5號世寧大廈 [3] 
登記管理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統一信用代碼
51100000500000920C [4]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歷史沿革

1983年5月30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 [1] 
1985年8月4-10日,學會第一屆全體理事會暨學術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 [38] 
1987年8月18日,學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二次學術討論會在北京召開。代表大會修改了學會章程,產生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會有理事218名,常務理事 50 名,會長、副會長10名,蔣南翔同志繼續當選會長。何東昌等9人當選副會長。會議圍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主題,進行了學術研討。
1993年4月11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國家教委主任朱開軒到會並做講話,國家教委政策法規司司長張天保介紹《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起草過程。會議通過了題為《解放思想,繁榮學術,為加快改革和積極發展高等教育作貢獻》的工作報告,提出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章程》的修改草案。會議產生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三屆理事會,其中理事237名,常務理事49名,何東昌當選會長,黃辛白等11人當選副會長。
2000年11月4日,學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到會祝賀並講話,指出:“高教學會要努力為教育宏觀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服務,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踐服務,為繁榮教育科學服務。”第三屆理事會會長何東昌圍繞《重視高教研究,發揮學會作用》這一主題做報告。秘書長張晉峯代表第三屆理事會做了題為《高舉旗幟,開拓前進,不斷把羣眾性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推向新的高度》的工作報告。會議選舉產生第四屆理事會,教育部副部長周遠清當選會長,李文海、盧鐵城、曲欽嶽、楊叔子、張偉江、葛鎖網、郝維謙任副會長。周遠清在講話中提出:要大力加強高等教育研究;高教研究要與教育行政部門密切配合,與產業部門密切配合;學會要逐漸承擔一些中介性任務;要積極探索如何更好地為高等教育服務;要努力籌措更多的研究經費;要把學會的基層組織建設好。
2006年4月1日,學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賙濟和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出席大會並講話。大會通過了第四屆理事會的工作報告,選舉產生第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會,選舉周遠清為會長、閔維方等18位同志為副會長,聘請潘懋元等6位同志為顧問。
2012年8月25日,學會在北京召開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至立,全國政協副主席林文漪為大會發來賀信;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出席大會並發表講話。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黨組成員、部長助理林蕙青出席會議。全體會員代表審議通過了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工作報告、第五屆理事會財務報告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章程》修訂案;選舉產生學會第六屆理事420人、常務理事233人;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瞿振元當選學會第六屆理事會會長,胡和平等20位同志當選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副會長,範文曜當選第六屆理事會秘書長。第六屆常務理事會批准學會成立30週年紀念活動方案、關於學會第八次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評選表彰活動方案 [38] 
2014年10月31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六屆常務理事會第三次會議在武漢舉行。 [5] 
2015年3月27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系統秘書長工作會在浙江省舟山市浙江海洋學院舉行。 [6] 
2016年3月29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分支機構秘書長工作會議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舉行。 [7]  6月24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分支機構秘書長第二次工作會議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舉行。 [8] 
2017年7月3—4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4日,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七屆理事會和監事會,理事會選舉產生了第七屆常務理事以及會長、副會長、秘書長,秘書長提名並經會議討論產生了副秘書長,監事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監事長。大會通過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工作報告》《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財務報告》《調整會費標準的説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章程修改的説明》和新的《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章程》。理事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修改會費管理辦法的説明》和新的《會費管理辦法》;監事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監事會工作管理制度》。 [39] 
2017年3月12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系統秘書長2017年工作會議在北京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舉行。 [9]  10月15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四屆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 [10] 
2018年4月25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分支機構理事長會議在武漢舉行。 [11]  11月2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在浙江寧波召開。 [12] 
2019年11月28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保衞學專業委員會理事會換屆大會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 [13]  12月14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理事會換屆大會暨2019年工作年會在上海財經大學召開。 [14] 
2020年1月6日,2019年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工作總結推進會在深圳召開。 [15]  1月20日,巴基斯坦駐華大使娜格瑪娜·阿拉格爾·哈什米女士在巴基斯坦駐華使館會見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秘書長姜恩來一行。 [16]  2月21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研究》專家工作組發佈“全國普通高校教師教學競賽分析報告(2012-2019)”。 [17]  3月3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秘書處召開中層幹部會議,會議主題為“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下開展工作的思路和舉措”。 [18] 
2022年9月29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發展諮詢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 [30] 
2022年7月24日,學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鍾登華,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束為,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二級巡視員張軍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教育學會會長朱之文、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會長楊衞等兄弟學會領導到會祝賀。 [40] 
2023年4月12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國留學生管理分會協辦的2023國際人才培養和發展論壇在北京千禧大酒店舉辦。 [31]  6月10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資源與能源教育分會成立會議暨首屆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32]  9月23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隆重舉行。 [34] 
2024年1月13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碳中和與清潔能源教育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86家單位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和會員代表參加會議。大會選舉產生了碳中和與清潔能源教育專業專委會理事79名、監事1名。 [35]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組織體系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機構設置

  • 最高權力機構
會員代表大會為學會最高權力機構,其職責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監事;
(三)審議理事會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審議監事會工作報告;
(五)決定終止事宜;
(六)制定和修改會費標準;
(七)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會員代表大會須有2/3以上的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代表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會員代表大會每屆五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一年。 [2] 
  • 執行機構
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閉會期間領導該會開展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一)單位理事的代表應由該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擔任。單位理事包括:省(區、市)高等教育學會代表,行業領域從事高等教育的社會組織代表,高等學校代表,獨立設置的教育科研機構代表,高等教育管理、服務機構代表,學會分支機構代表,熱心支持高等教育發展的事業單位、行業企業和社會組織代表。
(二)個人理事為業務主管單位或理事會推薦的個人,經選舉後成為學會理事。個人理事因故不宜擔任理事的,須辭去理事職務。
(三)根據會員代表大會的授權,理事會在屆中可以增補、罷免部分理事,最高不超過原理事總數的1/5。
理事會職責是: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常務理事;
(三)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和除名;
(六)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設立、變更和撤銷;
(七)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領導該團體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該屆理事會基本內部管理制度;
(十)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特殊情況時,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理事會會議須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2] 
  • 分支機構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有分支機構
保健醫學分會
保衞學專業委員會
產教融合研究分會
創新創業教育分會
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
大學文化研究分會
檔案工作分會
地方大學教育研究分會
輔導員工作研究分會
高等財經教育分會
高等教育管理分會
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
高等農林教育分會
高等商科教育分會
高校人事人才與教師發展研究分會
高校學生管理與就業創業工作研究分會
工程教育專業委員會
工程熱物理專業委員會
公共關係教育專業委員會
廣告教育專業委員會
國際政治研究專業委員會
繼續教育分會
教師教育分會
教學研究分會
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會
教育評估分會
教育數學專業委員會
教育信息化分會
科技管理研究分會
勞動教育專業委員會
理科教育專業委員會
廉政建設分會
馬克思主義研究分會
美育專業委員會
秘書學專業委員會
融合發展教育研究分會
設計教育專業委員會
社會科學科研管理分會
攝影教育專業委員會
生態文明教育研究分會
實驗室管理工作分會
數字化課程資源研究分會
思想政治教育分會
特殊教育研究分會
體育專業委員會
統戰工作研究分會
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分會
外國文學專業委員會
外語教學研究分會
校際合作研究分會
校史研究分會
校友工作研究分會
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
宣傳工作研究分會
學生工作研究分會
學習科學研究分會
“一帶一路”研究分會
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
儀器科學及測控技術專委會
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
引進國外智力工作分會
影視傳媒專業委員會
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
院校研究分會
招生考試研究分會
職業技術教育分會
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
自學考試分會
資源能源教育分會
家庭教育學專業委員會
碳中和與清潔能源教育專業委員會
截止2024年1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有分支機構71家。 [44] 
大學高等教育學會(12家) 
武漢大學高等教育學會
南開大學高等教育學會
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學會
浙江大學高等教育學會
中國地質大學高等教育學會(武漢)
清華大學高等教育學會
中國人民大學高等教育學會
哈爾濱工業大學高等教育學會
中南大學高等教育學會
上海機電學院高等教育學會
華中科技大學高等教育學會
行業高教學會(分會)(11家) 
公安教育學會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遠程教育專委會
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高等教育研究分會
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
中國電子教育學會電子高等教育分會
中國地質學會地質教育研究分會
中國水利教育協會高等教育分會
--
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高等教育學會(28家) 
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
天津市高等教育學會
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
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
河北省高等教育學會
內蒙古自治區高等教育學會
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
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
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
浙江省高等教育學會
安徽省高等教育學會
福建省高等教育學會
江西省高等教育學會
山東省高等教育學會
河南省高等教育學會
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
湖南省高等教育學會
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等教育學會
海南省高等教育學會
四川省高等教育學會
貴州省高等教育學會
雲南省高等教育學會
陝西省高等教育學會
甘肅省高等教育學會
青海省高等教育學會
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等教育學會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組織會員

  • 會員分類
學會會員有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
單位會員包括:
(一)省(區、市)高等教育學會;
(二)行業領域從事高等教育的社會組織;
(三)高等學校;
(四)獨立設置的教育科研機構;
(五)高等教育管理、服務機構;
(六)熱心支持高等教育發展的社會組織、企業和文化機構。
  • 入會條件
申請加入學會必須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一)擁護學會章程;
(二)自願加入學會;
(三)熱心支持和從事高等教育事業並有一定影響。
個人會員及單位會員代表還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三)從事高等教育研究、管理和教學,並有一定成績;
(四)熱心高等教育事業,獲得積極評價;
(五)嚴格遵紀守法,廉潔自律;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 入會程序
(一)提交入會申請書;
(二)會長辦公會討論審定;
(三)提交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
(四)分支機構按照上述三條發展會員。
  • 會員的權利
(一)學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參加學會活動,獲得學會服務的優先權;
(三)對學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四)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 會員的義務
(一)遵守學會章程、執行學會決議;
(二)維護學會合法權益;
(三)完成學會交辦工作;
(四)按規定繳納會費;
(五)向學會彙報工作,提供有關資料。
  • 退會説明
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學會。會員如果1年不繳納會費或不參加學會活動,視為自動退會。
會員如有嚴重違反學會章程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2]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業務資產

  • 業務範圍
(一)組織開展高等教育重大理論與實踐研究,受政府有關部門委託,開展高等教育發展戰略、重大決策等的調研論證,提供諮詢意見和建議,發揮新型智庫作用;
(二)普及高等教育科學知識,介紹中國國內外科研動向,進行科研項目規劃和成果評選,組織開展科研機構協作,推廣教育教學改革經驗,推動學術交流,繁榮羣眾性高等教育科學研究;
(三)承接政府轉移的高等教育相關職能,承擔政府部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委託的相關任務,參與高等教育行業治理;
(四)依法依規開展相關社會服務和對外活動,經有關部門核准,組織開展標準制定、教育評價、項目評估、表彰獎勵;根據高等教育領域學科發展需要,組織展覽展會、競賽活動;組織開展繼續教育、專業培訓、諮詢服務、行業自律、行業監測等工作;
(五)編輯、出版、發行教育書刊和信息資料,通過網站、微信平台、期刊等發佈推廣研究成果和相關信息;
(六)規範管理所屬分支機構和實體機構,指導省(區、市)高等教育學會、行業高等教育學會開展相關工作;
(七)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和合作,組織開展高等教育國際學術合作交流。 [2] 
  • 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捐贈;
(三)政府資助;
(四)在核準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2]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建設成就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活動交流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2015年-2020年會議活動情況
舉辦時間
活動信息
2020年1月4日
2019年度高校教師教學發展研究專家工作組研討會在中國計量大學舉行召開。
2019年12月18日-20日
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財經教育分會和重慶工商大學共同主辦的“第十屆中國高等財經教育校長論壇”在重慶召開,該論壇以“新時代·新文科·新財經:高等教育新常態”為主題。
2019年12月15日
“一流大學內部治理結構與人才戰略研究”專題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會議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聯合主辦。
2019年12月11日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劃教育學重大招標課題“高等教育強國之路研究——高等教育強國的內涵、標準、實現路徑和監測指標研究”課題成果公開報告會在北京召開。
2019年11月1日
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江蘇省教育廳支持,河海大學、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新中國高等教育70年高峯論壇”在南京舉辦。
2019年7月7-9日
“院校研究規範發展與院校研究專業人員培養”學術研討會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院校研究分會2019年年會在哈爾濱召開。
2019年5月11日
第五屆全國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期刊改革與發展學術論壇在南寧召開。
2018年12月15日
“一流大學內部治理結構與人才戰略研究”專題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會議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和北京大學教育學院聯合主辦。
2018年11月1日
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員會及浙江大學共同主辦的“中巴經濟走廊大學聯盟”交流機制第二次會議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舉行。
2018年10月10日
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國人民大學聯合主辦的“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專題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2018年9月29日
“一流大學建設與一流本科教育專題研討會”在南京大學舉行。該次會議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南京大學承辦。
2018年9月2日-9日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率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代表團一行6人赴美進行學術交流。
2017年11月23日
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IKCEST)和西安交通大學共同主辦,北京奧鵬遠程教育中心有限公司承辦的“2017終身學習與現代教育服務業高峯論壇”在西安舉行。
2017年1月8日-9日
全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研討會暨第八屆全國高校輔導員工作創新論壇在雲南大學舉辦
2016年8月28-29日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在廈門大學召開了“高等教育學博士生培養單位負責人座談會”。
2016年1月29日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在高等教育出版社舉辦了“深化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研究”諮詢座談會。
2015年1月23-25日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舉辦的“高校微課、慕課與翻轉課堂教學專題經驗報告會”在深圳舉行。
參考資料來源: [19-20] 
  • 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
為擴大教育開放,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同世界一流大學開展高水平交流合作,學會每年舉辦“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該年會吸引了來自美國、德國、英國、法國、芬蘭、俄羅斯、日本、越南、巴基斯坦、泰國、哈薩克斯坦、格魯吉亞等國家和OECD等國際組織的專家學者,圍繞中國高等教育和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高等教育重大話題開展研討。 [1] 
  • 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
自1992年以來,學會舉辦各類“展示會”“博覽會”。其中,2018年秋季舉辦的“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有來自1120多所高校和1000多家企業的25000多名師生、專業人士參展參會。 [1]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報刊資源

  • 學會會刊
中國高教研究》是學會會刊,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A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等。 [1] 
  • 主辦刊物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面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教育科技類期刊。該刊面向整個教育羣體,主要包括:各級教育主管單位,各級教育裝備管理部門、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機構和政府採購部門、各級教育科研和實驗室部門、各領域的教育培訓部門等。 [21-22] 
出版刊物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所獲榮譽

2021年12月,入選中國特色創新學會擬支持學會名單。 [28] 
2021年12月31日,民政部表彰為“全國先進社會組織”。 [29]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人才培養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獎項設置

  • 華燦獎
“兩岸新鋭設計競賽‘華燦獎’”活動創辦於2014年,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共同主辦,是首個作品徵集覆蓋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設計類獎項。競賽面向青年設計師和高校師生,以創新、時尚、實用為評審原則,選拔最具創新意識和培養潛力的青年設計人才。 [23]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培訓教育

  • 培訓中心
中國高等教育培訓中心為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下屬事業單位,由學會和武漢大學合作共建。培訓中心秉承“不忘教育初心,迴歸教育本質”的理念,依託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和武漢大學的資源優勢和平台優勢,為教育系統(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政府部門、企事業團體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訓服務。 [22] 
  • 培訓活動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培訓活動情況 
培訓時間
培訓詳情
2017年7月25-27日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於在青海西寧舉辦了“高校行政管理部門幹部職員專業化管理”暑期培訓班。
2017年7月19-21日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骨幹教師教學素養能力專業化發展”暑期培訓班在雲南昆明召開。
參考資料來源: [24-25]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精神文化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會宗旨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的宗旨為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面貫徹中國共產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遵守法律,恪守學術道德;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從實際出發開展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總結經驗,解決問題,探索規律,努力建設高水平新型智庫;堅持學術立會、服務興會、規範辦會、創新強會,為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服務。 [2]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形象標識

標識 標識
學會會徽整體配色由黑色和紅色組成,外圈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和學會英文名“China Associ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環繞而成,會徽中心的圖案由學會英文的縮寫“CAHE”和學會成立時間“1983”以及象徵着高等教育的人和月牙組成。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社團領導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現任領導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
職務
姓名
會長
杜玉波
副會長
林蕙青、管培俊、李家俊、張大良、姜恩來、郝平、王希勤、劉偉、趙長祿、張軍、姜治瑩、周玉、 金力、楊振斌呂建、任少波、郭新立、李元元、羅俊、舒立春 王建國、嚴純華、宋永華、施一公、葛道凱、鄔大光、李楠
秘書長
李楠
副秘書長
郝清傑、 吳英策
參考資料來源: [33]  [41]  [46] 
<b>中國高等教育學會</b>第七屆監事會領導名單
職務
姓名
監事長
孫維傑 [26]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歷任領導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會歷任領導 
屆次
職務
姓名
第一屆
會長
蔣南翔
秘書長
於北辰
第二屆
會長
蔣南翔
秘書長
郝維謙
第三屆
會長
何東昌
秘書長
郝維謙(兼)
第四屆
名譽會長
會長
周遠清
秘書長
張晉峯
第五屆
會長
周遠清
秘書長
張晉峯、範文曜
第六屆
名譽會長
會長
秘書長
範文曜、康凱 [27] 
第七屆
會長
秘書長
參考資料來源: [26]  [45]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展戰略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展戰略構想
辦會宗旨:學術立會、服務興會、規範辦會、創新強會。
發展理念:提升政治站位、把握辦會方向;找準職責定位、把握服務面向;推動工作進位、把握工作導向。
核心任務:服務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服務政府部門宏觀決策,服務高等學校辦學實踐,服務高等教育理論探索。
業務佈局:始終堅持政治引領;大力加強智庫建設;着力辦好兩會一刊;規範建設分支機構;承接政府職能轉移;拓展深化合作交流。
工作思路:建智庫、強服務;創品牌、提質量;立規矩、嚴管理;謀合作、擴影響。
研究原則:運用新思維,抓準真問題;探索新模式,做好真研究;開拓新境界,推動真創新;作出新貢獻,確保真管用。
基本經驗:政治上堅持高站位;思路上堅持大格局;事業上堅持謀長遠;工作上堅持善作為;作風上堅持嚴要求。
建設目標: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影響的高等教育現代學術社團 [42]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品牌活動

【高等教育新型智庫】
學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大力加強高等教育新型智庫建設。2017年以來,學會堅持“四新四真四統一”研究原則,組織開展“教育強國與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研究”等重大課題研究,產出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打造決策諮詢品牌,已產出50餘篇以重大課題研究成果為主體的《研究專報》,多篇獲得中央領導同志批示,40餘篇得到教育部及有關司局領導批示。建立順暢供需對接機制,承接教育部、中國科協、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等多項重點研究任務,形成“政府出題、智庫解答”工作模式。組建高層次專家隊伍,設立學術發展諮詢委員會,充分發揮“專家、行家、管家”三支隊伍優勢。培養智庫建設後備人才,2023年起招收項目博士後。
【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
為提升高等教育研究質量,交流高校辦學治校經驗,展示理論研究最新成果,擴大高等教育對外交流合作,學會自2000年起舉辦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現已成功舉辦23屆,吸引來自美國、俄羅斯、德國、英國、法國、日本、巴基斯坦等國家和OECD、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的專家學者,圍繞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高等教育重大話題開展深入研討和交流合作。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已成為學術思想的重要策源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學術交流聚集地,青年才俊成長成才的新園地,自2020年起,被列入國家社科基金的資助項目和中國科協的重大學術會議指南。
【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
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由教育部批准、學會主辦,是集現代教育高端裝備展示、科研成果轉化、教學改革成果推介、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升、創業就業服務、科技創新、學術交流、技術服務、貿易洽談等為一體的高品質、綜合性、專業化的品牌活動。“高博會”每年春季和秋季舉辦,現已成功舉辦60屆。2020年9月,“雲上高博會”開幕,開啓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目前,“高博會”已成為高等教育領域的綜合性品牌展會,展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政府、高校、企業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重要平台,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國家名片。2015年“高博會”被納入“商務部引導支持展會”,2017年起連續5年獲評“中國會展品牌展覽會”。
【中國高教研究】
學會會刊《中國高教研究》是宣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引領高等教育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的思想庫,交流宣傳高等教育學術研究成果的主陣地。《中國高教研究》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A刊)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等,獲我國新聞出版領域最高獎——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提名獎。會刊被學術界公認為最具權威性的高等教育學術期刊之一,在國內期刊評價系統中一直名列前茅。
【國際交流與合作】
學會探索形成以學術交流為基礎、以多邊合作為核心、以共建共享共贏為目標的工作模式,充分借鑑世界高等教育的成功經驗,主動宣傳介紹高等教育現代化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近年來,學會與美國教育委員會、歐洲大學協會等30多個國家、國際組織、區域性教育組織、國外駐華使領館建立業務聯繫網絡,與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員會、阿拉伯大學協會、非洲大學協會分別共建中巴、中阿、中非大學聯盟交流機制。學會致力於打造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世界大學校長論壇等國際學術平台,逐漸形成業務網絡、交流機制、國際會議“三駕馬車”齊頭並進的對外交流合作協同發展新格局,在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對外開放中發揮積極作用。
【重大活動】
【世界大學校長論壇】2023年7月30-31日,世界大學校長論壇在北京懷柔成功舉辦,來自世界36個國家和地區的500餘位嘉賓現場參會,65位高水平大學校長圍繞“時代變革與大學使命”主題作報告,論壇發佈了標誌性成果《北京倡議》。論壇成功搭建廣聚世界高水平大學的中國平台,宣傳介紹高等教育發展的中國成就,發出了推動全球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倡議,充分彰顯了深化全球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中國擔當,成為融通中外、互通有無、交流合作的學術新平台。
【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自2020年啓動以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已成功舉辦3屆,得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高度重視,全國近1200所本科院校和累計近20萬名教師參賽。大賽以“推動教學創新,培養一流人才”為主題,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扣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進高校教師教學創新,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助力“四新”建設,鍛造中國金師。
【兩岸新鋭設計競賽·華燦獎】兩岸新鋭設計競賽·華燦獎是發現和推介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青年設計師的綜合設計賽事,以增進兩岸青年文化交流,推動兩岸文化創意及相關產業的合作為宗旨。華燦獎至今已舉辦8屆,第8屆全國共有超過12萬支團隊參賽,覆蓋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高校和機構1428所,在促進兩岸設計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文化交流、教育融合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43]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辦公地址

辦公地點: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5號世寧大廈二層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48-4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